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藝術最平易近人的入門方式,就是先從最直覺的視覺「欣賞」開始
「我夢見了畫,然後把夢給畫了下來」,於他畫筆下綻放的《星夜》,可謂是駐留在世人心中永恆不滅的光景,與音樂家唐•麥克林為其獻上的《梵谷之歌》,一同成為傳世的經典創作。陰鬱孤寂卻又擁有觸動人心的神祕力量。他是文森•梵谷。梵谷塗抹在畫布上的不僅僅是顏料,還有那難以用言語表達、豐沛且複雜的情感,以及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激情。
女性肖像畫大師╳印象派發展史上領導者之一
若說印象派為西方美術史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雷諾瓦則替印象派增添了甜美的氣息──
「痛苦會過去,但美會留下」
對於雷諾瓦來說,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太多,正因如此,他認為一幅畫應該是可愛、快樂、美麗的。他以溫柔而明亮的筆觸,在畫布上綻放出尋常事物的美好。就連晚年深受風溼病折磨,必須將畫筆綁在手上時,他的畫作仍溫暖明快。
「我想像鳥歌唱般地畫畫。」
莫內畫中變幻莫測的光影,往往讓觀看者彷彿目睹了時時變化、不可思議的光景。藝術史家莎拉‧佩布渥斯偕同插畫家奧黛‧梵琳,以文字與圖像精彩呈現莫內錯綜曲折的生命歷程,例如他在寒冬中如何裝備自己好能長時間在戶外作畫?他到底運用何種方法能同時繪製出《睡蓮系列》如此多巨幅畫作?而在這些畫作中,除了色彩細膩運用表現光影幻變之外,隱藏著無盡的哀思,讓讀者能更接近莫內的心靈。
為創作開啟新境界的深刻記述
塞尚作品如何震撼和觸動里爾克的心靈?
本書不僅是里爾克對塞尚藝術的思考,還揭示了他對藝術本質、創作過程和表現力的理解。這些信件展示了他如何從塞尚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影響了他詩歌創作的方向。里爾克的觀察獨具洞見,將塞尚的色彩、形式和情感表達提升到哲學層面,使這本書成為藝術愛好者和研究者深入了解塞尚以及里爾克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
那一抹小小的紅色,就是推動整個世界向前的激情。
他是巴黎藝術圈的叛逆者、是色彩的狂想家;他是長於普羅旺斯的天才怪傑,更是現代藝術的拓路人,其以介於印象派到立體派的風格聞名於世。
「色彩讓我感受痛苦,也讓我精準而銳利地覺醒。」在那個藝術大師齊聚的十九世紀末──在雷諾瓦、馬奈、莫內、畢卡索等眾星閃爍的時代,塞尚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點也不遜色分毫。
為要堅強、夠堅持,才能承擔孤獨,才能特立獨行
高更如何從股票金童變成畫家?哪幅畫是他最神秘的作品?他和梵谷有何心結?哪幅畫是他的經典之作?大溪地有何魅力?為什麼43歲的他拋家棄子流浪天涯、客死異鄉?一個白人畫家如何走入島嶼女人的生命現場?大溪地如何在高更過世之後,在20世紀躍升為世外桃源的旅遊天堂?他一生締造了哪些不可思議的傳奇?
本書從他的人生、他引發的傳奇以及烙印世人的經典圖像,逐一剖析,全面還原這位流浪藝術家的生命傳奇。
我總是盡量藏起我的努力,希望作品中自然蕩漾著春光的輕盈愉悅,不讓人察覺我為此所耗費的力氣
對馬諦斯而言,「作品能療癒一切」,而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都沒有停止創作。在去世前一天,他看見莉迪亞走過房間,她才剛洗過澡,用毛巾盤起了頭髮。他跟她要來紙筆,把她的樣子畫了下來。看著他人生的最後一幅圖,他說:「這可以。」
馬諦斯最後的作品帶有無法預測的玩興,極妙的輕盈感,而這也是貫徹他創作生涯最重要的主旨。
一日川內有緒受到好友Maity的邀請,無預期踏上了與「全盲的美術鑑賞者」白鳥先生一同鑑賞藝術的旅程。
與白鳥先生一同鑑賞藝術,不僅帶領作者看見了至今從未發覺的事物──究竟什麼是「看見」、藝術的意義何在、什麼是活著、身心障礙者的感受與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預設與歧視……另一方面,白鳥先生為何會走上藝術鑑賞這條路?他突破框架又溫暖的人生故事也在一次次鑑賞之旅中漸漸浮現……
攝影,意味著頭腦、眼睛與心靈都落在同一瞄準線上。
●為了給世界賦予意義,就必須先體驗到自己是置身在透過觀景窗所裁切出來的那個世界裡,這樣的態度需要專注力、心靈的鍛鍊、敏感度、以及幾何感。
●那些消失的,就是永遠消失了:而這也是攝影師這份工作的焦慮與主要原創性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