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𝕎ℍ𝕐


▛           雨傘革命10週年、美國第60屆總統大選           

2019年出版下半年,它是陪伴香港人重要的一本書。
長銷5年的《暴政》,2024年用聲音讓新舊讀者以新的方式,
與這部當代經典作品再次連結、對話、反思。
                                                                                                  ▟
❏聯經為什麼企畫製作《暴政》有聲書,製作的初衷是什麼?


《暴 政》原文是在2017年出版,聯經於2019年5月推出繁中版,2023年續約的時候,也一起加簽有聲書的權利。當時,就規劃在2024年推出有聲書,因為今年正好是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再次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書籍出版的這短短五年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哈爆發衝突,世界沒有變得更好,而是更多衝突與矛盾。史奈德透過這本書,藉由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如果我們陷入誤信、盲從、崇拜之中,這對於生處臺灣的我們而言,也是最深刻的提醒。

《暴政》有聲書的出版,希望以聲音的形式,連結新舊讀者,閱讀過的讀者可以重溫書中內容;沒有閱讀過的讀者,也可以透過比較親近的方式來聆聽與思考,相信都能有所啟發,讓這部反映時代的作品,可以持續與我們對話。

在規劃有聲書時,不是由單人朗讀,而是邀請六位朗讀者,採多人、多聲線的方式來演繹這部作品。因為原書以「課堂」的形式書寫,每堂課談一個主題並前後貫通,安排不同朗讀者朗讀,在聆聽上非但不會影響流暢度,反而呈現聲音的豐富性。同時,在朗讀章節的安排上,選擇與朗讀者相關的主題來詮釋,例如由《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朗讀〈當個追求真相的調查者〉,更能讀出深意。

另外,也特別邀請香港「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陳建民教授,以粵語朗讀其中兩課:〈珍惜我們的語言〉、〈維護私人生活〉。由於《暴政》繁中版出版時,正值反送中運動,成為當時陪伴許多香港人的一本書,《暴政》有聲書加贈陳健民老師以粵語朗讀的兩堂課,也是送給香港朋友的禮物。

──《暴政》有聲書企劃 趙鈺芬
❏這次以有聲書的方式呈現,製作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新的體悟或心得?


管紙本書已經出版五年,持續在數位內容打滾的我們,始終覺得好的內容是值得轉換媒介推薦到讀者眼前的,而《暴政》就是這麼一本可以重讀三次、五次,每次都會有不同體認的書。在今天,一般人會認為歷史是從前的事;而自由是理所當然,但《暴政》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歷史的動線是必然的,若我們不能保持獨立思考、時刻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甚至對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將可能導致極權主義再次興起。

我們這次將文字轉化為聲音推出《暴政》有聲書,邀請六位在各領域關心及捍衛自由的朗讀者,透過對文本的深度理解,用聲音頻率及節奏感,將極權主義興起的過程、如何培養現代公民的素養等內容,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傳達出來,讓聆聽者透過耳朵接收並反覆思考這些歷史時刻所帶來這些課題。作者強調的歷史教訓、民主的脆弱性,以及面對極權主義的警惕,這些觀點今天依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聲書是透過聲音傳遞知識的過程,因此要將書面的用字調整為口語用法,每個文字都要反覆推敲,並與朗讀者討論他們的慣用語進行轉化,以求最精準的呈現出自然且易於聆聽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彼此都能重新審視這本書的內容,尤其是思考它在當今世界所帶來的意義。我們希望帶給讀者的不是一種機械化的朗讀,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達,這次的製作過程讓我感受到,雖然內容主題沒有改變,但語音傳達的方式可以為聽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如同漢娜.鄂蘭所說「我不再認為有誰可以當個局外人。」邀請各位讀者,跟我們一起聆聽《暴政》有聲書,了解一切都有可能發生;面對暴政威脅不做旁觀者,我們挺身而進。

──《暴政》有聲書編輯 張彤

朗讀者Q&A➤ℍ𝕆𝕎

創業者,記者,專欄作家。Matters Lab 及台北飛地書店創辦人,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講師,哈佛大學尼曼學者。


Q1:當您收到《暴政》有聲書配音邀請時,您的想法?
這本書的聲音內容應該會讓人睡不著覺吧……

Q2:這次擔任《暴政》朗讀人,您認為朗讀跟閱讀有何不同?
遇到喜歡的文本,我也會一個人在房間裡讀出聲音來。聲音經過周圍的空間,與自己再次相遇時,常讓我體會到,啊,原來這句話還有再多一層意味。也許這是不同感官激發大腦中不同的神經運作,會讓同一個內容更豐富,很神秘。

Q3:錄製有聲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準備?覺得困難或者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聯經幫我做了很多準備。一個人讀出聲音來,和給讀者朗讀還是很不一樣的。覺得有趣的地方是站在聽者的角度,體會自己聲音的「親和力」、「說服力」。

Q4:您期待聽眾用聆聽的方式,從《暴政》這本書獲得什麼?
這本書裡提到的東西,無論你身在什麼樣的國家體制裡,安靜下來聽一聽,都可能似曾相識,它讓你面對現實,也能讓你獲得希望和力量。

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現任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 StoryStudio 主編。曾任職臺大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哈佛燕京圖書館,2014年創立「故事 StoryStudio」網站。Podcast《經典聯聯看》、《好好說那年》節目主持人,以《好好說那年》獲得第57屆廣播金鐘獎企劃編撰獎。


Q1:當您收到《暴政》有聲書配音邀請時,您的想法?
配音員很專業,我這種業餘的,真的可以嗎?不會搞砸嗎?但是,是史奈德的書啊。想參加!

Q2:這次擔任《暴政》朗讀人,您認為朗讀跟閱讀有何不同?
因為是在錄音室裡朗讀,要注意的東西很多,沒辦法像閱讀那樣深入思考文中的內涵;但也因為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出來,不能像平常閱讀那樣掃讀或跳讀,反而會更注意到文章的節奏。

Q3:錄製有聲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準備?覺得困難或者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我認為史奈德在寫這本書時是有火氣的,「筆鋒常帶感情」,十分鋒利,該如何不浮誇地傳遞那種心境,因為沒受過戲劇表演經驗,確實感受到困難。

Q4:您期待聽眾用聆聽的方式,從《暴政》這本書獲得什麼?
A4:沒人能夠能保證自由和民主會永遠存在。

《報導者》營運長,臺灣大學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報導者》總編輯、《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Sauve’ Scholar / 加拿大McGill大學訪問學人、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2021)、金鼎獎圖書編輯獎(2023)等獎項。


當您收到《暴政》有聲書配音邀請時,您的想法?
大約3年前閱讀此書時,許多的章節都有強烈共鳴。收到邀約配音有聲書時,又重新召喚了我當時閱讀此書的記憶,希望能透過聲音,把此書傳達給更多人,讓這本書走到更遠之處。

Q2:這次擔任《暴政》朗讀人,您認為朗讀跟閱讀有何不同?
閱讀是很個體的行為,朗讀是需要投遞對象的。

Q3:錄製有聲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準備?覺得困難或者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文字經過書寫和翻譯,不見得這麼口語,儘管作者史奈德(Timothy Snyder)教授已經很生活地下筆,我得多次閱讀,熟悉書中所提及的歷時性案例,充份理解文本後再朗讀。

我覺得困難與有趣的地方是相同的,書裡描述跨時代各國曾出現的暴政景況,原來,歷史多元的非線性發展,可能讓此刻的我們回到數十年前甚或更遠的某個暴政時刻。我希望能把這種不同時代的遭遇和共鳴表達出來。

Q4:您期待聽眾用聆聽的方式,從《暴政》這本書獲得什麼?
作為一位記者,我自己從此書更確認一些信念與行動,包括就事論事、掌握事實和真相的重要、為自己傳遞的訊息負責。

在這個很容易陷入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時代,(很多虛假訊息和宣傳表演,試圖癱瘓我們的判斷,模糊是與非的區隔;這本書提醒著我們所有時代,權力會以不同形式被濫用,極權會復辟重來。)我們不要輕易別過頭,忽視邪惡,而要審慎珍惜我們所能做的每一個抉擇。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後赴耶魯大學攻讀社會學、中國研究,師承胡安.林茲(Juan Linz)、戴慧思(Deborah S. Davis)。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主任。為了爭取普選,在2013年與朱耀明、戴耀廷提出「和平佔中運動」,並參與2014年的「雨傘革命」。


Q1:當您收到《暴政》有聲書配音邀請時,您的想法?
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我聲音沙啞,華語發音不正。不過我的志業就是對抗暴政、建立民主,甚至為此身陷囹圄,應該適合參與這個配音工作。

Q2:這次擔任《暴政》朗讀人,您認為朗讀跟閱讀有何不同?
朗讀是有聽眾的,除了要注意發音、節奏、聲量外,如何將部份書面語轉換成口語亦是重大挑戰。

Q3:錄製有聲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準備?覺得困難或者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我最大的困難是華語發音不準,即使重複練習和查閱字典,最後還是過不了自己的關(我相信最終亦過不了嚴格的製作團隊的關),最後改為用粵語配音了兩章書,但相信香港和廣東的讀者會感到更為親切。

Q4:您期待聽眾用聆聽的方式,從《暴政》這本書獲得什麼?
能夠聽到配音員從心發出的叮嚀 - 要珍惜自由,警惕暴政潛入你的生活。

聯經出版人文組主編,募集共同冒險的作者中。《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繁體中文版主編,策劃編輯過:《武漢封城日記》、《扭曲的正義》、《抵達安康》。


Q1:當您收到《暴政》有聲書配音邀請時,您的想法?
身為編輯,能再度派上用場真是太好了。能夠在一本書出版後過了好一段時間再與它相會,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Q2:這次擔任《暴政》朗讀人,您認為朗讀跟閱讀有何不同?

情緒上的傳達很難拿捏,聲音表情是又玄又纖細。

Q3:錄製有聲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準備?覺得困難或者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唯一有做的準備是放鬆和修改稿件。放鬆是因為試錄的時候聲音太認真,聽起來很像軍隊裡的精神答數,發現太刻意要把稿件念好會有反效果,所以後來就以一種去樓下便利商店買東西的心情錄音。唸稿的時候,我好像一直想著晚餐要去買茶葉蛋吃。修改稿件是因為,在家試唸的時候發現一邊看稿一邊想著要把字唸對,我一定會發音不標準或是唸錯,就算唸對了也會聽起來很奇怪,實在無法一心二用,所以乾脆就把稿件的一些地方改成自己常用的口語了。

錄音室的大哥聽力超級好,每次地底下的火車經過的時候都要暫停錄音,一方面讓我覺得很厲害,一方面突然明瞭到為什麼我睡覺很不容易被吵醒,因為我真的什麼都聽不到。耳朵聽力如果有分金、銀、銅等級,我的耳朵應該是錫做的吧。

Q4:您期待聽眾用聆聽的方式,從《暴政》這本書獲得什麼?
希望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的人,能夠透過聽書對照現況,思考這本繁體中文版問世時,為什麼會引起廣泛討論。對於閱讀過這本書的人,希望大家能夠用另一種方式重溫這本書,並且再發現它新的一面。

閱讀和聆聽是兩種非常不一樣的讀書方式。聆聽對我來說是更為立體,更為身歷其境的,而且隨著聲音表演與呈現的不同,有時候閱讀時沒留意到的句子,在聆聽時會觸動心弦。聽有聲書的時候,常常聽到一句覺得很棒的話,但回頭看書的時候卻不是自己閱讀時會特別留意、畫線的句子。有新發現的時候,總是很感動。

閱讀更多➤𝕎ℍ𝔸𝕋

To ℝ𝔼𝔸𝔻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