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孤獨自卑的人嗎?
還不確定要成為誰吧
聽著別人不經意的話 但又讓誰真的滿意啦」
—好樂團〈我們一樣可惜〉


進入大學、進入職場,隨著年紀成長時,前方的路真的有越來越清晰嗎?
怎麼都還沒決定好自己要做什麼,別人先說我是「沒用的年輕人」?
這些所謂不足的空間,只是為了乘載更多知識、技能與成長的可能!
↓新鮮人最想知道?↓

年紀輕雖然可能沒什麼資產,
但能靠「時間複利」來比氣長


雖然知道習慣很重要,但你經常為了自己的壞習慣苦惱,想要戒除卻力不從心?或者,你想養成好習慣,卻老是半途而廢?其實,問題不在你身上,而是你遵循的行為改變系統出了問題!

作者從生物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中擷取菁華,結合自己親身實踐的經驗,創造出簡單易懂、容易執行的「行為改變四法則」。這套法則可運用於學業、工作、家庭、健康、財富、人際關係等人生各個面向,有效幫助你打造好習慣、戒除壞習慣。

本書提供的系統性方法不只適用於個人,還能運用在商業上,讓顧客養成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的習慣;用在親子教養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在教育上,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你可以在這本書中學會建立一套每天進步1%的系統、避免多數人在改變習慣時常犯的錯與避免多數人在改變習慣時常犯的錯等10件事,透過天天細微改變,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滾出生命的大不同。

...繼續閱讀

資訊爆炸時代
需要高效獨學

在連上網站、滑滑手機就能學習的現在,為什麼反而更難學得精又學得完整?關鍵不在於學什麼或如何學習,而是大腦怎麼學最不費力。只要掌握記憶生成的原理,就能遵循大腦最佳學習途徑,學什麼都事半功倍。

世界記憶冠軍池田義博觀察到多數人學習效率低落的原因與天賦、意志力都無關,而是無法深化記憶。因此投入研究記憶生成與大腦學習的機制,發現記憶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重大關鍵,只要掌握記憶生成的機制,讓「快速記憶」(思考)與「慢速記憶」(記憶)發揮最大效用,就能透過大腦擅長的路徑學習,大幅提升學習成效。

...繼續閱讀

未來10年
不被淘汰的人

趨勢在哪,工作就在哪!從 AI、ESG、DEI 到 Women Empowered ,「轉型」就是世界趨勢。經歷了一場新冠疫情,你的工作是大翻身還是大翻車?所有國際研究都指出,現在是「工作者掌握選擇權」的時代,你也感受到了嗎?還是更加迷失了呢?

長年旅居海外的Sandy,觀察到工作型態愈來愈多元,傳統職涯不再是唯一選擇,決定徹底改變在國外奔波的生活。她利用趨勢,以〇〇模式兼顧海外工作與家人照顧,這是怎麼辦到的?如果你對未來茫然,想做出改變,但沒有頭緒,這是一本改變你既有思維的書。

...繼續閱讀


人生最不需要的,就是為難自己!

人與人的情分,為什麼有些越走越「濃」,有些則越走越「淡」?無論是友情、工作夥伴、愛情、家人,走在對方生命裡,本該寸步小心。提醒自己:真心待人,並不執著於人,讓彼此活在緣分中,而非關係中。

34個關鍵字,點出人際之間難守的邊界與難以理解,正因為面對的是「人」,敏感很必要,粗糙先不要。找出真正的「底層邏輯與解方」,強化自我能量值,為自己創造「不用相親相愛,也能相處」的關係模式。

以為30歲是光輝燦爛的開端卻撞上更多無能為力

寫給仍懷抱信念、總是全力奔赴的你,45條職場的法則,淬鍊鋒芒,沒有討拍的溫柔話語,只有被歲月輾壓後的細膩人生。就算當下的決定不是最好的,還是要有一種霸氣, 才能堅挺的經過、路過,然後錯過就是錯過。

允許自己臥薪嘗膽,就是代表不願意忍氣吞聲,只為了有朝一日能說出:「咱們最高處見!」

...繼續閱讀

檢定加分 = 履歷+分

精益求精、完整掌握最新多益測驗出題傾向的單字大全,多年來在台灣是百萬考生的第一選擇,不論是選字、出題重點講解還是練習題,均完全依照最新出題趨勢來更新內容,徹底摸透新制多益測驗的必考重點,全方面照顧考生需求。本次修訂將出題頻率較低的單字刪除,並增加最新的常考單字,出題重點講解亦同步按最新出題傾向更新內容,讓考生能讀到最貼近最新出題趨勢的內容、學習效果更好!

...繼續閱讀

二外:日語

日文教學經驗豐富的清水裕美子、山口廣輝老師,完全掌握日檢改制前後的出題趨勢與試題難度,將日檢必考的題型、主考官常暗埋的考點、獲得滿分不可少的關鍵,都設計在這6回的日檢N2模擬試題裡,讓讀者盡情練習,充分培養考試手感。

不只要寫題目,還要及時訂正,才能有效學習,全面理解!解析由對臺灣學生盲點瞭若指掌的廖育卿老師親自撰寫,除了基本翻譯,更追加必考關鍵字、逐題文法分析,以及各種有助於提高正答率、解題速度的祕技補充!

...繼續閱讀

二外:韓語

買了韓語學習書,背單字卻老是卡關──原因就在於「沒有共鳴」!對於韓國娛樂內容愛好者來說,常見用語和教科書式基本詞彙往往有很大差異。本書廣泛涵蓋人際關係、次文化、地理、歷史、政治、宗教等,與韓國情勢及文化相關的詞彙。與其死背教科書單字,不如從對自己來說更實用的單字開始著手。

本書也提供比以往的單字書更詳盡的解說,幫助你了解無法翻譯出來的語感細微差異。除了使用場景,書中更觸及了韓國情勢和隱性知識,並提供進一步的延伸應用。

...繼續閱讀

GPT + 英語學習

收錄經過多次測試、內容豐富的英文指令庫,讓你能直接應用,幾秒內得到答案。教你輸入提示語的技巧,並詳細解析運用語言學及教育專業術語的指令語句架構,讓你可依據個人需求隨意修改,寫出能得到ChatGPT高品質回答的精準指令。

本書統整如何善用ChatGPT設計符合個人程度學習內容的方法。包含單字詞彙表製作、文法題型演練、閱讀文本翻譯、文章編寫及審校、考題設計等多樣化教材,ChatGPT都能快速生成,助你達到最高學習成就!

...繼續閱讀

GPT + 程式設計

相較於第3版,第4版新增與修訂下列內容:增加ChatGPT處理除錯(Debug)、程式註解、重構和重寫程式的應用;用「gpt-4」語言模型設計「線上AI客服中心」和「Emoji翻譯機器人」;提供「Google Colab的ipynb檔案」與「一般的py檔案」兩種程式。

本書用約700個一般實例與程式實例,同時使用ChatGPT輔助學習,講解了下列知識:設計與使用自己的模組、使用外部模組、機器學習使用scikit-learn入門、使用ChatGPT語言模型設計「線上AI客服中心」和「Emoji翻譯機器人等。

...繼續閱讀


吳曉樂/「i世代」就像動森島上居民,你與他們相處,但不真正了解他──讀《 i世代報告》

i世代相當重視「安全」,希望到各處都深受保護。這裡的安全不限於「人身」安全,最終還能擴及至「情緒」的安全。因此,我們對i世代的認識,不僅不足,還可能有誤。根據特溫格的訪談與數據的呈現:i世代不怎麼反叛父母、注意行車規矩(避免酒駕與未繫安全帶)、對於酒精很謹慎,也很小心預防性病以及非預期懷孕。他們不愛冒險。不嚮往創業,經濟議題上也可渴望「安全」,他們挺實際,並不像千禧世代那樣看重工作中「自我實現」的層面,不討厭工作就可以了。

「情緒安全」上,主要反映在幾個層面:有越來越多i世代認為不要太早談感情比較好,感情的牽扯與磨合很難不挑戰到個人的「情緒安全」,他們不執著結婚、戀愛,i世代最常相處的對象是父母;他們也希望社交互動上,別人別讓他們「不好受」。

很快地,特溫格意識到i世代對於安全跟保護的執著,可能導致的「負面效果」。首先,從研究與調查中發現,i世代是焦慮與憂鬱大幅飆升的一代,也就是說,「重視安全」的價值觀並未真正讓他們「覺得」安全,甚至,讓他們變得更加脆弱。理由是:i世代一再迴避不愉快的場合,然而,多數時候,心理素質是透過「面對風險」習得的。同樣地,i世代的父母竭力營造無菌、無挫折的環境,也難掩副作用。

往好處想,重視情緒安全與個人主義的i世代,也展現「包容」的質地,即使是i世代個人不一定認可的行為,他們或多或少也承認別人可以這麼做;同樣地,他們也不希望政府或他人干預自己的行為。「i世代比較不願意把任何事情下『錯誤』的標籤,一切都是個人的選擇。」(頁237),若跟i世代對話時沒覺察此點,可能會吃悶虧。

...繼續閱讀

建立存股流程系統圖

當金融股的殖利率優勢不再,該如何讓資產持續增加?「小車X存股實驗」在2021年尾,面臨金融股受到的升息影響而價格起漲後,擔心中斷持續投入資金的複利效果,決定展開一場「ETF實驗」之旅。

本書將分享小車在這趟旅程中,如何在當前大環境局勢不明之下,如何將資產從475萬增加至713萬元、成長率50.1%,並將年化報酬提高至18.4%,依然能讓資金藉由「ETF」以及「個股、金融股」取得豐碩成果的方法。

...繼續閱讀

不同年齡層的投資策略

現行ETF有許多種類,有追蹤大盤的市值型ETF、配發高現金股利的高息型ETF、具有安穩配息特性的債券型ETF、追蹤目前最夯議題的產業型ETF等。有些長期報酬率會和大盤走勢相當,有些波動則是相對劇烈。本書將帶你一次了解市面上的ETF種類,以及相對應的最佳操作策略。

人生不同階段能夠承受的風險程度不一,年輕時,一人飽、全家飽;結婚後,要扛起家庭責任,財務上不容得橫衝直撞;年長時,可以繼續工作的時間不多了,小心謹慎是最高宗旨。

...繼續閱讀

  •                 
  •                 
 <center>刻意放鬆</center>

刻意放鬆


覺察壓力來源

 <center>擺脫情緒消耗</center>

擺脫情緒消耗


有毒情緒斷捨離

 <center>討好自己就夠了</center>

討好自己就夠了


把自己擺回首位


掌握職場運用 AI 的大概念

討論到企業管理和自動化的章節中,從「手到擒來變身自動化」到「AI變革來襲」,本書深入了解AI 如何改善和簡化工作流程,使得文書處理、項目管理甚至是整個團隊的協作都更加高效。此外,本書也介紹了免費機器人開發,每一個範疇都旨在展示AI 如何為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在「AI視覺化幫手」和「AI繪圖魔法」章節中,作者說明了AI如何在數據呈現和視覺藝術上提供無限的可能性,讓讀者能夠以全新的方式理解訊息和表達創意。更探索了AI在影視製作和音樂創作上的應用,從「用AI打造企業形象」到「AI音樂魔法」,展示AI如何在這些領域內為創作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和靈感。

本書不僅關注AI技術的應用,更深入探討了AI如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例如在「AI助攻的心聲交融」一章中,筆者探討了老闆、中階主管與員工之間,如何透過AI技術加強溝通與理解。

用正確概念學習ChatGPT Turbo

AI時代來了,這本書不會涉及較深的程式設計技術細節,而是著重於全面探討文字、繪圖、視覺、音樂、影片、簡報等六大領域於生活與工作上無限可能的應用。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讓讀者全面了解與體驗當前AI的應用趨勢。

無論您是學生、教師、員工、企業家,還是對AI充滿好奇的一般讀者,本書都會為您提供實用的指南和建議。透過本書,您不僅可以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工具,還可以發掘它們在不同領域的潛在價值。

...繼續閱讀

自然科普2024每月選書

人類迄今大約發現並命名了二百萬個生物物種,其中超過一半是昆蟲,而且每年仍能發現數以千計的新種昆蟲。昆蟲如此驚人的多樣性,輕易揭露了「害蟲」、「益蟲」的狹獈視角會讓我們錯過多少生命的創造性和生存本事。

恩格爾教授在本書中首次針對一般讀者,以昆蟲學的綱領,娓娓道來這些六足生物背後的生物奧秘和宏大的演化史:甲蟲和毛毛蟲那麼不一樣,為什麼都是昆蟲?蜘蛛那麼像蟲,為何不是昆蟲?想釐清何為昆蟲,必須在「六隻腳」和「頭胸腹」之外,更深入地分析身體構造,其中不僅揭露昆蟲獨一無二的感覺器官,更展示了億萬年以來的演化系譜。

...繼續閱讀

自然科普2023年度選書

滑手機、熬夜追劇、大吃大喝、瘋狂消費,成為辛苦一天之後必備的自我慰勞;然而,我們已經網路成癮、購物成癮,或是酒癮、性成癮上身,卻不自知。這不是我們的錯,而是多巴胺(dopamine)的問題。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又稱為「腦內啡」,要讓大腦釋放多巴胺很簡單,只要你做一件事情能讓自己開心就行了,像是上網、吃喝玩樂、盡情購物。不過,多巴胺會逐漸減少,需要更多的慾望、更強的刺激才行,也因此讓人愈來愈痛苦。如果我們發現自己上網時間愈來愈長、暴飲暴食次數愈來愈多、喝下的酒愈來愈烈、購物次數愈來愈頻繁,很有可能已經成癮。

...繼續閱讀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
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而一本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

本書提到閱讀主要有四個階段:一是基礎閱讀,只要懂得看書、識字,就算是達到這層閱讀;二是檢視閱讀,此階段有時間限制,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書籍想要表達的主題與部分內容,也可以稱作略讀;三是分析閱讀,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談如何做到最完整的閱讀,同時也是討論如何提升理解力與閱讀能力;四是主題閱讀,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

...繼續閱讀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
才能叫好叫座?


年輕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從小嚮往寫作,第一本書出版之後卻不叫好也不叫座,反而她的好友、身為中國移民後裔的雅典娜成了名利雙收的文壇寵兒。某日兩人相約聚餐,雅典娜才提到自己剛寫完的神祕新書,不久後就意外身亡。茱恩在雅典娜家裡發現了新書原稿,當下決定據為己有。

雅典娜的書稿《最後的前線》是一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移工的歷史小說,儘管茱恩對其中的時代、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她仍然著手修改投稿,並且替自己換了個帶有「東方風味」的筆名,如願以這本「關注少數族群又具有普世性」的小說與知名出版社簽約。

《最後的前線》的推出讓茱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她開始覺得雅典娜的鬼魂糾纏著她──朗讀會上出現了跟雅典娜長相神似的聽眾,網路論壇上有匿名帳號指控她剽竊,接著雅典娜的Instagram帳號竟也恢復活動……!?茱恩的一個個謊言越滾越大,成了作家社群、出版界、乃至擴及全國社會的一場荒謬風暴,她再也不知道這失控的一切該如何收場……

可是翻譯就是全世界

帝國獨霸世界,但支持它發展的魔力是從各地蒐羅的「語言」,以巴別塔為名的翻譯學院,就是帝國的魔法核心。代表各自的母語和母國而來的學生們,有人心悅誠服將自己的語言獻給帝國,也有人暗中等待高塔倒下的那一天……

被帶往英國的羅賓成為巴別塔學院的譯者學生,他醉心於翻譯魔法的奧妙,卻也困擾於英國本地同學對他的輕蔑與敵意。意外捲入一樁銀條竊案之後,他發現學院歷年來不斷有學生神祕失蹤或突然身故,他們曾加入的地下組織「赫密士會」,如今也透過一名與他容貌酷似的陌生青年對他遞出邀請。「赫密士會」意欲打破英國政府對翻譯魔法的壟斷,將之普及於所有階級、所有國家,但他們的理想會讓學院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斷往返於東西方之間運籌帷幄的勒維教授,又將如何再次介入羅賓的命運?

...繼續閱讀

有時候我邀請他人進來,
但大部分時候只留給自己

《孤獨培養皿》是鄭宜農首部私我書寫,她用鑷子將一段聲音、一句話語、一種味道或一節觸感,截下生命的某某故事做成玻片,放到回憶的顯微鏡下仔細觀看,平行凝視是時間單位,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幼時養的狗狗阿毛教導她無私的愛、老家羅東的房間裡驚異發現恐懼的聲音、在陽剛玩具間惴惴不安的異感認同、青春期的舞蹈是無法抑制體內對凝鍊的追求……

...繼續閱讀

上蓋重要的,
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

落雨暝,衰敗稀微的京都城,一个下人咧揣覕雨過暝的所在。無疑佇羅生門的樓頂懸,拄著掣死人頭毛的老阿婆,予伊對「欲餓死?抑是欲做賊」的難題,無閣躊躇矣⋯⋯ 掛意家己彼支長鼻仔的和尚;看輕查某𡢃的讀冊人;想欲脫離地獄煞無慈悲心腸的大賊頭;對未來茫茫渺渺的囡仔;做仙較輸做人的杜子春;代誌亂操操捎無摠頭、毋知真相到底是啥的「竹林內」⋯⋯善抑是惡,孤孀或溫柔,字字句句帶思量。

...繼續閱讀

男生就該喜歡
陽剛的東西,例如男孩子 BL ♡♡♡

始於某個冬季,圍繞著真冬與他身邊的人們所展開,以音樂與愛戀交織而成的點點滴滴,另類愛情故事「GIVEN被贈與的未來」即將畫下休止符!!

真冬手裡握著來自立夏與柊的兩張門票,抵達柊的樂團「syh」即將舉辦LIVE的地點──澀谷。佇足不前的他遇到了上前攀談的人,對方竟是本來不該出現在東京的雨月!?

...繼續閱讀

女生就該喜歡
可愛的東西,例如女孩子 GL ♡♡♡

女高中生──綾對在唱片行的神祕「帥哥」在意得不得了。然而,他其實是有如「空氣」般毫無存在感的同學──美月。從意想不到的相遇迅速發展的愛情最終將會──?

...繼續閱讀


論證我的愛與萌──為什麼一定要看《BL教科書》?

八〇年代末,「BL」與「同人」、「二創」等概念一起傳入臺灣,「同人」是載體,「二創」是創作方式,「BL」則是題材。彼時「二創」的最熱門文本,是日本第二次同人熱潮《聖鬥士星矢》。以上文字翻成白話,意思就是——那時候有許多女性創作者腦補《聖鬥士星矢》裡的少年戰士們,在打架之餘,彼此間有超越友誼的關係,這些腦中的幻想情節,被寫成詩文小說、畫成漫畫(或做考據寫論文),與同好一起或獨力把文字與圖像印製成冊,販售或與人交換,以此進行交流。現在的同好圈習以為常的行為,對當時的我而言卻「資訊過多!」衝擊新鮮又震撼。

大冒險、不斷突破武功境界、拯救世界不再是證明自我價值的唯一所在,想通一件事、獲得新體悟、處理困難關係、療癒過往創傷,重建信任,甚至與一個人從陌生到相愛、廝守終身,都有可能讓自己成為生命中的英雄。只要內心萌動,有了因愛而來的動力,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創作故事的快樂,甚至編織自己喜歡的,愛與性的幻想,落實成實體。

《BL教科書》集合長期居於BL最前線的,日本各領域重量級專家學者,用一篇篇扎實的考察研究,為腐眾萌心迸發的瞬間,以及其從事的各項活動,提出妥貼完整的理論基礎。縱然臺日兩國BL的歷史發展與族群文化稍有不同,但「自我審視、論證我們內心的愛」這最重要的點並無二致。來看看我們的愛吧,看看在BL裡,我們心中所想的是什麼,真正想訴說的又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