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如歌的行板走過,向你我傾訴著溫柔之必要✦

謹紀念──永遠的詩人瘂弦
瘂弦(1932-2024年)

本名王慶麟,出生於河南南陽,臺灣現代詩人。1949年於內戰中隨軍來台,政工幹部學校影劇系畢業後,服務於海軍。

1954年與張默和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與「現代派」、「藍星詩社」在1950年代三足鼎立,是台灣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現代詩歌文學團體,亦團結了一批台灣詩壇的現代詩人,成為少數至今仍在運作的重要詩社。

1960年代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後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碩士學位。

曾主編《創世紀》、《詩學》、《幼獅文藝》等雜誌,任《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編二十餘年。著有《瘂弦詩集》、《中國新詩研究》、《聚繖花序》、《記哈客詩想》、《瘂弦回憶錄》、《瘂弦書簡Ⅰ— 致楊牧》等,並編有《戴望舒卷》等早期散佚名作多種,影響深遠。

✦回憶及評傳✦

瘂弦的回憶,就是一個時代的舞台

瘂弦自河南童年回憶起述,17歲為避內戰隨學校流亡,自此永別父母,離別家鄉,途中從軍來台,由小兵歷練力求上進。

長途漫漫,一路隨時代世勢跌宕,親人、故鄉的永憶,戰爭、離亂的殘忍、傷痛,文壇的風雲際會。這些悲欣交集的傳奇經歷滿懷著悲憫,卻不失豐富有致的口吻。

詩人曾用三個「業」字來歸納人一生奮鬥的三個階段,那就是學業、事業、德業。年輕時攻學業,壯年時闖事業,老年時修德業,瘂弦自謙他這三個階段發展得都不好,都欠缺,都有遺憾。有些開了頭停了,沒有堅持下去;有些限於個人稟賦,堅持下去也有限,事實上是警覺到有限才沒有堅持的。

全書雋永生動,感染綿密,體現詩人堅韌有格的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是沒有完成自己

瘂弦生前自言他的詩實在是寫得太少。他說詩的創作是嬌嫩的藝術,火山的休眠是為了再一次的爆發,人稱睡火山,睡火山會醒來,睡得太久,就是死火山了。

一部未完成的瘂弦,既是告白,也是文壇的一份遺憾。


★讓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

瘂弦以一本《深淵》享譽詩壇三、四十年,至今仍具深遠的影響力。他既是傑出詩人,又是優秀批評家,還是一流甚至超一流副刊主編,人稱「三奇」,周夢蝶直呼他為「才子」與「英雄」。

解讀瘂弦,就是理解藝術生命節律的關係。

✦詩集✦

以一本詩集屹立詩壇

瘂弦的詩,是文藝界歆羨不已的美談;讀他的詩,能感受到現代詩之顛峰谷壑,陰陽昏曉,其秀美典雅,盡在於斯。

他的詩總是關心著這樣的命題:這個世界到底是崇高的?還是庸俗的?他的詩總有兩股力量拉扯著,在肯定某些價值的同時,自己又將它否定了。

瘂弦展現這種矛盾的方式是:將兩種相反的、衝突的意象並置,製造諷刺的感覺;或者是用無可奈何的、無所為而為的語氣,自嘲地接受一切;最特別的是,他會以某種甜美的、童話的方式,轉化生命中的悲哀,成為更深刻而平靜的悲哀。

✦詩人.讀詩✦

-
三色柱下(收錄於《瘂弦詩集》)

理髮師們歌唱

總是這樣的刈麥節
總是如此豐產的無穗的黑麥
總是於煙士披里純的土壤之上
收割,收割
南方的小徑通向耳朵

✦書信集✦

-
戰友間的文學相伴──讀楊牧、瘂弦來往書簡

2023年,洪範書店的葉步榮先生整理出版了兩本書《瘂弦書簡I:致楊牧》與《楊牧書簡I:致瘂弦》,在編校後記中葉先生寫著:「瘂弦和據初見於1959年(那一年瘂弦27歲,楊牧則只有19歲),60多年的交往(到2020年楊牧去世),情同手足,魚雁不斷。

早年曾互勉:『如果不能做偉大詩人,願做偉大的朋友。』大詩人,一輩子的友情,他們都做到了。」之所以能有「一輩子的友情」,很重要的因素是兩人的文學品味始終很接近,特別是瘂弦極為瞭解並遵種楊牧的評價判斷,並在這方面受楊牧相當的影響。早年兩人都對台灣現代詩過度的「現代性」發展感到無法認同。

瘂弦和楊牧長時間護持著台灣的文學創作活力,不論是主觀的努力態度或客觀的成就,都值得後來者存記、感念。


★不能做偉大詩人,願做偉大的朋友

瘂弦自青年時期,一路寫給楊牧的私信二百餘件,首度公開。

詩人和楊牧初見於1959年,六十多年的交往,情同手足,魚雁不斷。兩大詩家的書札文采斐然,各有韻致,情誼感人並富史料價值,其珍貴不待贅言。


★比正規的文學創作更加精緻晶瑩

收錄楊牧寫給知交瘂弦的一百多封書簡,留下了許多第一手珍貴資料。

這些恣意揮灑,直抒胸臆的私信,最能表露楊牧的至情至性,和見識才情。兩大詩人的魚雁往返,片紙千金,在手書即將成為絕響中,尤顯稀珍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