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本月選書  ▎

都蘭山,另一種去人類中心的注視

推薦原因:繼《大武山下》後,龍應台再次提起筆,親身移居山林,把她的身體交給森林,卻將眼睛借給了我們。她以女性敏銳的身體感,在面對自然體驗時數度沉思,並夾議環境及社會學數據,點出現代生活型態造成了人與環境的隔閡,也形成無知的黑暗恐懼及誤解。但這些意識形態很需要透過好好注視──也就是對議題的關心,來加以打破,亦是她關切「在地問題」的另一個面向。使得全書不單僅是書寫歸隱的山居生活,還蘊含深厚的環境議題宗旨。如何放下人類中心主義的本位,以同居者──生態環境與其中的各種生物的「緊鄰」作為一種新的注視,重新出發,瞭解它們、認識它們、熟悉它們,尋找共生之道?這既是我們的命題,也是依存。

 ▎龍應台老師限量精裝親簽  ▎

都蘭山中,身體力行的田野文字

離開城市,到沒有房子、沒有車聲、甚至沒有人的語言的地方...

把自我變小、放空,謙卑而真誠地深深注視,找回五歲的「天真驚喜」能力,就會發現,尋常生活中,處處是秘密,日日是奇蹟,生命的美麗,只能說:不可思議。

龍應台的山林野居,透過「注視」,將自然與人緊密聯繫,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思考,從山林美好到荒野滅絕,從生命的脆弱到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神奇,無不揭示對生活以及存在的深刻扣問。

 ▎龍應台散文自選集,凸顯時代意義  ▎

三十年前我在現場見證冷戰的結束。
今天卻目睹冷戰死灰復燃,甚且漫天烽火。
難道三十年前的抉擇和期待,都太天真了嗎?

◆從動盪走向動盪
今天的世界何其動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哈馬斯突擊以色列,以色列摧毀加薩走廊……  可是三十年前,柏林圍牆崩塌使百萬人欣喜淚流。蘇聯帝國解體而二十萬人在莫斯科沸騰。以色列的母親們,聚集街頭,為和平祈禱。強烈的吶喊和期待,對證今天的殘酷,差距為什麼如此巨大?

龍應台當年親歷現場的文字,今日讀來如同預言,讓此刻許多難以理解的事情,頓時分明起來。然而同時,龍應台的文字,總能讓人在最大的殘酷之中看見人最謙卑、最樸素的情感。
 ▎限量五件典藏,繽紛呈現《大武山下》的多重面貌  ▎

龍應台

首部圖文創作


 ▎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做一件沒做過的事  ▎

                                                                                走路,就不會是觥籌交錯的時候。
                                                                                走路,就不會是把心分給他人的時候。
                                                                                走路,就不會是掛在網上、陷入其中的時候。



                                                                                即便是熙攘擁擠的市集,只要是走路,也是我帶著「自己」在熱的喧鬧中以冷靜聽、靜觀、靜思,更何況是行走山中野路,明月照亮青苔,溪水攪動碎星。                                                                               

只要走路,就一定是我的身體和我的「自己」單獨有約。

 ▎後記:做一件超過的事  ▎

                                                                               

我是個完全不會畫畫的人,對我畫畫的朋友們充滿正能量崇敬,對作家朋友兼能畫的則充滿負能量嫉妒——老天不公平,怎麼能賦予一個人兩種重大天賦。


走路的時候,文學的眼睛看見山的磅礴、雲的飄渺,看見荷葉上紅蜻蜓的翅膀透明、草地裡金龜子的驚紅駭綠、貓兒躍上窗口眼睛圓睜的閃電一瞬,我著迷地拍下,回家就畫。


可是我的畫,就是沖澡時混在蓮蓬水聲裡唱的口齒不清的歌、微醺時跟狗在陽台上牽爪亂跳的舞,不是為了給人觀賞的。


我又是個科技迷。好友童子賢知道我愛玩新科技,送我一個「玩具」——IPad Pro。把玩的時候偶然撞見了Procreate 這個繪畫軟體,好玩啊,玩玩看,沒想到一玩就沉迷了。清晨三點不知為何突然醒來時,抓起床頭的平板就開始畫,畫到雞叫了,天亮了,兩眼發直了,手臂抬不起來了,才不得不放下。


在「玩」的過程裡,一直鼓勵我、幫助我的,是王貞懿和黃珈琳。他們使得對畫畫一向「自卑」的我,認識到一件事:蓮蓬頭下的隨興唱歌、陽台上牽狗的微醺亂舞,本來就是生活。


生活,不就是藝術的核心嗎?


「做一件超過的事」,是我六十歲時期許自己的功課,每年至少要做一件可能超過自己能力或耐力或心力的事。六十歲那年去擔任文化部長,負重任勞,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六十五歲再攀北大武山,是那一年的立志。七十歲,電繪配文章,也是在磨感覺、練膽量,和我恐懼蛇卻要求自己去深深注視蛇、害怕海卻去海裡浮潛、划海上立槳一樣,都是在沉思自己的極限。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龍應台傳奇經典  ▎
 ▎龍應台更多作品  ▎

 ▎龍應台經典人生四書  ▎

限量禮盒組
贈作者電繪「鸕鶿黃昏」精美書籤(一組四張)

▎《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莽莽大地之間,
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

▎《親愛的安德烈》
「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

▎《目送》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天長地久》
「我們假裝正常過日子,其實都知道你們真正渴望的,我們最難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