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漣漪的夜晚》【試讀寫書評活動已於10/05截止,10/15公布優秀書評】(活動辦法在本頁最下方)
優秀書評獲選者如下(摘取書評部分內文)↓↓↓↓↓
✔ 讀者韋恩布萊克:面對要走向死亡的這趟旅程,路上滿布荊棘與艱難,即便是已經決定不做任何積極治療,心裡有準備知道即將走向終點,但面對身體的衰敗、機能的退化,那種無助與挫折不是任何旁人能夠理解體會的。但走了這一遭,我看到那須美說,"其實妳遠比自己想的還要幸福百倍",我只想說這是真的,即便是身為遺族的我也是有一樣深刻的感受......
✔ 讀者vickieLi:書中多次將死亡與新生連結。如癌末病人的痛,那須美形容「就像陣痛」,在忍耐和放棄間來回擺盪。那須美沒生過小孩,但經歷過陣痛如我,卻一下子懂了。痛苦是折磨,像與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拔河,過來人比喻「像從鼻孔裡擠出籃球來」或者「像被火車碾過去」,都是隔著手套拿熱鍋,且熱鍋很快就放下了。痛苦只有當事人能體會,哭泣、喊叫和身心都巨大改變的過程,就像產出嬰兒,而死亡也是產出--讓活著的人得以重生......
✔ 讀者一個學習溫柔的人:讀完後我覺得我能理解,為甚麼這本書是一本寫給生者的書。透過癌末病人那須美的眼睛,我們了解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在最後的時光帶給了病人如何的感受,這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 讀者Irene:曾經,覺得日式的文學情感傳達的太過隱晦,經歷過這些,開始能體會那種餘韻悠長的文字之美,還有那些與自己生命記憶的連結⋯最後一面,見得到與見不到,都各自有遺憾,死亡,對逝者來說,是生命的終止,在活著的人心中,是一段旋律,一幅畫,不是終點,是下一次見面的起點......
✔ 讀者Jan:書中描繪的一景一物讓我重新看見自己也揣想者逝者內心的獨白。一個平凡人的死亡,猶如死亡本平凡,死亡是甚麼、活著是甚麼,書中的內容像小說、像反思,像極了你我認識的那個死亡,然而死亡是結束也是開始......
✔ 讀者Edi:短短六篇,看到後面我已經開始想哭了。 隨著那須美的病情狀況的變化,那些在當時都平淡沒有特殊意思的事物,但好像那些將盡之人都可以感受到生命中最細膩的變化......
✔ 讀者薛三歲:我覺得是一本很棒的書籍,雖然是件及其悲傷的事情,可是文中內容教導我們該如何正向的面對,給我們紮實的上了一堂生命教育......
✔ 讀者白熊家的熊狐狸: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平鋪直敘的描寫,隨著文字漸漸推疊累積起來的情緒,直到唸漫畫書這一幕,彷彿得到抒發口一般的潰堤,提起許多似曾相識的場景,腦海中畫面一幕幕飛過......
✔ 讀者玟玟:或許被留下的人,經常是整個事件最難熬的人......
✔ 讀者汝汝:儘管才看完這本小說的前面幾頁試讀,但從死亡的這件事開始寫起,真的讓人覺得很賊、太讓人懸念,實在太好奇後續要怎麼寫才能如作者所說的,把「要好好活著」的這股念想......
------------------------------------------------------
活動3步驟
⓵ 先點此連結看完試讀全文➔➔➔➔➔
⓶前往《漣漪的夜晚》的我要寫評鑑,留下一篇200字以上書評(需登入會員),請記得加上#我是試讀偵探
➔➔➔➔➔
⓷ 大功告成,靜靜等待10/15公布得獎名單!
【故事簡介】
小國那須美,在能看見櫻花與富士山的醫院病逝,享年43歲。
她的離世宛如水滴落入湖中,微波蕩漾,
擴散至家人、好友、甚至不曾謀面之人……
縱使去了彼方,她所愛及愛她人的人仍繼續活著。
然而,她所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留給眾人的種種回憶,
則以另一種永恆形式,緩緩生長……
「現在哭還太早了吧。我還活著呀!」
只想著以後的事,所以很害怕。
不過,現在過得如何,可是重要多了。
因為我們「還活著」。
就算看不見,還是在天空的某處發著光。
離世的人並沒有離開,只是看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