如果把一個人的生活“光投影”一下,大致應該如此:少量的高光時刻,很多的混沌,伴着不少微光,還有一些暗影。高光時刻誰不愛?那多是核心的能力、特別的成就或者際遇,但混沌與微光才是常態,才是生活的日常。微光非常重要,它們代表着自我和生活的微小幸福與美好。
社會要求與規範決定了人類面臨的外部壓力始終存在,難以逃避。但你仍有可能另闢蹊徑,追尋自由,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可能只需要你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更換一份無價值的工作或是終止一段無意義的關係。這不是放棄,而是前行。後退一步,你將擁有更廣闊的世界。
在適當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能培養並提高自身享受孤獨的能力,並從中獲益良多——無論是花一晚上讀本好書,還是到公園安靜地散會步,或是漫步於博物館之中。享受孤獨不同於感到寂寞,寂寞會令人恐懼,甚至會對人造成傷害,而孤獨卻是一種積極的狀態。它可以使人放鬆下來,釋放生活中的一些壓力,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重新建立聯結。
從幸福、生活、正念、創造力、逃離五大方面,提供自我價值探尋指南。內容涵蓋如何在繁忙生活中留出自己的時間、怎樣順利找到自我價值感、懼怕同學聚會是怎樣的心理過程等。臨床心理專家將從專業角度為普通人提供生活指南,也有植物愛好者、烹飪愛好者、運動員從個人視角提供自我價值探尋參考。同時,本書邀請心理專家李松蔚撰寫主題文章,為內容增添本土視角。旨在幫助讀者在閱讀中找到自我價值,在生活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