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過得很快樂,有一天,媽媽忽然生病,真是天塌了。我愈來愈覺得,原來這些儀式性的,不管是飲食習慣或待人處事,這時候可以支撐你。」歷經創傷,她愈是珍重老派的好,家族的力量,其實很可靠。
洪愛珠本業平面設計,五、六年前母親病重,陪病時光漫長折騰,為探尋出口,才碰上寫作。她的第一本作品《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寫飲食、人間煙火,加以思念提味,文字清朗,有大家風範。作家舒國治罕為人作序,卻願為她提筆,足見不簡單。
她的味蕾依母系而生,問她,從小就樂於吃?她笑答,「有意識以來就愛吃,非常重視口腹之欲,完全不否認。」她老家緊鄰外公的工廠,親族三代比鄰而居,每日午晚餐由外婆掌廚,一開飯便是數十張口,生活緊密如舊時三合院聚落。外婆燒一手好菜,母親全數承襲,另添新派菜色,對洪愛珠來說,媽媽做的任何菜,都比外面好吃。「我媽在家族企業上班,常加班,現在回想她要擠出時間做菜其實是很累的。她平常日凌晨四點就起來熬高湯,煮糙米香菇雞粥,讓我們六、七點起床可以吃。她八點還要去上班,對下廚沒有一定程度熱情,應該做不到。」
...more
戰爭羅曼史:愛情、命運與《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發表於1943年,屬於汪精衛時期的上海文壇,同時也是張愛玲開始在文學刊物上發表成熟中文的創作的第一年。這篇小說以1941年日本侵略香港的那場戰爭作為背景,讓我們看見個人算計與命運交錯之下的男女戀愛。這篇小說由於鮮活地表現出女性爭取未來、愛情遊戲中的得失以及大時代的氛圍,並且聯繫了上海與香港,甚至還有南洋的想像,非常豐富,因此,一直是張愛玲小說中的熱門篇章。不管是一般讀者的閱讀,或學術界的研究,都相當程度地聚焦在這篇小說上。
有人說,這部小說的題目雖然這麼蕩氣迴腸,《傾城之戀》其實是一個釣金龜婿的故事。其實,這也是張愛玲世故的地方。什麼是世故呢?就是不天真,不會一廂情願地把現實看成簡化的東西。白流蘇所屬的社會階層,當然也受到新思潮的動搖,比如說白流蘇在丈夫還沒去世之前她就離婚了,這當然是一種我的命運我來主張的勇氣。不過,這並不代表白流蘇是個莽撞的浪漫少婦。我們知道,《傾城之戀》是一個現實的故事,不是一個浪漫的故事,浪漫的故事就會不管對像出身是高是低,像是瓊瑤小說那樣,至於現實的故事,就是一定得要考慮再婚對象的容貌、風度、身分地位,以及經濟條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