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自己看、自己挖掘,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的解讀


────────────────────

此次出版為1955年至1960年日記,共六冊,除按日記事以外,還有預定工作事項與反省,以及每一年盤點可用人才的雜錄,透過學者專家之筆,了解每一年記事的基本脈絡。除了本次出版的1955年至1960年日記導讀外,1961年至1972年的日記內容導讀,也先行披露。

────────────────────


────────────────────

蔣中正日記不只是歷史發展的一部分,更是人性的揭露與展現。他在生前死後,被很多人崇拜過,也被很多人罵過。首批出版為1948年至1954年日記,共七冊,除按日記事以外,還有預定工作事項與反省,以及每一年盤點可用人才的雜錄。

────────────────────

【蔣中正「大溪檔案」】統軍領政期間珍貴史料


────────────────────

蔣中正統軍領政期間之親筆手稿、文件、電令、諭告,也有經過幕僚統整之檔案彙編、事略稿本,並有蔣氏之相關文物照片等,時間涵蓋1924至1975年,為研究蔣中正生平及國民政府、國共內戰、1949至1975年間中華民國在台灣之歷史的珍貴重要史料。

────────────────────


────────────────────

「蔣中正總統檔案」原長期保存於蔣中正總統側近,一般人難窺其堂奧,1995年始分批移轉至國史舘庋藏。全目錄共分為四編三十二冊陸續出版,此第四編十冊包括共匪禍國、俄帝陰謀、籌筆、淞滬抗日戰役史材、張羣先生文卷等特交文電檔案清單。

────────────────────

他贏了戰爭,卻輸了江山;贏了政治,卻輸了歷史

★【中文版獨步全球 無刪改搶先面世!】★
中國近代史專家潘佐夫最新鉅作,最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揭露蔣介石神祕、複雜、矛盾的真實面貌


蔣介石——一個失敗的勝利者,也是勝利的失敗者,   
他雖勝猶敗,又在敗中求勝,   
打贏二次世界大戰,卻輸掉國共內戰;   
長期在臺灣掌握權力,死後卻遭到嚴厲批評。   
曾被尊為民族的救星,現卻被貶為歷史的罪人。   

以前,我們在課本中認識蔣介石,學習他看著魚兒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   
如今,雖然提到先總統蔣公時已不用敬畏的挪抬空一格、不必再向他的遺像行禮,   
但我們在路名、錢幣、機關學校名稱、紀念館等仍隨處可見他留下的身影。   
無論對他的評價如何,他對臺灣帶來的影響,一直都巨大得難以抹滅、無法忽視。

蔣介石終其一生都在戰鬥中,先是與滿族,然後是軍閥、共產黨與日本人。   
即使撤退到臺灣後,他也永遠在備戰中,時刻心懷反攻大陸之夢。   
他犯了許多可怕血腥的罪行和錯誤,但也為國家付出了諸多心力;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評判他,同時觀照他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自1926年開始,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中華民國將近五十年。他是一個愛國者、共和新中國的創建者、二戰的英雄,既是儒家的信奉者,也是一個基督徒;雖然他夢想著普世的平等,卻變成一個背信狡獪的獨裁者,也必須為超過一百五十萬無辜民眾的死亡負責。無論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褒或貶,但不容否認的是,他對兩岸近代史和遠東歷史發展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這本批判性傳記所根據的,是蔣介石未發表的日記、他在俄羅斯檔案中的大量個人案卷,以及俄羅斯收藏的、他的親友和敵人的檔案。潘佐夫揭示了蔣介石在1920年代掌權和整個中國革命運動過程中,俄羅斯人所扮演的角色,還有蔣介石與美國一些高官的複雜關係,同時也揭露了蔣氏家族不為人知的祕辛、播遷來臺後的生活等,期待幫助讀者為蔣介石在歷史中找到適切而客觀的地位。

【歷史不該被遺忘,而應該要被真實還原】

重新認識面貌多元、前所未聞的蔣介石
●乳名瑞元的蔣介石,幼時極為頑劣調皮,經常闖禍惹事,幾度差點受傷喪命。
●鄰居稱他「瑞元無賴」,而現代醫師可能會診斷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神經失常、心理極度不平衡,容易衝動、憂鬱、歇斯底里,是個難以相處的人,旁人必須以極大的耐性來和他打交道。
●沉迷女色、情史豐富,奉母之命娶妻,流連青樓,納妓女為側室,又因個人前途考量締結政治婚姻。
●對導師孫逸仙極忠誠,對朋友則重情義,收養結拜兄弟的私生子,視如己出。
●在某些外國高官眼中,他舉止莊重沉著,有學者風範,像個神職人員。
●在美國某官員在日記中謔稱為「花生米」,稱其為無知、專橫的死頑固。

【蔣經國日記】「蔣經國時代」重要紀錄


自1970年代起寫日記習慣開始有些改變,不見得天天記載。有時某一天的記事寫得相當長,多半是內心對某些議題的感想。

此時書寫會跨越日記本的好幾頁篇幅.然在某一天的重要公務行程.仍會將之記載於相符的日期或頁面之上。

蔣經國大事日記,記載從1972年5月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院長開始,到1978年5月就任總統,至1988年1月逝世為止,這期間,經歷了中日斷交、兩次石油危機、規劃十大建設、規劃六年經建計畫、中美斷交、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開放黨禁、解嚴、開放報禁、開放老兵回鄉探親等等,正好是台灣政治、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可以說是台灣的「蔣經國時代」。

「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程度,看了真令人怵目驚心」

  • 分崩離析的陣營:抗戰中的國民政府1937- 1945

    分崩離析的陣營:抗戰中的國民政府1937- 1945

    軍事在20世紀中國政治與社會舞臺中扮演了無比重要的角色,
    自北伐起,軍事和政治之間的關係就已非常密切,
    到了對日抗戰時期,彼此關係愈加緊連,
    戰事和戰局影響內政,內政品質和效率又影響戰爭。

    由於國民黨北伐的速成,重要軍國大計多是談判妥協的產物,因此清末以降的各種問題,尤其是軍閥對立並沒有得到解決,而是隱藏在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假象之下。隨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這些妥協的後果逐漸浮上檯面,不但各地軍閥對於抗戰陽奉陰違,只求自保;甚至連國民黨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致使蔣介石有「一生之苦厄全在於黨務也」的感嘆。

    透過本書對相關檔案、日記的梳理,可以觀察到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內外交迫,無論是戰場上的節節失利,或是地方實力派的強硬,以及國民黨本身的腐化與分裂,都早有預兆,而這似乎也預示著戰後中國的命運。

    本書強調軍政之間的互動關係,試圖把國民政府在抗戰時期後方黨政軍的狀態和前線的戰事,納入一個整體性的分析架構之內。

【棋逢敵手:毛澤東、鄧小平】

再現毛澤東作為革命者的激情與權謀,作為獨裁者的殘暴與盲目

呈現毛澤東的多樣性面貌。毛澤東盡全力繁榮國家、鞏固國際地位,卻又自陷於政治和意識型態的死巷,並沉浸在個人崇拜中。作者潘佐夫與梁思文將毛澤東從聖人及惡魔的刻板印像中解放出來,還原為歷史上一個有血有肉、複雜多變的人物

唯一使用蘇聯解密檔案及獨家訪談資料,完整解讀鄧小平的一生

首度利用中國共產黨、蘇聯共產黨和國際共產運動的早期秘密檔案,同時訪談許多曾與鄧小平共事、往來及受其影響的人物。帶領讀者從1920年代鄧小平在巴黎留學、加入中共,乃至他歷經各種大小鬥爭爬至權力高峰,於文革期間失勢,最後成為中國最高的領導人,藉由獨家剖析鄧小平的一生的波瀾起伏以及他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