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偉大的理想、遙遠的未來失去興趣,只活在當下,只關注自我,心靈不可避免地落入虛無之中。
從身體出發,而不是從事或人出發,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考慮兩者的地位。
在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面對技術化、數位化的大形勢,如何認知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
什麼是真實?你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就是真實的嗎?
情感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時期對情感的處理方式亦存在差異。
為什麼謠言明明錯到離譜,卻比真新聞更容易擴散?
描述了1848—1945年法國在宗教、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演變。
價值的多元、意義的喪失以及虛無的蔓延,並未阻止人類走向幸福。
我們的身體在塑造精神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被極大地忽視了。
從崇高價值的坍塌,到價值底線被突破,虛無主義早已衝破國家、文化、學科、學院的界限。
鏡像神經元是神經科學研究的新發現。因為它的存在,我們的行為、知識和感受才得以傳遞。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觸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層種姓的革命史詩。
看更多
伯林以睿智輕鬆的語言,記錄了二十多位元20世紀知識界和政治界的著名人物。
如果人可以過著節儉的生活,但卻選擇奢侈度日,那麽這樣是愚昧嗎?
研究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論,以及平等派運動的觀點。
即使面臨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轉型,社會秩序始終都會在既有等級制又有自發性的源泉中產生。
以後現代哲學的理論視角,考察個人身體、社會生活和現代政治的關聯性。
揭露了時下廣為流行的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的著作中存在的對科學概念的濫用情況。
紮迪•史密斯敏銳的觀察力如同她鍾愛的舞蹈,肆意自由地在不同的領域內穿行。
從體系和歷史這兩個維度對康得成熟時期的法哲學著作進行了重構和詮釋。
本書作者是美國文學批評和思想史上的巨匠,運用文學的想像力來匡正美國自由主義的僵化弊病。
以自由主義的困境作為切入點,展現了當下西方社會的種種複雜境況。
福柯論新自由主義的話語是「右派」言論嗎?
大型技術統治集團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費欲望。
無聊是什麼?怠惰、茫然,還是焦躁、不安?
日本網路:在搜尋引擎搜丈夫, 自動顯示的關聯詞是去死?!
意志力不夠堅定,怎麼辦?
這一期的主題是買買買,這是個大家既愛又恨的話題。
20世紀史學巨擘阿諾德·湯因比的回憶錄,包括他對求學、工作、學術研究等重要經歷的回憶。
從社群概念出發,將公民身份的框架應用於動物權利問題,以建構一種拓展性的動物權利論。
布爾喬亞求愛的方式和教育的理想、對女性的描繪和建築的品味,還有其他諸多的文化特性,都發生了重大轉型。
作為一本松茸場域研究的經典合作民族志,本書展現出全球化經濟下人類學研究的新路徑。
母性是天生的嗎?成為母親是女性的天職嗎?
她們犧牲了事業,結果發現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風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有超過一百萬女性參戰。她們眼裡的戰爭,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
從社會發展帶來的女性角色變化、文化背景、存在主義哲學等角度,對女性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做出分析。
哈特謝普蘇特、納芙蒂蒂、克利奧派特拉,她們在古埃及歷史上閃耀著光芒。
討論夥伴關係和統治關係兩種模式下的性行為。
一個被自己曾經遭受的創傷不斷追趕著的女人所寫的回憶錄。
本書首次為女性在人類進化史中的平等地位據理力爭,力圖解開女性的演化和起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