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腦" 860億個神經元
使我們擁有意識、情感和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從史前時代到21世紀
從簡單的低等生物到 "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
我們的感覺和身體活動的指令來自何方,情緒、意識、學習與記憶等認知活動的居所又在哪裡?自有文字記載起,人類對這些問題就從未停止過好奇。漫漫幾千年來,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從樸素、粗淺的心靈中心觀,走到了精細、深入的腦中心觀。腦,這個“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吸引了人類歷史上無數最聰穎的頭腦去破解它的秘密。
在認識腦工作機制的過程中,人類一直在使用各種隱喻,這些隱喻無一不受技術、時代以及人類當時對腦認知水平的限制,在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後會被新的隱喻所取代。
在《大腦傳》中,作者馬修·科布以腦的隱喻為切入點,介紹了人類腦的認識史上一個又一個裡程碑,以及那些做出偉大發現的科學家。從心智源自心髒的觀點到把腦視作機器的機械觀,從電與神經活動的關係到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學說,從神經信號如何表徵信息到腦功能的局域化定位與分散式分佈之爭,從把腦看作一成不變的電路到把腦視作一個具有可塑性的網絡,作者曆數了人類對腦認識的曲折演進歷程,講述了腦科學研究對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誕生和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閃耀、波瀾壯闊的科學史詩。
我們需要對壓力的科學解讀。這本書探索了生活中的常見壓力源,討論了壓力給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帶來的影響與改變,普及壓力觸發的精神疾病的原理。
本期主題為技術與人類的大腦。主要探討了數位革命後人類的生存現狀。自古以來,技術就以種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於人類的生活裡。
“0糖0卡0脂”、快樂水、小甜水……
它們之中不僅凝聚了口感和健康的科學,背後更有行銷的推波助瀾。
本書以最受人們歡迎的幾大類飲料為框架,系統介紹了它們令人心馳神往的秘密,一口氣解決飲料的“能好怎”問題。除了氣泡水、冰茶、珍珠奶茶、奶昔、冰沙等時下比較暢銷的產品,作者還講解了仙人掌汁、樺樹汁、楓木汁、竹子汁、冰鎮柿子酒等冷門飲品俘獲人心的訣竅。
它帶領我們從極其基礎的知識入手,利用科學的資料和前沿研究成果提升對各式飲品的認識,破除“健康飲品”的洗腦包,讓我們更理性地看待各種飲料。
它戳穿了各種“健康飲品”通用的“忽悠公式”,替消費者拔草省錢,還分析了飲料公司對輿論的操控以及對國際政策的干預。此外,本書曾入圍2019年度安德列-西蒙食品與飲品圖書大獎,是一本全面、有益又有用的科普讀物。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積極激活這個開關呢?我們應該多久禁食一次,每次禁食多久?哪些食物會促進自噬或者降低自噬?多少運動量和什麼類型的運動是合適的?間歇性禁食、蛋白質循環和生酮飲食之間的平衡點是什麼?
這本書基於大量科學研究解答了上述問題,內容既專業,又淺顯易懂,有助於我們掌握身心健康之道。
詹姆斯·克萊門特,是一名科學家、律師和企業家。在過去20多年裡,他致力於研究如何科學地延長壽命。2010年,他與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教授一起啟動了“超百歲老人研究”項目,專註於人類的長壽基因組學研究。通過全球合作,以及在位於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的實驗室里,他致力於推進生物醫學的前沿發現,以促進人類利用科學研究突破來實現健康長壽。
本書以神經科學家的視角,從動物與人類嬰兒所具有的算術能力,到人類數學能力的進化歷程,再到數學天才的大腦數學認知方式,作者用豐富且富有創新性的實驗,將深奧難懂的數學認知與腦科學知識,以大眾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來,是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系統描繪人類數學認知的著作,更是數學認知研究領域里程碑式的作品。
看過那麼多本關於宇宙的書,仍然搞不懂大爆炸、弦理論和平行宇宙?
不妨試試這本簡潔、通俗、幽默、深刻兼具的大家小書!
⇀ 誰是保羅·大衛斯?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天體生物學家,也是一流的科學作家
⇀ 誰說宇宙奧秘不能講得簡潔輕快?放心,只有200頁,沒有高不可攀的閱讀門檻,適合我們普羅大眾,尤其是學生!
⇀你被這個特別精緻的封面吸引了嗎?好眼光!偷偷告訴你,這張底圖來自歐洲航天局,是著名的普朗克望遠鏡拍攝的“宇宙中至為古老的光”!(佐證了宇宙大爆炸的起源)
這是一部講述人類探索宇宙歷程的“科學偵探小說”。從時間的邊緣啟程,我們已經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征程中走了多遠,又將去向何方?答案可能和你預期中完全不同。
科學家告訴我們:關於1/3的宇宙,我們略有所知;關於剩下的2/3宇宙,我們幾乎一無所知。宇宙學黃金時代的親歷者保羅·戴維斯在這本書中為我們揭示的,不止“流浪地球”,更是“流浪太陽”“流浪星系”甚至“流浪宇宙”的無限可能。這本書里有30個扣人心弦的“天問”,一場人類科學史上(也是整個歷史上)意義重大的顛覆性科學變革正在你眼前徐徐展開。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霍金,我們的征程是萬千星辰,以及有可能會吃掉我們的宇宙的無窮未知。
作者沃姆弗蘭什為我們展示了月球自身的歷史和人類探索月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包括月球的形成之謎,中西方古人對月球持續不斷的觀測和最為我們熟知的登月計劃等。
在本書的所有圖片中,幾乎每一張都有人類的身影。即使圖片上沒有出現具體的人,也會帶有人類活動的印記。這是一本與人類緊密相關的攝影圖集,引導人們思考我們應該給未來留下什麼樣的地球。
收錄了300餘幅標誌性作品,不僅有NASA等航天機構的珍藏級天體圖像,還包括來自全球頂級藝術博物館的經典宇宙主題作品,從太空科幻小說插圖到庫布里克的科幻電影海報,從凡·高的《星月夜》到呂西安·呂都的《在別的星球上》,從“創世之柱”天體圖像到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