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邊緣出現了一朵小小的烏雲
憂鬱慢慢吞沒了我的世界
我彷彿掉進了一個暗無天日的黑洞裡……
「《我的憂鬱症》是一本非常寫實、貼近、詳實地描述憂鬱症患者的切身經驗,在閱讀的過程中,讓自己身歷其境,感同身受,……閱讀《我的憂鬱症》,讓目前深陷在憂鬱症困擾的朋友們,了解周遭正有許多共同經驗的朋友們,與憂鬱症拉扯、共舞。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將有助於拋開成見與誤解,以持平、合理的態度,來對待與陪伴身旁的憂鬱症朋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敏銳、風趣、熱情洋溢的圖文,深刻描繪憂鬱症患者的心智混亂、情緒騷亂、努力壓抑,以及與病症苦苦搏鬥的情景。投身憂鬱症治療已數十年的我不得不推崇《我的憂鬱症》的卓越貢獻。」――吉恩‧柏辛,哈佛醫學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憂鬱症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全球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3億
精神疾病與「我們」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遙遠。面對精神疾病時,我們若以所謂「正常人」自居,劃下我群與他者的界線,從而冷漠、切割、拒絕理解,其實無形間就是在助長污名,加劇壓力,反倒讓種種衝突更容易發生。同時,當患者歷經搏鬥,終於能與精神疾病和平共處,「成為一個新人」,我們的社會也必須做好相應的反省與準備,來迎接他們的回歸。讓一切從理解開始。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凌,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了致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別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工作就可以累積財富,我們發現自己越工作越窮,最後身心俱疲。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臺灣在二○一七年中有將近二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精神疾患相關困擾而尋求醫療協助,比起十年前的數據大約提增三成。
希望有朝一日,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只是在無病呻吟」、「又在扮演受害者了」、「意志力薄弱」、「老是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暢銷,帶來了許多名氣與關注,卻也同時也帶來了批評,我想我需要肉眼能見的傷口,來證明自己不是無病呻吟。總想著:「是不是要大鬧一場,才會被人認為是真瘋而不是裝瘋。」
如今我學會與自己溫柔和解。我的心裡仍有許多尚未治癒的傷痛,透過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使我逐漸明白那些傷痛的種類以及背後成因。我逐漸領悟,憂鬱症或許不會就此痊癒,但我已經不再討厭自己,因為發現自己也有許多發光發熱的部分。
我繼續將這「14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或許能成為某些人安慰的信念。
不要害怕,
憂鬱也是一種情緒
我們這個世代
是真的,
你已經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