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書店員|瑪塞林

所有的勵志書都在告訴我們「要成為你自己」,但在成為自己之前,那些必須經歷的挫折與陣痛,卻往往痛苦到旁人無從理解。

Elliot Page,一位21歲就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好萊塢明星,頂著全世界最有名利的光環,選擇大膽公開酷兒身份、甚至變性。雖然光環有多大、惡意與打擊就有多大,但她從不後悔這一切決定,只因這是他這輩子為自己做過最重要的事。

這本自傳,是獻給所有曾為自己信念奮鬥過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人意味著什麼?我們都是相互聯繫的,我們都分擔著痛苦,在自己的小盒子裡掙扎。」
書店員|瑪塞林

這世上的每個人幾乎從出生就被預告,我們受到天生基因的限制,所以凡事都有其天花板,我們可以做到某些事、也不能做到某些事。

因為種族、性別、經濟條件等因素,我們對號入座成為被預期的樣子,也因為「老天給了我一手爛牌」,所以對做不到的事總有超棒藉口、也註定成為世界底層的受害者。

但大衛・哥金斯不甘成為統計中的一個數字,基因天花板這種說法,不過是一種說服別人放棄努力的屁話!看完這本書你會知道,在大衛面前,任何藉口都顯得蒼白無義:「我們真的可以成為你想要的人,如果你想的話。」

人文社科

書店員|KC

作者林慕蓮將此作獻給「那些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人們」。此處始終依附於周邊大國、卻在過去百年裡肆意長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麗姿態,我們對香港有著文化上的記憶、感情,猶如隔海相望的異姓手足,卻又無力的見證他的受困與逐漸失去光芒。

在國家政策的禁錮下,香港正逐漸失去他的歷史、語言與名字,林慕蓮曾為眾人找回關於天安門的記憶,此次她將「重塑香港的歷史」,在真理的辯證歷程中,對於一個民族及地域的記憶是最強大的武器,並以之切割強大政權的虛偽政治手段。讓我們重複再重複、強調再強調,讓這座城市永遠保有它的真實,並將這樣的呼喊傳達到世界的各處角落。
書店員|cancer

當「自由」加上驚嘆號,舊的詞彙便有了新的意義。人們總以為,自由只在民主政體下成立,但其實無論是獨裁或君主政體,均宣稱人民擁有自由,只是那些「自由」與我們想像的大相逕庭。

從兒童到青少年,作者經歷過政體轉型,得知父母輩從原本的殷富之家到「被」共產的過去。原本的她,在國家虛構的謊言與家族的隱匿中成長,從原本童蒙無知、青春期的語氣裡,讀者將看見一個個純淨美好、如銅牆鐵壁不可動搖的信仰開始漸次剝落;她沒有哭喊,更多的是疑惑以及如何在彷彿走到盡頭的歷史中,找到新生的可能。
書店員|cancer

首屈一指的戰後臺灣史學者陳翠蓮,從戰後至當代,以完整跨幅,加入美國影響力為第三極,補足討論臺灣戰後政治,多聚焦國民黨統治與臺灣人民抵抗的不足之處。

透過政治解密檔案、國會檔案、日記、個人傳記等交叉使用,使過去散落各處資料,輔以完整敘述框架,並梳理以往未見的空白,讓讀者可以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再針對過往威權獨裁的強人統治,予以檢視,從資料與行為印證,駁斥歷史迷霧中過度溢美的評價,展現截然不同的當代史觀。
書店員|KC

當親情成為照護者身上最沉重的枷鎖,社會機構與制度是否能夠接住這些苦厄與掙扎?比台灣更早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日本,照護長者與弱勢群體的問題逐步浮現,結構的弱化與不足,最終造成無法想像的暴力結局。性別分工責任的不公、少子化帶來的家庭責任加重、整體社福制度的缺陷,這些問題最後以照護殺人作為最悲劇性的結局,NHK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完整呈現其背後的掙扎與無助。

臺灣隔海相望,面臨到殊途同歸的困境與結局。在追蹤與敘事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每一個案例的背後一次次無聲的、悲哀的掙扎,也沒有正向、且有美好結局的故事結局,唯望從其中獲得微小的指引,讓結構改革的道路略為順行。
書店員|KC

本書以社會學家布赫迪厄提出的「慣習」概念切入,提出實現階級翻轉的具體方案。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社會學角度,帶讀者進入獲取七大無形資本的路徑。

與其說這是一本成功學法則,我更願稱之為反映一個人對更高層世界無盡渴望的指引之鏡。當讀者翻閱,可根據不同的索引尋找目前最具突破性的解方,作者將帶領你逐一優化個人的資本清單,讓蛻變的可能性能夠最大化。

文學小說

書店員|哈利

歪掉的人生也是人生!新銳作家王仁劭嶄露頭角、越級打怪,看他輕鬆遊走各色人生場景,用故事撬開那些你以為早就黏死的、名之為刻板印象的貼紙。

從賽鴿青年的戀愛寫到東引待退軍人的絕望;從深櫃霸凌回憶寫到都會魯蛇渣男。那些怪誕又合理到不行的獨角獸視角,讓那些徬徨的、寂寞的、無助的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一道道未曾定義卻難以移開雙眼的獨特色彩,隱約透出的黑色幽默,讓一幅幅靈魂素描呈現出自然質感。人生本就荒謬,何不嘗試跟荒謬好好談場戀愛?
書店員|Kaoru

若是戰後臺灣仍受日本託管?變成美國的一州不好嗎? 921大地震後,臺灣竟分裂成數個群島,各自漂流?! 10篇埋藏隱喻的故事,橫越臺灣20世紀初至21世紀的百年歷史,不只以史料考據為基底,還不小心揉進作者「腦洞大開」的架空史觀,形成一個好熟悉好陌生的臺灣多元宇宙。

作者帶讀者用文學另闢蹊徑、以故事回應對島嶼歷史的觀察,說不定,在另個平行時空,臺灣命運真有個不悲情的結果,在虛實的縫隙之間,讀者將意外看見更多這座島上曾經的真實。
書店員|Midori

這是一本重新爬梳樹與人的關係的書,寫給習慣遠望、卻時常忽略眼前風景的小島人民。
作者鄒欣寧探訪台灣各地一群專注於「生活裡的樹」的人們:可能是巷口有眼緣的行道樹;可能是植於城市邊緣、都市孩子學會攀爬的第一棵大葉楠;也可能是颱風過後散落台東海濱的漂流木.......
一段又一段人與樹相互珍愛著的故事,儼然是專屬這個時代、這座島嶼的樹之歌。在與土地共生的永恆議題裡,你找到屬於你的樹了嗎?
書店員|哈利

日本琵琶湖旁一座小鎮,一間老牌商場即將結業,還是國中生的女主角,竟選擇意想不到的方式,力阻回憶就地消失!

雖然結局沒有少女想得這麼簡單,但這首以琵琶湖為場景的小鎮回憶進行曲,才正要悄悄展開! 伴隨少女的步伐,踏上未知的成長冒險,讀者將在那些青春的無畏、成長的苦惱、友情的抉擇、愛情的酸甜中,忍不住幫角色們加油、祈禱好運,甚至不小心看見某個曾經的自己。

明知不可能的事情,卻還是用盡力氣死命去做,你也曾經是那個熱血的少年嗎? 一起和少女們在故事的終點感動熱淚、開心大笑吧!

自然科普

書店員|山兄

也許世界會變得更極端,但科學永遠不會。作者將生硬的理論,例如科學實在論、奧坎剃刀理論等,結合現代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對讀者重新闡述科學思維的方式和價值。例如:科學強調好奇心與懷疑,但為什麼陰謀論不是科學?又例如,科學裡的「不確定性」非常重要,因為它能給予研究未來的突破空間,但日常肉眼可及的不確定性,卻直接變成一個個容易被攻擊的弱點。簡化知識對現代人來說或許方便,但久了卻會成為累積的偏見、無法承認自我認知的偏誤。英文書名雖然叫《The Joy of Science》,但作者對於科學的樂趣不僅止於對科學探索,更要讓科學思維保持一定水平的自由,既包容又嚴謹,更充滿樂趣,提醒我們要用更寬廣的心胸,面對這個只會越來越複雜的世界。

商業理財

書店員|山兄

相較於我們日常習慣的溝通方式,上台演講前你必須有180度改變自己的心理準備!作者在十年前的第一本書《Google 必修的圖表簡報術》裡,以數據征服不同讀者,這次他改變說故事的思考方式和教學方式,從過往從頭到尾的線性描述,改為著重故事張力表現的敘事弧度,強迫講者確認觀眾關注的緊張點,簡單來說,就是讓你幾乎不可能忽略觀眾!

書中內容除熟悉的簡報製作、故事設計外,你還必須大聲練習、反覆敘述,建立自己的演講風格,加強表達與建立自信,試著去了解你的聽眾,與觀眾眼神接觸,探索各種不同方式,故事的用意就是要建立與他人的連結,如此才算是真正爬過了一座叫故事的山。

生活風格

書店員|鳥子

Hally寫他看到喫茶店「DEN」的焗烤吐司上桌時,「我的心頭震動了一下」,我不住心想「看這本書我才心頭一路震到根本心悸好嗎!」緊接著看到吐司照片,我瞳孔震動到都放大了。

他不只擅長描寫更擅長堆疊,行雲流水的文字加上根本可以印成明信片的圖,讀著充滿臨場感,透過他熱愛此道的全副身心,店家不只感受性的氣氛好、食物佳,你還會知道他們用的麵包大有來頭,喫茶也能泡錢湯、打電動,彷彿跟著他蹲在那邊偷看椅子的品牌。有時同一主題讀多了會膩乏,但讀Hally的文字只會想問,「下一集有在寫了嗎?」
書店員|鳥子

攤開作家過往旅居各地的著作,由最北端基隆開始,台北、雲林、嘉義、台南,到最南方故鄉屏東,一邊佩服走踏遊歷之深,到哪能都產出專書,一邊只能望書興嘆,不知何時才能去到那城。 終於,等來一本市場特輯!範圍遍及南北,選定城市後,免舟車勞頓,直搗市場便行!特別喜歡作家寫「到市場來千萬要急著一口氣吃過好幾家」的氣魄,他也不藏私,晾盡口袋名單(應該吧),儘管胃袋有限,但有資深饕客幫著劃出重點,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在市場悠轉湊熱鬧也別有興味。餛飩為何有時被叫抄手?滷蛋放在雞絲飯上可謂台式親子丼!?是美食羅盤,也有典故軼事,他懂吃會寫還能畫,能不來一本嗎?
書店員|翼

牠們來自海外,被當作外交禮物,千里迢迢送進皇宮裡。甚至有一年獅子被送來之後,被退、貨、了!

陳又凌以自我風格重新詮釋這些動物當時被畫師記錄下的身影,用有趣的角度重新看待這些畫作與背後的事蹟。這次挑戰復刻流傳久遠的經典名作,並加入一些搗蛋的小巧思,使畫作更有趣。

到故宮看展覽時,在沒有導覽人的情況下,很多都是有看沒有懂。尤其在故宮收藏許多動物相關畫作,而牠背後的故事卻是很難只用「看」就可以理解。透過本書,讓大人、小孩可以從新角度賞析畫作並且進一步閱讀歷史。

放假要做什麼?一起來逛皇帝的動物園吧!
書店員|薇琪

每個孩子內心都並存著勇氣和恐懼。書中用左右對稱的方式呈現兩個房間,同步呈現黃色男孩與藍色男孩被獅子困住後,所展現的情緒與應對方式,選擇面對挑戰vs.躲在安全處,究竟該如何抉擇才是最正確的一條路呢?

面對未知的挑戰,就像突然遇見未曾謀面的獅子,又嚇人又不知所措,只能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中瑟瑟發抖。在成長過程中,人生總是不停地在面對未知又嚇人的獅子,待在房間裡或許很安全,但戰勝那個害怕的自己,鼓起勇氣打開狹小的房間走出去,會發現美好的世界比你想得更寬廣。

更多博客來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