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史景遷 不僅是了解中國近現代史入門經典,
更補足了立場鮮明、資訊不對等的兩岸史書的中立缺憾
——時報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胡金倫——
2021年12月25日逝世的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無疑是近當代最重要的,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史學家之一。1936年8月11日出生的他,以研究中國歷史享譽東西方史學界,包括《追尋現代中國》、《天安門》、《太平天國》、《改變中國》等。他以獨特個人風格的敘事和流暢文筆見長,穿梭中國古今人物之間,從微小細枝末節中發現中國歷史的大背景,再以生動的故事將它們聯繫在一起。從《曹寅與康熙》、《康熙》、《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婦人王氏之死》起,史景遷打破過去傳統受眾的敘述局限,讓歷史人物躍然紙上,改變讀者對閱讀中國歷史人物的看法,接觸到更廣泛的大眾。
史景遷研究興趣廣博,早期治學以清朝初期的歷史為主,漸漸擴及到中西文化交流史,包括《胡若望的疑問》、《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大汗之國》等,觸及到中西文化的互動。除此史景遷也試圖以政治、文學人物建構中國近代史的大歷史,以《追尋現代中國》為顯卓佳例,也是目前英語世界廣泛使用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
史景遷個人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方式呈現在他所有的著作裡,他不用學術理論來解釋中國歷史,而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做歷史敘事,立體呈現出書中各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說故事的書寫歷史方式,對於很多後來者起了很大啟蒙作用,也成為一代典範。

——時報出版.人文科學線主編.王育涵——
史景遷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費正清曾評價史景遷的作品成就:「通過真切摹寫出人物的品性及其處境,史景遷親切地帶領我們走進這些人的生命,讓我們彷彿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彷彿跟他們有過直接的交流。」他的作品有擄獲人心的魅力,讓讀者有認同感,且歷久不衰。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史景遷不僅是位有著大眾影響力的作家,其史學作品還深具學術影響力和高可信度,例如其最著名的作品《追尋現代中國》,不僅是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入門經典,更補足了立場鮮明、資訊不對等的兩岸史書的中立缺憾。史景遷的作品沒有意圖鋪陳任何偉大的思想或概念,他讓事件自己說話,讓讀者自己與作品對話,在這個時代,「真」與「謙遜」都非常難能可貴!史景遷的作品絕對是這時代必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