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都在盡我所能,為烏克蘭人民帶來歡笑,
那曾經是我的使命。如今我會盡我所能,至少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
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真正的武器,不在飛彈或戰機,而是信心、勇氣,和智慧。

2022年8月,隨著臺灣海峽風雲終於一如世界各國的預期,變得更加險惡,澤倫斯基親自也說:「臺灣即將是下一個」,大塊文化將在9月出版《澤倫斯基:我如此相信》。

這本書的構想,是由大塊文化發動,向烏克蘭總統府提出申請,得到同意後由烏克蘭國營最大網路平台Yakaboo 共同策劃出版。

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和之後,澤倫斯基超過180場演講中精選50場演講,包含對國內的、對國際的;對相隣國家的,對距離遙遠國家的;對西方社會的,對亞洲的;對國家領導人的、對企業領袖的、對學生的、對藝術與文化人的。全面但精要地呈現澤倫斯基和烏克蘭堅強抵抗侵略的意志、謀略和方法。

由哈佛政治學博士尹麗喬解讀澤倫斯基50篇演講的策略、關聯,以及對臺灣的參考意義。

此外,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明出版的源起,訪問烏克蘭民間人士,整合澤倫斯基人格特質、崛起過程、戰爭爆發後的影響力,以及烏克蘭抗敵過程中的借鏡。

在全球關切臺灣與烏克蘭聯同命運的焦點下,這是第一本由臺灣和烏克蘭共同企劃出版的澤倫斯基著作。

從澤倫斯基超過180篇演講中,精選50篇最具代表性的傳達烏克蘭人的英勇、戰略、團結,和信心。以導讀、各篇演講背景,解說臺灣讀者可以汲取的參考價值。

讓烏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就職演說
Volodymyr Zelenskyy’s Inaugural Address.
20 May 2019


親愛的烏克蘭人民!

在我選舉獲勝之後,6歲的兒子問我:「爸爸,電視上都說澤倫斯基要當總統了,這意思是我要當總統了嗎?!」這話當時聽起來只是有趣,但我後來明白,兒子說的一點也沒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總統,而且不只是投票給我的73%選民,每一位烏克蘭人民都是。這場選舉不只是我的勝利,更是我們共同的勝利。同時這也是我們共同的機遇、共同的責任。今天宣誓的人除了我之外,我們每一個人也都一隻手按著憲法,向烏克蘭宣誓效忠。

請大家想像一下幾個新聞標題:〈總統逃漏稅〉、〈總統酒駕闖紅燈〉、〈總統中飽私囊,上下交相賊〉,這些行為不是很可恥嗎?所以我要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總統。從此時此刻開始,每一個人都要為留給後代子孫的國家負起責任。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夠為烏克蘭的繁榮做出一番貢獻。

烏克蘭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就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我們選擇了邁向歐洲的道路,但歐洲不在天涯海角,歐洲就在我們的腦海裡。從我們的腦海出發,烏克蘭的每一個角落都將歐洲化。

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然而我們也有共同的痛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在頓巴斯(Donbas)戰場陣亡,每一天都失去同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民──失去家園,失去為他打開家門、與他同甘共苦的家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移工,離鄉背井,異國謀生,忍受貧窮,喪失尊嚴。

但是我們會克服這一切困難!因為我們都是烏克蘭人!

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烏克蘭人不分強大或弱小,不分正確或不正確。從烏日霍羅德( Uzhgorod)到盧甘斯克(Luhansk),從車尼希夫( Chernigiv)到辛費羅波爾(Simferopol),在利沃夫(Lviv)、哈爾基夫(Kharkiv)、頓內次克(Donetsk)、聶伯城( Dnipro)與奧德薩( Odesa),我們都是烏克蘭人,必須團結一致,團結才能強大。

今天,我也要向全世界所有的烏克蘭人發出呼籲。我們總共有六千五百萬人,沒錯,不必驚訝,烏克蘭的土地誕育了六千五百萬人。從歐洲到亞洲,從北美洲到南美洲、澳洲與非洲,我向地球上的每一個烏克蘭人發出呼籲!

我們非常需要你。任何人只要有志於建設一個嶄新、強大、成功的烏克蘭,我都樂意授予烏克蘭公民身分。各位來烏克蘭不能只是作客,而是要賓至如歸。我們在此恭候。來的時候不必帶禮物,但是請帶著知識、經驗與價值。

這些事物將幫助我們開啟一個新時代。懷疑論者會說不可能,癡心妄想。但如果這是我們全國上下的想法、我們一齊努力化不可能為可能呢?


一窺抗俄英雄的內心世界 ● 當你們拿著槍踏入我們的家園,你們將會看到我們的臉,而不是我們的背●

成為烏克蘭總統之前,他是家喻戶曉的演員;烏俄戰爭爆發之初,各國都在等這位不諳政事的諧星落荒而逃。但誰也想不到,他拒絕所有逃難機會,選擇死守烏克蘭。如今的他,臉上早已沒有曾經的玩世不恭,取而代之的是黑眼圈和深鎖的眉頭。他是沃洛基米爾.澤倫斯基,烏克蘭民族的英雄、抵抗強權侵略的象徵。

然而,這位前喜劇演員並非最初就決定離開舞台,角逐競選台上的總統職位。誤闖政界,最後竟要肩負整個歐洲命運的他,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或許,他是善用社群媒體的潮流掌握者、勇於打破常規的非典型政治家;或許,他是提拔親信的偽善者、形象經過包裝的政壇演員;又或許,我們從未見過真正的他……

本書由兩位資深記者執筆,親臨現場,近距離探訪這位難以定義的話題人物,讓我們得以一同經歷他的出身與家庭、見證他的事業與野心。戰爭,能將平凡人變成英雄,卻也能將英雄貶為戰犯;英雄,究竟是時勢所創造,還是時勢的創造者?當無情的戰火襲來,我們的「澤倫斯基」又在哪裡?

歷史罅隙中的烏克蘭之聲 ●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

一博客來九月選書一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這是理解當前世界局勢的必讀之書!

★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走過數千年的荊棘之路
今天的烏克蘭民族,是在各種帝國勢力與文明範圍交會之處,從各種瓜分與苦難中生長出來的。烏克蘭國歌的開頭唱著「烏克蘭尚未滅亡」,是十九世紀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心聲,更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烏克蘭位處歐洲的要衝,也是東西方文明的相遇之處,與臺灣同處國際地緣政治的戰略斷層帶,歷史上曾見證各種勢力的傾軋與競逐、戰爭與衝突,這些持續的動盪也形塑了烏克蘭的歷史與民族認同。

★如何理解歷史?看見人物的選擇!

要真正了解烏克蘭這段歷史,而不流於史實的瑣碎堆砌,本書以各種歷史人物的選擇為中心,告訴我們這些選擇的伏筆與導火線,前因以及後果。

在眾多宗教中,十世紀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洛基米爾,最終為何選擇改宗東正教?十六世紀哥薩克國的統領赫梅爾尼茨基,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治下尋求自主,怎麼反而找上了沙皇幫忙?他的後繼者馬澤帕,又為什麼想脫離莫斯科的掌控?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內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有什麼方法能宣揚自己的理念?蘇聯統治七十年後,烏克蘭的議會代表為什麼壓倒性選擇獨立,進而為蘇聯敲響了喪鐘?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橘色革命的群眾,又是為何走向廣場抗爭?

透過解答這些謎題,作者帶領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烏克蘭的歷史,既看見當權者的合縱連橫,也看見受壓迫者的抵抗與無奈。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生活與命運

生活與命運

它是一整個時代的畫像和心靈史,極權體制下復雜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

向日葵的季節

向日葵的季節

親烏與親俄、離開與留下、期待未來與懷念過去,不同的想法拉扯撕裂,一如烏克蘭現狀的隱喻。

烏俄戰爭,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低強度混合戰爭,被廣泛視為美俄博弈之下的代理人戰爭,白俄羅斯間接參與。
深層原因包括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烏克蘭化、去俄羅斯化,以及境內俄裔的俄羅斯民族主義、1997年之後「北約東擴」引發俄羅斯的不安全感,直接導火索為推翻了維克托·亞努科維奇親俄政權的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以及隨後的克里米亞危機,這場戰爭圍繞著烏克蘭東南部的克里米亞和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的地位展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抵抗與意志 ● 一場二月黎明之戰,揭開斯拉夫百年民族情仇 ●

拆解極權者手法,臺灣人必讀!俄羅斯如何在多個不同的當代戰場對民主的烏克蘭發動攻擊?

烏克蘭人如何以不同方式化身「平民戰士」,抵抗摧毀自由的極權之手?

值此獨裁與民主間的抉擇時刻,與擁有強大軍備極權為鄰的烏克蘭,如何以抵抗意志與勇氣震撼全世界?

這場戰爭所牽動的視野,除了傳統認知下的戰地前線,還包括交戰國的後方、周邊國家、網路戰場和國際社會,正在逐步改變戰爭的定義。

俄烏兩國不僅發動軍力交戰,雙方在社群網站與資訊戰上攻防激烈;接收大量烏克蘭難民的鄰國波蘭,以及因歷史因素與能源需求過度倚賴俄羅斯的歐盟領頭羊德國,面對這場戰爭中的人道、經濟、國防與能源安全等課題,又如何與普丁的極權勢力對抗,重整國內外秩序?同時,世界的目光也轉向與烏克蘭有著相似處境的臺灣,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韌性面對鄰近極權在當代發動的混合戰?

《報導者》記者與編輯團隊透過實地與線上的第一手採訪,以五個月的時間,穿梭被占領的城市、邊界、收容家庭跟德國街頭等多個場域記錄時代。

結合戰爭罪行、難民潮、資訊戰與經濟能源等角度,立體呈現這場現代混合戰的樣貌;並透過多組人物訪談,看見在戰火中「被隱形」的人與動物,烏克蘭公民為了保衛主權與自由所做的多年準備、犧牲和生命經歷,以及為了守護新世代、存續國族文化不被戰爭摧毀而做的種種努力。同時也反身自問:如果有日臺灣面臨這樣的「烏克蘭」時刻,相關的準備與意志是否已經到位?本書是我們理解烏克蘭這場「不可能」戰爭的起點,更是臺灣面對未來的重要借鏡。
☆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從未對歷史進行反省……
☆冷戰雖然結束,但中、俄仍然固守威權專制……
☆後冷戰時代終結,美國霸權搖搖欲墜……

烏克蘭戰爭乃「歷史的缺失」的苦果,並將揭開「新對抗時代」序幕。

本書作者黎蝸藤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開始研究烏俄衝突,對其歷史背景、相關的國際條約與法律、參與各國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有專精的研究。對於各種常見的盲點與謬論,黎蝸藤皆逐一提出清晰有力的辯駁。

《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除了釐清爭議、反駁謬論之外,更帶領讀者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場戰爭,包括「9種歷史敘事」、文化拒俄、經濟制裁戰、能源戰,以及聯合國大會上的11場表決之爭。黎蝸藤主張,欲真正了解烏俄戰爭的來龍去脈與是非曲直,我們不能只把焦點侷限於2022,而必須延伸到2014的克里米亞危機與頓巴斯戰爭,甚至拉到1991蘇聯解體之後從未展開的轉型正義。

冷戰雖然終結,但由於俄羅斯從未從失敗中對其文化、民族認同、戰爭中的暴行與國家戰略進行真誠的反省,反而固守其極權體制,甚至與其共產陣營的小老弟中國圖謀挑戰既有國際秩序,故而導致「後冷戰時代終結」與「新對抗時代再起」。

最後,針對「誰是下一個烏克蘭?」的問題,作者指出雖然最有可能的會是中國正積極拉攏的索羅門群島,但真正會牽動國際政治板塊大變動的無疑仍然是台灣。與烏克蘭相比,台灣的條件有利有弊,利的是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更堅定、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地位更重要,且中國也看到了「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團結制裁俄羅斯的決心。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也將在烏俄戰爭中汲汲吸取教訓,精進其侵犯台灣之外交與軍事戰略,而一個耗弱的美國與北約,將更無力對抗經濟實力遠勝於俄羅斯的中國。福禍仍難預料,但國家地位之缺乏,將成台灣最大的潛在危機。

本書為首本聚焦2022年烏克蘭戰爭之華文書籍,從多個角度探討、闡發2022烏克蘭戰爭的成因、影響、各地人民連結。

多角度切入:結合理性與感性;同時照顧專業分析與普羅關注;深入久遠的歷史脈絡亦呈現當下新媒體動員的操作;強調國際視野亦結合在地視角(香港—臺灣—烏克蘭),幫助華文讀者進入。全面呈現戰爭的慘烈、意志、謀略、影響 ,世界上自由的靈魂共同抵抗獨裁的碾壓。

在戰火中認識烏克蘭的豐厚文藝歷史與精彩當下,烏克蘭文藝近況引介文章 × 當代詩歌 × 港台詩人創作回應。

以多角度切入烏克蘭文藝近況,收集關於當代烏克蘭文學、電影、音樂、NFT等不同界別文藝景觀的引介文章,從文藝進入烏克蘭的豐厚歷史,亦展現出語言正是國族之間的尖銳戰場。此外,本書譯選當代烏克蘭詩人的作品,包括扎丹、卡明斯基、雅金楚克等,語言沉鬱優美,多元呈現戰火、創傷、身分、哲理及性別思考。

新鐵幕再起 ● 帝國、狂人與衝突 ●


「我們一切的思想與行動,全都出於赤誠和熱愛俄羅斯啊!」在缺乏信仰與依歸的時刻,俄羅斯人該如何急尋俄羅斯的偉大?

普丁,眾望所歸的大家長
1999年,默默無聞的前KGB特務,接下了紊亂的俄羅斯。在車臣戰爭中,普丁終於展現出久聞不見的強勢,終結戰事紛擾,重建俄羅斯的自尊。人民全心託付給他,國家所有事情逐漸步上軌道。當穩定成為俄羅斯追求唯一的辭令,任何阻礙前進的大石先被劈除,最後連不起眼的沙子也被清掃而空,從商業寡頭、反對派媒體、學術研究自由、LGBT人權、猶太人、到抗拒NGO組織的「國外代理人法」,人們被跟監、被騷擾、被毆打、被暗殺,沒有人不能不服膺克里姆林宮的意志。內政清理好了,該向國外征討了,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

《普丁:沙皇再臨》作者瑪莎.葛森,透過四個主角、二十多個人物、譜寫出俄羅斯三十年頭急速變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這是俄羅斯人的生命史,也映照出俄羅斯開放、奔放又收緊,又如何臣服於強人專制、迷失在國族主義中。

二次世界大戰終戰77週年 ● 如果我們希望和平,就該了解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冊套書)(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冊套書)(二戰終戰七十五週年紀念版)

軍事寫作一代傳奇李德哈特,五十餘萬字篇幅、耗時二十多年完成之遺世大作。最經典的二戰史,軍武迷失之遺憾的磅礡逸品。

零年:1945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零年:1945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歷史最重要的是詮釋。錯誤的詮釋往往比無知更加危險,因為舊傷與仇恨的記憶會激起新的衝突。

用資訊圖表讀懂第二次世界大戰(書衣內含二戰陸海空武器海報)

用資訊圖表讀懂第二次世界大戰(書衣內含二戰陸海空武器海報)

第一本二戰史視覺資訊圖表專書,資訊圖表x 53個專題,用有故事的圖表,看懂第二次世界大戰。

伊凡的戰爭:重回二戰東線戰場,聆聽蘇聯士兵消失的聲音

伊凡的戰爭:重回二戰東線戰場,聆聽蘇聯士兵消失的聲音

二戰的蘇聯士兵,是德軍眼中的鋼鐵人,是不知疲倦的紅色猛獸。用蘇聯士兵的聲音,重建二戰東方戰場的真貌。

▲ 觀看歷史脈絡,解剖當代世局 ▲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生存競爭」這個赤裸原始的課題又逐漸浮上檯面。
如果人失去了成為「人」的條件,非常有可能再度形成「清洗」世界的危機!
人們長久以來對二戰大屠殺的刻板印象是,納粹德國透過精密的計畫,對領地進行全面控制,對外侵略的同時也對內屠殺。因此人們以為,形成大屠殺機制的關鍵因素是,一個高效能的國家威權,宣傳極端的種族偏見,運用極致冷酷的科學理性來進行種族清洗──在今天,這些因素似乎不太可能重現。

知名歷史學專家提摩希‧史奈德的《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正是為了打破上述迷思,嘗試將當前國際時局發展如何與二戰發生關聯,提出新的見解,震撼國際史學界!在《黑土》如史詩般、講述種族滅絕和生存歷史一書中,提摩希‧史奈德替這一樁二十世紀最殘暴的行動提出了新的解釋,並揭示接下來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挑戰。他根據來自東歐的最新研究資料,這一場浩劫倖存者所提供、早已被人遺忘的證詞,提出了猶太人大屠殺事件仍然離現今人類一點都不遠,不但比想像中更易於理解而感同身受,也更加令人不寒而慄。

史奈德認為忽視大屠殺的教訓,導致人類誤解了現代性,並危及未來。
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已愈發近似二十世紀初,儘管人類不太願意承認,但此時此刻越來越像希特勒的世界。要拯救世界、拯救人類,我們必須正視大屠殺,並從歷史警訊中學習。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想想20世紀

想想20世紀

本書是東尼.賈德最後的齊射,朝向他所見的政治冷漠與歷史無知的文化。

鄰人:面對集體憎恨、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

鄰人:面對集體憎恨、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

「為何惡魔在這座小鎮裡橫行?」,成功挑戰二戰主流史觀,大屠殺歷史寫作經典!   

21世紀的21堂課

21世紀的21堂課

本書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是洞悉世局變幻、洞察社會趨向、洞燭心靈深處的必修課。   

▲ 國際局勢與衝突地圖一次看 ▲

當人類輕視天塹地障,便是地理復仇之時。頂尖國際政治專家卡普蘭,出入東西、穿梭古今,剖析地緣政治宏觀力作。
「我們愈是關注時事,個人及其選擇就更重要;我們愈是觀察數百年的歷史演進,就愈發發現地理的重要。」

本書最終揭櫫一項永遠無法撼動的事實:要掌握全球的未來,必得從地理、自然條件、國界劃定等實際面來衡量審視,再次向地球村主義者證明,地理界線乃是不可逾越的環境決定因子,塑造人類政治、軍事、經濟、貿易、文化的命定處境。

換位思考,從各國角度看世界,精選29個深具戰略價值的國家/區域,頗析各國看待世界問題的真實想法,並進一步告訴你,這些國家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是如何扮演並定位自己的角色。

台灣新聞漠視的國際角力、區域衝突,讓本書來告訴你一俄羅斯與烏克蘭究竟爭的是什麼?伊朗究竟為何成為世界各國的眼中釘?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等非洲國家,慘無人道的內戰是如何發生?中國與鄰近國家的緊張情勢,是否將引爆全球最大衝突?

從領土變遷看世界史:用14組地圖看懂當今區域紛爭與國際衝突

從領土變遷看世界史:用14組地圖看懂當今區域紛爭與國際衝突

用領土做出發點,介紹曾經為世界霸主的十四個國家的歷史,並大量搭配容易理解的地圖來表現。

地緣政治入門:從50個關鍵議題了解國際局勢

地緣政治入門:從50個關鍵議題了解國際局勢

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它的命運和發展?曾為蘇聯成員的烏克蘭,為什麼跟俄羅斯兵戎相見?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1+Vol.2】(套書2冊)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1+Vol.2】(套書2冊)

美國退出北約,此舉將置歐洲28國於險境,等於為普丁侵略歐盟開啟大門?

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2021年版)(四版)

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2021年版)(四版)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論世界大勢,針對地緣政治新現實,爬梳戰略脈絡意義。

▲ 摧毀一切,卻也能推動一切▲

★最受爭議的預言書★
【文明是問題也是解方】
自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明的衝突?〉一文後,引起全球性的爭論,成為後冷戰時代最熱門的話題。他根據原先的論點,更進一步深入探索各項爭議,而發展成系統性的完整論著。在原先的文章中,他問道,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否將主導未來世界的政治?在本書中,他回答,不僅文明的衝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且建基於不同文明的新國際秩序也是避免戰爭的最佳安全保障。

【理論是預言也是事實】
在後冷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各地區的文明越來越以祖先、語言、宗教和習俗界定自己的身分。全球政治正在沿著文化的界線進行重組,以新的組合與衝突模式取代冷戰時期的方式。目前最紛擾的地區都是位在文明的「斷層線」上,如波士尼亞、車臣、高加索地區、中亞、喀什米爾、中東、西藏、斯里蘭卡、蘇丹等,這二十多年來紛起的國際衝突在在應證了杭亭頓的觀點。

文明衝突論為真?誰對,誰錯?學術上,這恐怕永遠會是無解之題;現實中,歷史依然在前進中探索。杭亭頓在書中,對世紀之交的各種推動力量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分析,處處充滿洞見。
戰略與史學大師的思想大成,李德哈特的思想,鈕先鍾的詮釋。東西方戰略大師碰撞出的火花,重新檢視歷史對今日的教訓。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德哈特即慨嘆,人類基於本身的愚昧,未能擺脫戰爭的苦難,而以Why Don't We Learn from History?為名寫下了這本他個人對歷史的反省。本書是李德哈特的研究成果與思想之精華,也是填補作者其他的大戰史和戰略論等書的寫作背景與個人觀點的論述。是理解他的二戰史、戰略論等作品的重要思想背景。

李德哈特總結現代戰爭對於人類歷史的影響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一百年,科學和技術使物質條件和生活工具所產生的變化,遠超過前二千年的總和。但人類把如此巨大的新力量用之於戰爭的目標時,在使用態度上的肆無忌憚,還是和他們的祖先使用原始性工具時完全一樣,從未考慮到工具在效力上的差異。近代國家的政府在戰爭中大都是從不考慮戰後的結果,而過去的政治家反而有足夠的睿智,能夠把此種考慮經常擺在心裡。

即使重看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短短的十八年歷史,你會發現,李德哈特的論點正好反映在我們今天周遭發生的戰爭與政爭之中。「那些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決定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層級不高的個人考量。」人類似乎還沒有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李德哈特所說的教訓。本書正是李德哈特針對人類的弱點——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敲出最為沉重的警聲。歷史意識能幫助人類在「危難的時候」保持冷靜,度過難關。
漠視預警,應對失據,天災釀成人禍。台灣如何向歷史學習,打造更抗災的社會?

預言「得台灣者得天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尼爾.弗格森,綜觀災難大歷史的警世之作。

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災.世界大戰.金融危機……當災難降臨時,為何有的社會應對較好,有的卻是一團糟?決定災難大小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人類的歷史有多久,災難的列表就有多長。大部分災難都難以預測,少數還會帶來末日般的嚴重後果,例如世界大戰、華爾街崩盤或福島核災,以及從2019年開始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
災難無常,但我們並非完全無能為力。災難暴露了社會既有的弱點,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缺陷。每一場災難,其實都是人類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的考驗。

要理解眼前的災難,就得以歷來災難為師。從地質災難到地緣政治災難,從生物災難到科技災難,本書追溯各種末日浩劫的前因後果,既檢視人類社會應對災難的歷史,也分析政治領導者、官僚體系與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災難的嚴重程度。

尼爾.弗格森展現跨學科書寫的天賦,結合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反烏托邦文學、網絡與傳播理論,細數人類歷史上曾經面對過的末日威脅,並從前人的成敗經驗找出應對之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下一場災難來臨前,打造更堅韌的抗災社會。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

戰爭持續進行——這並非僅止於譬喻,而是此時此刻、日以繼夜正在發生的事實。

關鍵年代:意識形態、排外、極端局勢如何摧毀民主和走向戰爭

關鍵年代:意識形態、排外、極端局勢如何摧毀民主和走向戰爭

一本透過歷史了解世界局勢的書,12件關鍵年代的關鍵事件。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從戰爭的根源,體認它如何左右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