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API獨家導讀

  • 盧郁佳/擋在你面前的人,只有你自己──讀《黃色臉孔》

    盧郁佳/擋在你面前的人,只有你自己──讀《黃色臉孔》

    人力銀行調查,臺灣有27%女生最想當作家。然而作家養成遊戲可能很像恐怖片,暢銷奇幻巨著《巴別塔學院》作者匡靈秀的小說《黃色臉孔》,呈現了外人心目中作家生涯該有的樣子:華裔美女雅典娜.劉,拿到知名獎學金讀耶魯大學,名校折服於她的客座演講,英文系專門為她開創意寫作學程。大學畢業就在企鵝藍登書屋拿到數十萬預付版稅,暢銷出版雜誌登出她滿版性感照片,標題「出版業最年輕的天才翩然降臨,講述我們需要的亞太裔故事」,賣出三十個地區版權,《紐約客》、《紐約時報》盛讚上市,霸榜數週,提名布克獎、星雲獎、雨果獎、世界奇幻獎,贏兩項,書評無不鍾愛她,有力人士欽點,一長串顯赫的駐村履歷,Netflix 改編手到擒來。二十七歲出了三本暢銷小說,叫好叫座扶搖直上。(中略)

    現實中的作者匡靈秀,和《巴別塔學院》主角一樣是廣州出生、移民西方的中國人,既寫華裔題材,拿完劍橋、牛津碩士,在耶魯讀博士,前作得星雲獎,入圍雨果獎、軌跡獎、世界奇幻獎等,技能點滿,成就達成,在在像是雅典娜本尊。匡靈秀身為名校學霸、得獎暢銷天后,怎能把茱恩的孤寂徬徨失措寫得如此生動深刻?也許,我們艷羨的每個雅典娜,內心都如茱恩般戰戰兢兢,時刻關注被人否定的潛在跡象,放大每個微小失敗。而本書帶著讀者反身注視這種恐懼,因為意識到恐懼的操弄,就是不為成就欲望所奴役的開始。...繼續閱讀

  •  楊詠翔/「可是寫作(翻譯)就是全世界。」 ──《黃色臉孔》譯後記

    楊詠翔/「可是寫作(翻譯)就是全世界。」 ──《黃色臉孔》譯後記

    首作即終作的白人女作家偷走暢銷華裔女作家一戰華工故事的手稿,還佯裝成華裔身分出版,之後暢銷爆紅,會發生什麼事呢?而且華裔女作家還是她的友人,她甚至親眼目睹對方意外猝死?這便是以《巴別塔學院》橫掃各大科奇幻獎項的匡靈秀,首度跨足主流文壇的作品《黃色臉孔》所講述的故事。

    本書原文版至今已累積銷售一百五十萬冊,也繼《巴別塔學院》後,連莊英國圖書獎(The British Book Awards)年度最佳小說。在打入主流文壇的成功嘗試之外,這其實也是一本大膽挑戰歐美出版界敏感議題,包括政治正確、文化挪用、身分政治的小說,而這點當然也在最初評估是否出版中文版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畢竟除了是作者跳脫以往擅長的類型,文化隔閡也可能會影響讀者的接受度。...繼續閱讀

從違背道德與法律面的「作品剽竊」做為故事起點,直面敏感的「文化挪用」議題。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才能叫好叫座?
「我」非得擁有「妳」的黃色臉孔,
才能寫出感動萬千讀者的故事?!


年輕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從小嚮往寫作,第一本書出版之後卻不叫好也不叫座,反而她的好友、身為中國移民後裔的雅典娜成了名利雙收的文壇寵兒。某日兩人相約聚餐,雅典娜才提到自己剛寫完的神祕新書,不久後就意外身亡。茱恩在雅典娜家裡發現了新書原稿,當下決定據為己有。

雅典娜的書稿《最後的前線》是一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移工的歷史小說,儘管茱恩對其中的時代、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她仍然著手修改投稿,並且替自己換了個帶有「東方風味」的筆名,如願以這本「關注少數族群又具有普世性」的小說與知名出版社簽約。

《最後的前線》的推出讓茱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她開始覺得雅典娜的鬼魂糾纏著她──朗讀會上出現了跟雅典娜長相神似的聽眾,網路論壇上有匿名帳號指控她剽竊,接著雅典娜的Instagram帳號竟也恢復活動……!?茱恩的一個個謊言越滾越大,成了作家社群、出版界、乃至擴及全國社會的一場荒謬風暴,她再也不知道這失控的一切該如何收場……


「翻譯是種魔法,是帶著意義穿越時空的不可能任務。」
──專訪《巴別塔學院》作者匡靈秀
下著滂沱大雨的周五台北夜晚,難得的機會能以《巴別塔學院》(Babel)譯者之一的身分,在新書發表會之前和剛以本書獲得今年(2023)星雲獎與軌跡獎的匡靈秀(Rebecca F. Kuang)聊聊小說的創作歷程,以及她在台北短居兩個月以來的感想。於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她,正趁著暑假來台灣學中文。

《巴別塔學院》設定於架空歷史的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一群出身殖民地的牛津大學「皇家翻譯學院」學生,在學習翻譯與「銀工魔法」的過程中,無意間捲入帝國打算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陰謀。主角羅賓是中英混血,因緣際會來到英國成為帝國的齒輪,起初嚮往異國文化,到後來逐漸心生懷疑,在自我身分認同的掙扎下,他與同學們會選擇向殖民帝國卑躬屈膝,還是憑一己之力撼動歷史巨輪?

本書融合暗黑學院(Dark Academia)風格及奇幻冒險,也嚴厲批判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故事在作者時而詩意悵然的優美文筆下,像是一封獻給文字、語言、翻譯的情書,無論是喜愛類型文學,或對語言情有獨鍾的讀者,都可在其中發現獨具魅力之處。

▌翻譯魔法的源起

匡靈秀提到之所以撰寫一本以「翻譯」為主題的小說,是因為身為離散(diaspora)族群的一分子,總是無時無刻在「翻譯」自己。「我生於中國,母語是中文,年幼時全家移民美國,所以必須快速學習英文,一開始英文有濃厚的中文腔,之後才越變越好,我可以說從小就在兩個語言之間不斷練習自我翻譯。」

這導致她在過程中遺失了中文,上大學時,她決定找回中文這個語言,近幾年花很多時間學習,包括閱讀各類小說,並攻讀學位,研究現代華語文學(modern Sinophone literature)及亞美文學(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為了研究,她也自然而然做起翻譯,「我發覺翻譯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外人可能只覺得是一對一的文字對等轉換,但要一直等到自己坐下來親身體驗,思考原文含意、作者使用的技巧、特定的選字,才會瞭解,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翻譯,只有符合自身目的的翻譯。翻譯最終都是與『選擇』有關。」

匡靈秀說,「隨著翻譯經驗越來越多,我漸漸感覺到,翻譯是種『魔法』,是帶著意義穿越時空的不可能任務。」於是她才起心動念撰寫這個以「翻譯」為主題的故事。

<看完整內容>

巴別塔學院

巴別塔學院

世上最有魅力的魔法,是語言

一封獻給異國語言與文字的情書,
也是一份反叛帝國霸權的開戰宣言


帝國獨霸世界,但支持它發展的魔力是從各地蒐羅的「語言」,
以巴別塔為名的翻譯學院,就是帝國的魔法核心。

代表各自的母語和母國而來的學生們,
有人心悅誠服將自己的語言獻給帝國,
也有人暗中等待高塔倒下的那一天……

十九世紀的廣東沿海通商口岸,全家人死於瘟疫的十一歲孤兒羅賓奄奄一息,被一位自稱勒維教授的英國男子所救,登上了航向倫敦的客船。
被帶往英國的羅賓成為巴別塔學院的譯者學生,他醉心於翻譯魔法的奧妙,卻也困擾於英國本地同學對他的輕蔑與敵意。意外捲入一樁銀條竊案之後,他發現學院歷年來不斷有學生神祕失蹤或突然身故,他們曾加入的地下組織「赫密士會」,如今也透過一名與他容貌酷似的陌生青年對他遞出邀請。

「赫密士會」意欲打破英國政府對翻譯魔法的壟斷,將之普及於所有階級、所有國家,但他們的理想會讓學院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斷往返於東西方之間運籌帷幄的勒維教授,又將如何再次介入羅賓的命運?

隨著中英兩國的衝突在羅賓的故鄉釀成戰火,一場撼動巴別塔的叛亂也一觸即發。羅賓與巴別塔學院的譯者師生會在戰爭中繼續扮演帝國的精銳武器,或是改寫歷史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