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伯.狄倫:「這本書改變了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

一部傳奇經典,一種新世代之聲,一本反抗文化的聖經

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在紐約有一群瘋狂的波希米亞好友,成天談論文藝創作,直到富於熱情與野性的狄恩加入這個圈子,薩爾的生活也面臨轉變契機:他決定追隨狄恩「在路上」的步伐,實現西部之旅的夢想,開啟通往體驗生命以及無限可能的那扇大門。

《TIME》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 ~2005年)、美國圖書館廿世紀世界百大小說
全書以薩爾第一人稱描述,他與狄恩等人四度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體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繼續閱讀

經典大師作品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

1939 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與圖像小說。她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更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重量級候選人,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愛特伍在 1985 年以小說《使女的故事》榮獲「總督文學獎」,2000 年《盲眼刺客》獲英國布克文學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2005 年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2008 年榮膺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2016年獲英國筆會/品特文學獎。其餘作品在世界各國亦獲獎無數,幾乎囊括諾貝爾文學獎以外的所有文學大獎。

托歐斯有豐富的創造力與說故事能力

1964年生,在麻州波士頓市郊出生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後取得史丹福大學英文系碩士學位。1991~2012年間,他任職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二十多年之後退休,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同住曼哈頓,同時擔任美國經典文庫、耶魯大學美術館與華勒斯基金會的委員。

他的小說處女作《上流法則》由美國企鵝集團旗下的維京出版社以百萬美金天價搶下,2011年出版後迅速登上歐美各大暢銷榜。2016年的《莫斯科紳士》再創佳績,在美國銷售就突破三百萬冊,不但受到歐巴馬、湯姆.漢克斯和比爾.蓋茲青睞,且入圍都柏林文學獎。2021年,第三本小說《林肯公路》再度獲得歐巴馬及比爾.蓋茲選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Top1,銷售破一百萬冊。三本小說累積銷售超過六百萬冊,售出30多國語言版權。

作家、詩人、評論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以《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年少時的故事》(徬徨少年時)、《荒原之狼》、《悉達多:一首印度的詩》(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一心想當詩人,甚至逃學也不願意接受家裡的安排,受神學教育。赫塞因為不平靜而矛盾的內心糾葛,進入精神病院,後輟學在家。

一戰時,赫塞呼籲德國人不要散播仇恨,卻被貼上了賣國者的標籤。一九四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赫塞與湯瑪斯・曼(Thomas Mann)、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是二十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德文作家。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六十多種語言,銷售全球近一億四千萬冊。

不只是一位小說家,他更是一個社會行動者,一個反叛者,一個思想的實踐者。

一九一三年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是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與評論家。卡繆未滿周歲,父親就在一戰時陣亡,文盲與聽障的母親帶著他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的外祖母家,生活極為艱困。與聽障的母親和同為聽障的一位舅舅同住,卡繆從小就在靜默中成長。他與母親之間,只有母親默默追隨的眼神。這些對他後來的寫作,有極深的影響,特別是《異鄉人》。

二十六歲時,他創作了不朽的《異鄉人》,並因此成名。幾年後,小說《鼠疫》的出版更獲好評並大為暢銷。四十三歲,卡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這個獎項史上第二年輕的得主。當人們在爭論卡繆是不是存在主義者,或是卡繆的荒謬哲學到底在說甚麼時,法國哲學家沙特則在卡繆的葬禮上,以「固執的人文主義」一詞向卡繆的一生致敬。

和托爾金齊名的當代奇幻小說大師。

出生於1939年,成長於紐約布朗克斯區,距離伍德隆恩墓園(Woodlawn Cemetery)只有幾條街遠,那裡是他第一部長篇小說《美好的安息地》(A Fine And Private Place)的靈感來源。今日,由於他《最後的獨角獸》及《旅店主人之歌》等經典著作,使他成為美國當今偉大的奇幻作家。他處理文字、角色的靈活技巧及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更是為他贏得全世界無數書迷。

除了故事與小說之外,彼得也撰寫過許多電視及電影劇本,包括1978年的動畫電影《魔戒》、1982年動畫版的《最後的獨角獸》,以及備受影迷喜愛的《星艦迷航記: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第3季第23集〈沙瑞克〉(Sarek)。他的非小說作品《I See By My Outfit》,講述了他在1963年騎乘摩托車橫越美國的旅程,這本著作被視為美國旅行文學的經典之作。他同時也是才華洋溢的詩人、作詞家,以及歌手/作曲家。

英國文學巨擘,被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二十世紀最具領導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1898年出生於北愛爾蘭,堪稱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奇幻文學作家之一,以千萬讀者神迷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作品享譽全球,更獲得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之肯定;與《魔戒》作者托爾金交往密切,互相討論創作想法,兩人同為「墨林」(The Inklings)作家俱樂部成員。

由於童年在家上學的特殊際遇,路易斯格外沉迷童話、神話和古老傳說,成為他的靈感來源,創作時擅用寓言成分和諷諭手法,帶入幾分神學內涵,使他完成了最受歡迎的經典故事《獅子、女巫、魔衣櫥》,加上後續的六本書,「納尼亞傳奇系列」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最後一戰》則榮獲重要的卡內基文學獎。

➤更多大師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