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來5月選書

橫跨超過二十年的思想精粹,見證人文經典《想像的共同體》誕生。
班納迪克.安德森從被殖民經驗再探民族主義的起源,從世界瞭解東南亞,也從東南亞瞭解世界。

★ 東南亞殖民經驗、民族主義起源與發展的時空切片
★ 呈現被殖民經驗、集體主體性發展過程中,繁複幽微的樣貌
★ 以比較的視角、文學的解構,對殖民主義提出深刻的批判
★ 透過比較的幽靈,重新探究東南亞區域研究與民族主義理論

一部波瀾壯闊的比較史,延伸民族作為想像的共同體。而這次,圍繞著「比較的幽靈」視角,安德森帶領我們反思被殖民經驗中的不安與反抗!

本書完成於《想像的共同體》出版後十五年,可謂為《想像的共同體》的延伸補充,也是安德森中間二十多年來不斷驗證與反思理論的成果。如果《想像的共同體》建構的是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那《比較的幽靈》則可說是以列舉的方式,呈現一個又一個東南亞被殖民經驗中,那些與舊文化斷裂,同時新的民族意識亦浮現的時刻。安德森在書中不斷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作為曾被殖民的一分子,我們一方面看待帝國的壓迫、殖民者的剝削,另一方面又從殖民主義的觀點中重新認識自己所屬的民族、語言、文化,甚至是政治認同,而這種比較的、雙重的視角,正是民族作為想像共同體的起源。

● 相關作品

站起來吧,全世界的反抗者們,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反抗!
最有既視感的歷史與比較政治研究,《想像的共同體》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為二十一世紀而寫。
貧富差距,階級剝奪,政治失序…十九世紀末就像今天,「全球化」帶來更大的不平等。本書是安德森在二十一世紀初,對十九世紀晚期國際政治研究的一本專著。以十九世紀末的三位菲律賓人,小說家黎剎、民俗學者陸雷彝、旅居日本的革命份子彭西為主角,隨著他們一生經歷,綜觀當時的國際局勢與殖民地的革命。

民族主義研究的必讀經典

自1983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 其人其事


班納迪克.安德森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 1936–2015


愛爾蘭裔學者,出生在二戰前的中國昆明,生前是康乃爾大學國際研究Aaron L. Binenjorb講座教授,也是全球知名的東南亞研究、比較政治學學者。

精通印尼文、爪哇文、泰文、泰加洛文、拉丁文與多種其他歐洲語言。安德森對民族主義起源的研究,具有高度開創性,深刻影響當代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是二十、二十一世紀之交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一九六四年印尼發生九三○政變,獨裁者蘇哈托推翻蘇卡諾政權,並在接下來兩年展開反共大屠殺,造成至少五十萬人死亡。

彼時,安德森正在印尼觀察政治形勢,同時作研究,但他與其他東南亞研究學者於一九七一年合寫的一篇報導文章——即惡名昭彰的「康乃爾文件」——卻意外洩露這場不人道的屠殺,導致安德森被印尼獨裁軍政府逐出印尼。此後,安德森轉往其他東南亞國家,先後前往暹羅、菲律賓研究,直到蘇哈托於一九九八年失勢倒臺後,才被准許返回印尼。

離開印尼這中間二十多年的時間,安德森透過他敏銳的觀察,以及筆耕不輟的書寫,累積了可觀的評論與學術文章。二○一五年安德森於印尼巴圖的一間旅館中溘然長逝。

作品包括《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全球化的時代: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想像》、《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語言與權力:探索印尼之政治文化》等多本學術專著與論文集,亦著有個人回憶錄《椰殼碗外的人生》。

● 延伸閱讀

【東南亞的過往與現代】


────────────────────

東南亞史最權威經典,未來十年顯學,找回台灣人身上的東南亞性;從無國家、弱國家到民族國家,看東南亞的千年轉變。

現今東南亞的民族國家、國族語言和邊界是近兩百年的產物。這段期間,在東南亞人生活之中,國家、民族與宗教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高,造成了原本是一個整體的東南亞的破裂與分歧。在回顧千年的東南亞史時,便不能用已知的現代邊界來描述,否則會進入歷史的誤區;也因此,本書作者瑞德便使用島嶼或集水區等地理單位,詳細論述東南亞從無國家、弱國家、到民族國家的複雜歷程。

────────────────────


────────────────────

「民族主義是最偉大的『煉金術士』,將殖民帝國統治下如同『廢金屬』的各殖民地族群,重新轉化為如同『黃金』的民族國家。」

印尼人/馬來人/亞齊人/巴塔克人/卡達山人……政治認同有什麼不一樣?在一九四五年戰後的東南亞,催生新民族國家是民族主義的使命,但這裡的民族主義又為何產生許多不被國家綁架的人?東南亞對華人的仇恨與歧視,為何與民族主義浪潮的興起有關?本書從東南亞的歷史出發,剖析作為現代國家基礎的「意識型態的同質化」,如何將多樣化的傳統身分,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

────────────────────

  • 亞洲海洋大歷史:從葉門到橫濱的跨海域世界

    亞洲海洋大歷史:從葉門到橫濱的跨海域世界

    我們的島,位於亞洲的海。

    本書作者達瑞克(Eric Tagliacozzo)全面探討亞洲海上航道如何形塑地球上一個無比廣大的地區:時間跨度從史前時代的南島民族遷徙,到今日南海的緊張局勢;空間範圍從非洲東部海岸、東南亞群島,一直延伸到北方的日本海。作者以跨海域和跨學科的寬闊視野,描述人員、商品、宗教、文化、科技與觀念,如何藉由亞洲海路大規模流動,為這座全世界最大的洲創造歷史,也為現代世界留下深刻印記。

    全書用主題架構,以展現亞洲海洋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多樣性。內容方面不僅融會大量史料與研究成果,作者更時不時現身說法,穿插自己的旅遊見聞和實地訪談,佐證海洋連結真實存在且歷久不衰,寫法令人耳目一新。

    我們的島,位於亞洲的海。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離開習以為常的亞洲陸地,來一趟深度亞洲海洋之旅吧!我們將對這個世界產生全新看法,這也是本書的最大企圖。

    ▶▶▶


  • 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認識印度,不能不認識英國東印度公司!

    十七世紀印度蒙兀兒帝國處於高峰,是歷史上最有錢的帝國,卻被納入羽翼,成為東印度公司的魁儡政權。一間英國私人企業「東印度公司」,如何統治一億五千萬人的印度蒙兀兒帝國?

    有這樣一間公司,在兩個世紀中,從早期的加勒比海海盜私掠船起家,演化成擁有私軍護衛的賺錢企業,甚至在一七六五年時將光耀偉大的蒙兀兒帝國納入武力羽翼下,最後成為公司的傀儡政權。倫敦總部只有五面窗戶大小辦公室的東印度公司,十八世紀中奪取大片印度土地。一間私人公司能變成帝國,仰仗的是無情貪婪暴力,英國國會與東印度公司逐漸共生的關係,以及十八世紀的印度大亂世機運。

    ▶▶▶


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它是地球上資源最富裕、最迷人的國家之一,也因政治腐敗無能而千瘡百孔、百廢待興。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世上最不被善待的一群人、一個陷於「紀元零年」的國度。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

本書敘述菲律賓自殖民時期以降的政治發展,呈現它的前世、今生與來世。

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在帝國夾縫之間奮力求生的越南,在世界史上持續發出響亮的怒吼。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跳脫越戰世代史學窠臼,以「越南為中心」的敘事史。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上、下冊不分售)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上、下冊不分售)

越南,用三十年告訴美國什麼,又告訴世界什麼?

緬甸的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

緬甸的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

不能遏止的民族衝突,不容忽視的地緣政治經濟角逐。

羅興亞人:不被承認的民族,緬甸國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羅興亞人:不被承認的民族,緬甸國族建構最危險的敵人

為何民主化浪潮下,羅興亞人的處境益發艱困?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

以文化政治、經濟動力和民族團結視角,看待馬來西亞歷史發展的變與常。

【亞洲共同體的核心樞紐】
  • 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南亞史

    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南亞史



    從西方殖民地到動盪的民族國家 從多元地域到東協經濟共同體,通盤理解東南亞的最佳入門書。

    西方列強、印度、中國一帶一路,外來勢力如何影響東南亞?排華暴動、羅興亞人衝突、伊斯蘭教激進派,族群的多元性如何牽動地緣政治?戰後東南亞各國的獨裁統治,跟經濟開發主義之間如何取捨?ASEAN如何形成?東協十國未來如何統合?亞洲共同體真能實現?

    這個在赤道上歧異曖昧的地域,地理環境或歷史發展都跟臺灣極其相似,繁複而顛沛動盪。如今東協成立,躍昇全球第三大市場,坐擁 6 億 4 千萬人的巨大經濟潛力;與東南亞共生共存的台灣,必得正視此一趨勢,站在高度同質的基礎上尋求兩地合作。

    作者是日本知名區域研究權威,研究東南亞發展逾三十年。本書以「什麼是東南亞」為核心意識,以獨特的人文俯瞰視角切入近代歷史脈動,歸納政經關鍵特色,遙指東協未來趨勢。唯有先掌握地域整體特質,才能順利進入各國脈絡;要理解什麼是東南亞,就從「存異求同」的概念開始──在保存各自多元性的前提下尋求統一(Bhinneka Tunggal Ika)。

    ▶▶▶


  • 泰國:美國與中國間的角力戰場,在夾縫中求存的東南亞王國

    泰國:美國與中國間的角力戰場,在夾縫中求存的東南亞王國

    親中?親美?看泰國如何在中美間夾縫求生!在外交上施行「對沖政策」的泰國,可以給予台灣什麼啟示?

    原本是美國堅實盟友的泰國,是如何因為美國錯估形勢、中國強勢崛起,而成為中美兩強縱橫的角力場?泰國又如何抓準時機,謀取最大利益?

    在本書中,作者班傑明.札瓦基考察泰國自一九四五年到二○一四年的政治發展,以堅實的歷史分析,大量的文獻紀錄和深度訪談,剖析原本是美國堅實盟友的泰國,為何會向中國投懷送抱。泰國與東南亞各國又如何在美國宣布「重返亞太」時,成為中美雙方的角力場、全球事務的戰場。這場外交戰爭虛掩在泰國內政的派系鬥爭、選舉角力、軍事政變、經濟發展與財閥崛起的錯縱脈絡間,兩頭牽拉的是崛起中國強化地緣安全的需求,以及冷戰後美國對於亞洲發展的政治短視與錯估形勢。

    作者在本書最後總結,泰國往中國的偏移,對於整個東南亞區域未來發展方向是重要指標,因為每個國家都將面臨與泰國類似的區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抉擇,到底該親中還是親美,要如何才能求取國家的最大利益。

    ▶▶▶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 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冷戰結束後三十年,東南亞如何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從東南亞到東協共同體,「核心性」為何?又該如何發展?面對中美大國博弈的可能衝突,東南亞如何尋求平衡、掌握區域主導權?

    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教授,從內部視角結合區域戰略觀,完整爬梳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探索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本書不只是一部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更適合成為研究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

    當代的東南亞如何成功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關鍵就在於以「東協」(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為核心的多國合作關係。長期以來,東協透過各種協調機制,比如區域論壇(ARF)、外長會議(AMM Retreat)、國防部長會議(ADMM-Plus)等,強化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

    可以說,今天的東南亞已不僅僅是地理名詞,更是透過東協而凝聚為「共同體」,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角色。

    ▶▶▶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上、下冊)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上、下冊)

二十一世紀亞洲的價值路線之爭,民主印度如何走自己的路?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印度從殖民時期到獨立與分裂的變遷過程,在他筆下得到簡明清晰的描繪。

業的盡頭:印度青年的憤怒與希望

業的盡頭:印度青年的憤怒與希望

捕捉古老傳統/經濟高度發展中/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激烈變動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