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者觀眾得以凝見,那在斗室內如同挖掘壕溝般一斧一鑿搬運著胸膛內的土,小說家與自己搏鬥的每一夜......
21個線索為主軸,藉由年輕小說家尋訪的蹤跡,串起王文興的文學生涯。
導演林靖傑並藉由影像、照片、手稿、動畫、舞台劇、即興朗誦等形式,展現了一個信守文字信仰、珍重對待寫作、以緩慢換取深刻的文學身影。
手稿回歸一筆一劃最初的模樣,忠實呈現創作過程中的每一次猶豫、刪改,還原手稿背面潦草的註記、試寫,甚至作者與自己的對話與詰問。
不但完整展現作家對文字的講究與要求,更是實踐王文興所提倡「精讀」方法的最佳文本。「平躺放大的逗號」、「半個句號」……各式各樣的符號讓閱讀手稿像是解碼。每一個細節:空格、字體、標點都具意義。
回望《現文》,似乎它一直就注定了是個「新銳」雜誌,一批批年輕的學子參與,然後離開走上他們各自更成熟的道路。
台灣文學史上第一本完整記錄《現代文學》雜誌創刊、休刊、復刊、停刊、重刊的故事與因緣
由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董陽孜女士題寫書名,經典重現,為時代做一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