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首賣 ▼▼
6/27 ~ 7/10 期間限定

怡慧老師有哏解析


史上最潮的榜樣,八位你不可不知的臺灣潮人!

海霸速成班——鄭成功;臺灣族群和諧的造局者——林占梅;捍衛土地和彩虹橋——莫那.魯道;臺灣人正港的底氣——蔣渭水;臺灣人民的光明榮耀——賴和;臺日女力養成記——張李德和;航向更好的藝術人生——陳澄波;臺籍女醫的夢想地圖——蔡阿信。

...繼續閱讀

博客來獨家雙書封


像普通女人一樣懷孕並墮胎,是我的夢想

為了生存而必須漸漸摧毀肉體;為了證明自己能孕育生命而得殺害新生。作者市川沙央自言「在憤怒驅使下撰寫」、引發芥川獎評選委員激烈熱議的芥川獎得獎作。芥川獎得獎作家金原瞳盛讚:「彷彿被小說中蘊含的熾熱所淹沒。讀完後,我嚇得幾乎停止呼吸。」

...繼續閱讀

活出自我直到人生終點


即使已經四十一、二歲,也或許不論幾歲,都還來得及

請毅然拋去過去累積的經驗、知識與尊嚴,面對今後的一切事物時,都懷著宛如「閃閃發亮的一年級新生」的雀躍心情。請回顧一下,從出了社會到現在的這段歲月,你都做了些什麼?辦得到的事,今後要努力做得更好;還未做到的事,在往後的日子裡,至少要盡心學習其中一項。

...繼續閱讀

自主善終最詳實的指引手冊


個案故事,案例分析,執行步驟,觀念釐清

本書是畢柳鶯醫師累積多位臨床各種病例的成功案例,以及經年累月的為病家諮詢,甚至親自到病家訪視,給予正向助力及正念,幫助他們一路好走。畢醫師有鑒於臨床實務所遇見的問題與阻力,提出臨終醫療照護待改善之醫療環境,對醫院、養護中心、醫師端、急診及安寧病房作出針砭。

...繼續閱讀

▼▼ 獨家優惠 ▼▼
6/27 ~ 8/31 期間限定
華文世界最暢銷的文學小說家


余華最重要的六本必讀長篇小說經典

●《活著》

●《兄弟》(上下)

●《呼喊與細雨》

●《許三觀賣血記》

●《第七天》

●《文城》

...繼續閱讀

古典與現代交織的感性之旅


從詩中的愛情開始著手,於是,我們掘出了第一條水流。

常常,有人忽然忘情的朗誦一首詩,其他人安靜諦聽,或者輕輕嘆息。三十首悠遠雋永的中國古典情詩,三十則細膩動人的現代愛情故事,新時代的絕美相逢。張曼娟以現代觀點詮釋古典詩作,以古典精神拼貼現代愛情形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探索古典領域的全新視界。

...繼續閱讀

你還記得你的二十歲嗎?


我們看到的自由,其實一點也不輕盈,而是十分沉重。

1980年代末,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冷戰迎來句點,民主的風起,吹到了台灣、發展最迅速的台北。而此時的台北人,遺留著外省族群在這塊土地上的碰撞、矛盾情緒與鄉愁,夾雜著社會加速進入現代,新舊交替的迷茫與追求,這一代年輕人的在地認同已經和當時執政權貴出現了分歧與斷裂,於是《二十歲》的故事,接續展開……

...繼續閱讀

余華

1960年4月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作品翻譯超過四十個國家版本、全球銷量累計超過三千萬冊;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

《黃昏裡的男孩》是他所有中短篇小說中與現實最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親切的,不過也是令人不安的。

點我看更多作品

黃錦樹

馬來西亞華裔。一九六七年生,一九八六年來台求學,一九九六年迄今任教於埔里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榮獲多項文學獎。為當代最關心馬華現實主義文學議題的文學評論名家。

《現實與詩意》共分三卷,收錄十六篇文章,集結作者數十年的深度思索,是探討現代華文文學議題不可忽視的重要觀點。

點我看更多作品

陳柔縉 (1964-2021)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不惜十餘年青春心力,為台灣還原一片片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歷史落頁。

《大港的女兒》是她的首部時代小說,寫出高雄的女兒如何不服輸,在異族的腳下、在異國的天空,一步一步不停歇,衝破困局,活出自己的名字。

點我看更多作品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作品以小說及散文為主,曾獲多項台灣文學大獎,是台灣當代重要小說家。

《駱以軍的文學啟蒙小說26講 》駱以軍召回年少時文學啟蒙時光,透過26篇經典深談與讀者共情,鋪展人心與愛、與世界的燦亮鏈結。

點我看更多作品

冥誕120週年紀念版


20世紀拉美最重要詩人,生前獻給世界的最後一部詩集

聶魯達過世時,《疑問集》是他未完成的八部珍貴手稿之一。本書收錄316則窮盡造物之謎的小小「天問」,分為74首,詩人既深且廣的觸角伸至生命、時間、真理、情緒、自然世界等範疇,用童稚之心與哲學家之眼,爬梳萬事萬物的本質。這些疑問有如自問自答的禪宗公案,詩人不曾明確提出解答,卻在某些問題裡埋下沉默的答案種子。

...繼續閱讀

推特超人氣作家出道作


能夠將難堪的人生故事輕描淡寫,實在是很棒的才能!

各種懷抱希望來到東京、卻又被這座大都市深深傷害的人們,懷抱著嚮往、戀慕、執著、放棄、愛憎,在水泥叢林中苟延殘喘。推特超人氣作家麻布競馬場,銳利筆觸描寫二十個活在東京的絕望男女群像。點出現代人絕望的同時,也展現出不與人生妥協的堅持——雖然活得難堪彆扭,但還是想要好好活著。

...繼續閱讀

奧罕.帕慕克

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純真博物館》是他最深入愛情之痛的小說創作,獻給所有曾被愛情撕扯得體無完膚的凡夫俗子。

點我看更多作品

向田邦子(1929-1981)

知性的筆調中帶著銳利的感性,以溫柔婉約而意味深長的詞彙,描寫在經濟急速成長之下對於舊時代的感懷。她是日本人永難忘懷的傳奇女作家,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

《男時女時》是向田邦子離世前最後小說X散文珠玉集,含括不倫戀、不孕症、同志之情、大女人的歷練……

點我看更多作品

馮內果(1922-2007)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波里斯市,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開啟六○年代後美國文壇黑色幽默風潮,英國作家葛蘭姆.格林公開推崇:「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貓的搖籃》是馮內果受封「真正的藝術家」之異色經典,駭人、幽默、震撼而挑釁……是一本惱人卻又非讀不可的書。

點我看更多作品

山崎豐子(1924-2013)

日本戰後十大女作家之一,與松本清張、水上勉齊名的社會派小說巨匠。一九五七年以處女作《暖簾》初試啼聲,第二年即以《花暖簾》獲直木獎,之後辭掉工作專事寫作,著有《女人的勳章》等書。

《女系家族》九度改編影視作品,從昭和橫跨到令和的最高傑作。在巨大家產的甜蜜誘惑下,人會如何傷害自己親愛的手足?

點我看更多作品

詹姆斯.斯科特社會科學經典之作


這部里程碑式著作,將修正我們對從屬與支配、順服與反抗背後的各種觀念的理解

本書作者博引文學、歷史、政治、民間文化的例子,剖析權力互動關係最複雜幽微的一面,以此開闢出看待政治行為的新穎視角──「隱藏文本」。

演好形式上的服從,將所有反抗化無聲息、藏進上位者眼光難以照進的角落再伺機而發,這便是位居低處者的處世之道。若僅從表面上的狀況解讀,將會缺失權力關係中最具張力的部分,而忽略了從屬者面對權威的策略與能動。

支配群體與從屬群體之間永無止境的對弈,使得雙方持續上演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戲碼:檯面上,支配者巧妙地宣示所擁有的統治地位,從屬者則壓下所有想法、佯裝順服;檯面下,這些被壓抑的話語,在支配群體難以察覺的地方於從屬群體間形成一套具有共識的論述或肢體表情,做為對權力關係的批判與抵抗。這套從屬者的共有文本以各種巧妙的方式掩護,在檯面下持續茁壯,等候適當時機躍上舞台。

...繼續閱讀

台灣百年傳播史


台灣媒介受國家右手之壓抑,也依賴國家左手進場,帶來自由和解放。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2至2022年間發表在報紙雜誌、電子媒體的作品,內容論及之媒介包含傳統的報刊、廣播、視聽部門,以及日益重要的網路與影音視頻,上下縱橫百年歷史。1920年代創刊的《臺灣民報》,可謂開啟了台灣媒介的百年歷史。

...繼續閱讀

管窺台灣連結國際的軌跡


台灣商人面臨的不僅是商業層面的難題,還有時時變動的政治與國際情勢。

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的台商,循著脈絡走到1980年代以後的台商,看時代背景如何影響台灣商業的運作模式?飄洋過海的台商如何挾帶著文化的浪,築出台灣與世界交流的航道?透過本書的八篇文章,走進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時代,在歷史的航線上重新認識「台商」。

...繼續閱讀

一本根植於神經科學的實用指南


你可以在任何年齡做出改變──你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控制力比你本來想像的要大得多。

我們都會為自己塑造一個特定的故事,並且一直在內心重複述說。有時,這個故事源自父母、手足、同儕或老師對我們的評判,有時則是我們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和自我否定。不管從何而來,許多人日復一日,任憑這種敘述主導自己生活的軌跡。我們潛意識不斷強化這種特定的神經元放電模式,讓它在腦海中持續低語:「我就是不夠好。」事實上,大腦無法區分對與錯,只會學習並鞏固你反複產生的想法模式。

我們的大腦雖然被設計成專門關注負面事情,然而,現代研究顯示神經具有可塑性,大腦可以形成新的突觸和調整既有的突觸來重組自己。知曉神經科學可以為個人帶來希望,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似乎為人帶來一線生機。

...繼續閱讀

故宮國寶美學導覽


收錄逾百張文物彩圖,享受圖文並茂的閱讀體驗

一只無紋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盤,如驟雨過後,碧空如洗,為何稱得上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國寶?器物的底部是目光不及處,為何匠人又要讓它布滿釉彩呢?原來不是巧合,而是時代使然;《貨郎圖》有獸醫和小兒科?還有五百件南宋時代的商品,竟是出自然北宋徽宗創立的宮廷畫院,畫師李嵩留給我們的,遠遠不是那五百件商品項目,而是時代的容顏、生活的百工樣態。

...繼續閱讀

坂本龍一最後親校作品


世界級的音樂家.人生的精彩終章

坂本龍一曾說:「夏目漱石因為罹患胃潰瘍而死的時候也才四十九歲。相比之下,即使我在發現癌症時的二○一四年就以六十二歲身亡,也算是非常長壽……我所尊敬的音樂家們直到臨終前都持續寫著曲子。我希望能像敬愛的巴哈和德布西一樣創作音樂,直至最後一刻。」書末收錄鈴木正文代坂本龍一撰寫的後記,公開坂本龍一大量手寫、打字的最後隻字片語,都能感受得到其對音樂與生命的濃烈情感。

...繼續閱讀

★哲學新媒體改編哲普有聲書★


其實,科學演進的背後都經過一次哲學論戰的推動!

「自然科學」如今似乎與「真理」畫上等號,導致我們很少去思考大家習以為常的實驗方法、數字量化是從何時開始的?自然科學又是如何獲得現今的知識權威地位?事實上,促成科學演進的背後,是一場場哲學論戰:從古希臘提出關鍵問題扭轉科學史的泰利斯、主張應該關注知識與人的關係的蘇格拉底,到十七世紀笛卡兒「數學化」科學革命,再到二十世紀孔恩反省科學建立與崩潰的歷程,顯示出每一次科學演進,其實也都是觀點轉換,而這正是奠基於哲學家的努力。

改編自哲學新媒體人氣Podcast〈冰的哲學〉,透過十二位哲學家帶出歷史上十一次科學的重大變革,看見人類如何突破思想局限,打造自然科學的全新眼界。全書重點不在於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提出如此創新的理論」。透過歷史上哲學家的洞見,我們也能認識人類如何在錯誤中持續推進,進而反思當下、脫離大腦慣性,尋覓突破思考框架的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