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徐華,日前返台舉辦巡迴講座。
夏日小說節特別邀請他,為讀者推薦青春小說。


  我對書寫年少時期的書非常感興趣。
  青春難以在當下被體會,這讓它成為一個許多人帶著眷戀或憂傷的心情不斷重溫的主題。
  也就是說,青春是人們普遍有感的話題。然而,有時候卻難以談得恰到好處──
  說太多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讓人感覺像是中年人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

  我選擇推薦這些書,是因為
  這些書捕捉到了某些特別的轉捩點:意識到你有自己的見解或政治觀、渴望獲得指導與方向指引、
  新朋友帶來的好玩蠢事、還沒搞明白這個世界就衝動行事的狂妄。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十八歲那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的徐華,渴望在大學找到氣味相投的同類。但好友阿健彷彿與他來自不同世界:他是台灣移民的兒子,阿健則出身移民美國數代的日裔家庭。他喜歡獨處製作小誌、泡唱片行,阿健則喜愛跳搖擺舞、是兄弟會成員。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但無數夜晚的抽菸漫談、開車兜風聽歌、課業上對亞裔身分的思考激盪,竟讓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然而,一場派對隔天,阿健死於一起毫無預期的劫車事件。兩人前一晚被打岔而中斷未完的對話,就這麼停留在那晚阿健住處的陽臺上。「唯一還在前行的,發生在紙上,在於字與句的累積、在於段落集結成頁。」徐華在一本他於阿健死後買下的空白筆記上寫道。然而是否有一天,書頁會寫盡、記憶體的容量會有所不足……

  「一個人若愛友誼,他必然要愛未來。」──德希達

  如何離開你而不拋棄你?對徐華而言,寫作帶來另一種活在當下的方式。略去當下的質地與緩慢,將當下轉化為語言。日記中,他反覆審視發生在兩人之間或大或小的事件對彼此生命的影響,將那些與阿健已然開啟、但始終未完的對話延續下去。於是這麼一寫,便是二十個年頭──徐華細細寫出了一種說明自己的方式,探討追尋自我身分、處理複雜的親子關係、發掘新興趣乃至在此過程中發展友誼的感受。

徐華推薦青春成長小說

 餘興派對
荒謬與溫柔之間的完美轉換,於尖刻的幽默和敏銳的感情深度之間取得平衡

餘興派對

柬埔寨裔美國人難民孩子,在加州谷地為自己開闢未來,也肩負著歷史陰影

不復原鄉
節奏俐落明快、跨越多個世代的小說

不復原鄉

充滿詩意與憤怒的聲音在紙間爆裂,展現驚人的急迫感與力量

祕史
《金翅雀》作者驚豔世人之處女作-揭露人性之罪之惡之悔!

祕史

狂烈的青春自以為能呼風喚雨,即便犯了再大的罪咎都能夠被原諒

*以上推薦書單,排名不分先後
徐華推薦原文
I’m really interested in books about being young. Youth is hard to appreciate in the moment, which makes it a subject a lot of people revisit with a sense of affection or melancholy. So it’s very universal. Yet it’s also hard to get quite right, because too much wisdom easily makes it feel like a middle-aged person reaching back for the glory days. I chose these books because they captured some of those special turning points: the realization that you have politics or opinions of your own, the desire for mentorship and direction, the dumb fun of new friends, the hubris of leaping into the world with both feet.

更多青春成長小說

編輯推薦青春成長小說

從青春年華到人生終章,
友誼是唯一的光亮。

麻州一所小型大學畢業的四個同學搬到紐約闖蕩,他們沒錢、對未來茫然,只靠他們的友誼和野心撐下去。歷經數十年,他們的友誼發展得更深刻也更陰暗,受到了藥物成癮、成功與傲慢的影響。
但每個人逐漸明白,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裘德這個人。到了中年,他成為一位極優秀的律師,但也愈來愈殘破──那嚴重的程度,自己不但無法克服,還會永遠被這些創傷定義。

鳥的禮物

鳥的禮物

生活的真面目
在這個12歲女孩的眼裡無所遁形——表面上看去是喜劇
骨子裡是一場悲劇

母親在珍熙6歲時去世了,父親也不知所蹤。她領悟到一件事:人生從一開始就對她不太友善。她不得不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將自己分裂為「觀看的我」和「被觀看的我」:「觀看的我」時時冷靜觀察、分析這個世界裡其他人的生活、姿態,而「被觀看的我」參與他們的故事,做出行動與回應。
為了生存,她必須與自己的人生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