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世界最佳托爾金譯者,鄧嘉宛領軍

奇幻文學經典,史詩級神話冒險故事,《魔戒》三部曲前傳。
奇幻小說鼻祖托爾金1937年經典代表作──

《霍比特人》
食人妖、座狼、半獸人、巨鷹、精靈、惡龍……
各種神話角色陸續登場──
這是一場善惡之戰,然而這只是中洲世界神鬼人類之戰的序曲……

《托爾金短篇故事集》
關於這四篇短篇故事與一篇論述──
<尼葛的葉子>寫的是托爾金對創作《魔戒》的艱難感觸;
<哈莫農夫賈爾斯>是一個幽默逗趣又熱鬧的喜劇故事;
<湯姆.邦巴迪爾歷險記>收錄16首關於第三紀元末夏爾傳說與笑話的詩歌;
<大伍屯的鐵匠>是通過「仙境」這個媒介來反映托爾金對退休和暮年的感受。
仙境即險境,這是托爾金一貫的想法。
他在<論仙境奇譚>中闡明理論,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中將之實踐——
也就是比爾博所走過的黑森林與弗羅多漫步的羅瑞恩。
最後,托爾金藉由《大伍屯的鐵匠》中鐵匠發現了進入仙境的那顆星並將它傳下去,
讓另一個人有機會到那片險境中漫步,表述了自己最終的心願。

關於翻譯,她想說的是

  • 【譯界人生】譯者鄧嘉宛:把好作品變成中文,是最快樂的事!

    【譯界人生】譯者鄧嘉宛:把好作品變成中文,是最快樂的事!

    擁有十幾年翻譯經驗的鄧嘉宛,在還沒成為專職譯者之前,是在一家英國市場研究公司擔任研究員,負責市場調查報告的筆譯和口譯,生活忙碌緊湊,經常一天睡不到五個小時,三年下來身體向她提出抗議;之後,她到英國念社會語言學碩士,歸國後進入出版社做了五年的外文編輯,並身兼翻譯、版權,而決定投入全職翻譯,則要歸因於她最愛的英國作家托爾金。

    (中略)

    對於譯者的想像,免不了跟夜貓子產生連結,但鄧嘉宛始終維持規律作息,早上七八點起床,十點開工,做到預定目標就休息,一天平均產出3000至5000字,「尤其到了下午四五點,腦子全醒了,是產值的巔峰時段。」當譯者總有案子青黃不接的時候,自嘲無法「劈腿」的她,始終一段時間只譯一本書,她擔心同時軋太多本忙不過來,反而耽誤出版時間。多年來,她習慣先做試譯,跟出版社有了文字方向的共識,才正式接Case。「只要故事好看,我都喜歡翻譯,即便資深,也不是什麼書都能做,所以試譯很重要。重點是你要喜歡那個作品,不然會覺得作者在胡說八道。」...繼續閱讀

套書贈品:
① 第三紀元末期中土世界地圖
② 譯名表別冊


看似平凡無奇的戒指,擁有著強大的能量,能讓中土陷落在邪惡勢力的掌控。它是統御魔戒、主宰魔戒、至尊魔戒、權能魔戒,然而卻在一場大戰中遺失,不知去向。先是被咕嚕藏在洞穴的石縫裡,再被比爾博・袋金斯放進口袋帶回哈比屯……當九戒靈啟動勢在必得追回魔戒的時刻,結合精靈、矮人、哈比人、人類組成的九人「護戒隊」,誓死將魔戒帶往末日裂隙摧毀。魔戒絕倫的能量所帶來的誘惑和破壞,究竟有多少人得以倖免?

《哈比人》與《魔戒》分別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五四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六十幾種語言,全球估計有上億讀者閱讀過托爾金的奇幻文學作品。膾炙人口之餘,也引發了大眾對書中展現的世界觀進行熱烈的探討研究,以及大眾傳媒的改編與再創作,中土世界的熱潮並未隨著時間消散。

托爾金創造出壯闊的中土世界,光是地名就足以撼動人心,迷霧山脈、幽暗密林、孤山、狂奔河……。托爾金同時也打造出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角色,比爾博、甘道夫、亞拉岡、愛隆、列葛拉斯、索林・橡木盾、金力,無論是哈比人、巫師、人類、精靈、矮人,各各都有鮮明的輪廓,和清晰的性格。它不僅擁有一讀再讀的閱讀樂趣,也具備了高度的敘事技藝。

結合了西方文明的神話、史詩、傳說、預言所寫成的《魔戒》,在雄偉的敘事架構下,另有一道平行的敘事線,探討人性的幽微和衝突。面對權力時,如何控制心底蠢蠢欲動的欲望;是否該犧牲大眾的權益來達成個人的成就?托爾金所揭示的是永恆不變的人類象徵,他寫下的系列作品可說是當代的神話。
 
20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高度奇幻系列作品
《魔戒》問世70週年,全新中譯本

不只是一場壯闊的冒險;更不止於權力對人性的試煉
中土世界是人類命運的隱喻,是當代人的神話
「與其抗拒,反而該展開行動,即便結局可能黑暗無比。」

 

隨書贈送

① 第三紀元末期中土世界地圖
② 譯名表別冊

【譯後記】

《托爾金傳說故事集》中土世界:已逝而永存的傳說故鄉  節錄

譯者李函
一九三○年代某個夏日午後,正在家中進行枯燥乏味的批閱試卷工作的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發現了一張空白的試卷。靈機一動的托爾金在試卷紙上持筆寫下一串簡單的句子:「地洞裡住了個哈比人。(”In a hole o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 」他難以想像的是,這段簡短的句子,不只開啟了日後近一世紀的中土世界傳奇,也催生了使無數讀者醉心的奇幻文學類型。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哈比人》正式上市。儘管首刷只有一千五百本,卻在當時創下了優秀的銷售成績,評價也相當不錯。由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各項資源因戰火而短缺,導致不斷再刷的《哈比人》經常面臨一書難求的情況。此時的托爾金首度嘗到名利雙收的滋味,艾倫與昂溫出版社(Allen & Unwin)也不斷央求他寫出續作。早在一九一○年代,托爾金就已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傳說故事集(legendarium)」,其中講述了從世界創生之初到諸神大軍擊敗魔高斯的詳細歷史;涵蓋了不同精靈部族的語言和詩歌;人類先祖們與精靈合作對抗黑暗魔君的傳奇;敘述了精靈王族之間的各種恩怨。起初,這些故事集結成為他所稱的《失落故事之書》。在接下來數十年間,托爾金對「傳說故事集」的內容不斷改寫,逐步釐清整個世界觀中的種族設定、人物關聯描寫與神學。當出版社提出撰寫《哈比人》續集的請求時,托爾金便打算出版計劃多年的神話大作:《精靈寶鑽》。然而,得知《精靈寶鑽》的概念與規模後,出版社斷然否絕了托爾金的提案,認為《哈比人》的續作能得到更多迴響。於是在一九三七年,托爾金開始撰寫《哈比人》的續集。隨著故事的進展,他逐漸將劇情設定在《精靈寶鑽》故事結束數千年後的中土世界,並跳脫了《哈比人》童趣盎然的單純冒險原始設定,融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的親身經歷。但耗費多年寫成的巨著,卻讓出版社望之生畏。經過多次交涉後,艾倫與昂溫出版社同意將這本書拆成三冊發行,以便降低成本風險。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部《魔戒同盟》在英國上市;第二部《雙塔叛謀》於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發行;第三部《王者歸來》則在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日問世。

儘管托爾金於一九七七年逝世,中土世界並未就此劃下句點。二○○四年,由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執導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獲得了奧斯卡獎十一項提名,並贏得所有提名獎項。電影版本的成功,也使更多先前沒有讀過《魔戒》原著的觀眾首次接觸到托爾金筆下的廣袤世界。在《魔戒》寫作期間大力輔助父親的克里斯多福.托爾金,也在父親過世後整理他的筆記,並出版了托爾金生前未能發行的《精靈寶鑽》(內容也經過克里斯多福審定),以及大幅拓展《精靈寶鑽》、《哈比人》與《魔戒》劇情與設定的《未完成的故事》,和共有十二冊的《中土世界歷史記》,也重新校訂並出版了第一紀元的故事中最為重要的三大故事:《胡林的子女》(二○○七年)、《貝倫與露西安》(二○一七年)和《剛多林的陷落》(二○一八年)。克里斯多福於二○二○年過世,這位除了托爾金以外最了解中土世界的人,費盡畢生之力讓世人一窺他父親生前未能完整發行的作品、筆記與書信。問世七十年後,《魔戒》仍繼續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儘管當今的奇幻小說已衍生出更加多變的類型(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著重於描寫宮廷鬥爭與晦暗不明的道德觀;喬.艾伯康比的《第一法則》三部曲與續作《瘋狂紀元》也以反英雄故事見長),中土世界與其中的神話、種族和語言體系,卻顯得更加獨樹一格。

約莫在二十世紀末(當時還是國中生的我)讀到一則報導──某部據說在歐美十分知名的大部頭小說即將翻拍成真人版電影,當時還以「西方的西遊記」為號召宣傳。四處打聽,卻完全沒有人聽過《魔戒》。直到問了當年的美籍英文老師,對方才訝異地詢問如何得知此書?當年的羅東根本不可能買到英文書,更別提當時一般大眾根本沒聽說過的托爾金作品了。幸好,英文老師慷慨出借手邊的一九九一年艾倫.李插畫版《魔戒》,《魔戒》因此成了生平所看的第一本英文書。

▶ 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

更多托爾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