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以未來世界為背景,情節卻無一不是來自已然發生之事。
「我們必須寫出自己的聲音,否則無人會為我們發聲。」
所有的未來假設,都奠基於此刻
柯妮受困在一所精神疾病醫療機構裡,政府當局認為她對自己、對他人來說都是一個危險,而家人也已經放棄她。 但柯妮隱藏了一個秘密。她有方法,能夠讓她逃脫這個困囿她的空間。──她能夠看見未來......。
菲律賓移民珍妮失去了賴以為生的保姆工作,轉而投向代理孕母的行業。這是她唯一可以養活自己和女兒的方法。她通過了嚴格的甄選,進入頂級代孕機構,成了一名「宿主」,被保護、餵養、監控生理狀況,直到產下胎兒......
脫歐後的英國,人來人往。 萊,愛上了引領AI議題的史坦醫生;榮離婚後搬回老家與媽媽同住,著手研究新一代充氣娃娃;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以低溫冷凍技術保存著大量死亡軀體,等待技術的發展,讓他們能夠復活。 1816年,瑪麗雪萊正在創作關於無生命體的新小說。當代智能與科技的發展,與過往故事,虛實交錯......。
對蕾拉而言,死後的每一分鐘,都喚起了感官上的記憶。她想起家鄉的燉羊肉的香氣;一整缸的阿拉伯熱糖團,在缸中煮得起泡作響;加了荳蔻香料的咖啡,是她在工作的妓院裡,和一名帥氣學生共享的甜蜜時光。每個畫面,也都代表著她生前的人際關係與重要時刻。而在意識的另一頭,她的朋友們正不斷地找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