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FUN藝彩✦

文學篇


臺南400年:奔騰於嘉南平原上的地方想像

臺南文學史雖涉及原住民口傳文學,實際主軸卻從漢人的傳統文學開始。

古典文學從明鄭、清領至日治以降,我們會看到許多府城膾炙人口的掌故,以及精采多元的佳作。

沈光文設帳講學,歷經朱術桂、陳永華、鄭成功、鄭經、郁永河;遊走於赤崁樓、孔廟、五條港、米街、關帝廳、大舞臺、新町,將古臺南的這些仕紳往來及生活景貌盡收眼底。

至日治時期,漢詩文與現代文學的承轉,也對應到政治演變所引發文學社群的質變。從古典文學進入現代文學的寫作,也有新舊文學交替的問題,最明顯的如古典文學跨越日治時期,有著新舊文學各自爭鋒,加上日語的書寫,形成複雜的多樣面貌。

透過臺南文學史的映照,讓我們與荷蘭、明鄭、清領、日治等各個時代的歷史痕跡相會面,同府城生活相輝映。

小說

貼近史實,令人感動的歷史小說

★書寫荷治末期最真實的西拉雅族群及荷鄭台江烽火

1661年9月,圍困熱蘭遮城四個多月的國姓爺鄭成功,邀請被俘虜的荷蘭人參加盛宴,宴會結束後,鄭軍士兵蜂擁而入,將所有荷蘭男人斬首。

在場有位叫做阿諾德斯.溫世繆的27歲荷蘭牧師試圖用言語和祈禱來安慰別人,而他自己成了劊子手的最後一個受害者。而他,正是這本「日記」的主人翁。

如歷其境的刻畫,波濤洶湧直探心魂

★重新開啟塵封於荷蘭圖書館匣櫃中的台灣往事

一位從小與鄭成功一起長大的荷蘭、福爾摩沙混血青年,晚年追憶他追隨鄭成功驚濤駭浪的半生:與滿清的戰戰和和、海上事業的發展、功敗垂成的金陵圍城、慘烈的熱蘭遮九月圍城。

透過他的人生傳奇,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剖析人性的複雜與多面。

散文與詩集

一起拍拍翅膀,回台南、回安平

★以雙腳跑步巡禮安平百年古蹟
★大魯麵小卷米粉只有阿媽才好

最愛說故事的導演盧建彰,總介紹自己的家族與鄭成功上岸後賜住安平古堡王城西,非常以「安平人」身分為榮。

講起台南一定是淚水與口水縱流,無論是安平老家旁屹立百年的古蹟,或是兒時與爸媽騎車吃的意麵宵夜,都構成他的鄉愁滋味。

台南詩行

台南詩行

和台南做伙喘氣,一步一步行出一本台南款ê詩集

★收錄56首台南詩作
★用台語的氣口,呈現原汁原味的「台南款」

詩人陳胤沉浸在府城巷弄間,放慢速度和城市一同呼吸,體驗自在閒適的日常,凝視府城深厚的歷史。

從個人抒情到家國想像,開展一趟重新認識台南、深入自我靈魂的母語詩行旅,詩語言紀錄府城生活的點滴

台南作家群像
葉石濤

葉石濤

楊逵

楊逵

賴香吟

賴香吟

飲食篇


第一本書寫臺南淺山的食地誌!

一位斜槓的平面設計師走進臺南淺山地區,造訪左鎮、玉井、後壁、大內、東山,遇見種植麻竹筍的人、採集青草的人、釀造醬油的人與柴焙龍眼的人,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同時,也逐步尋回心目中失落的理想餐桌。

揉雜個人飲食記憶與實地考察的風土知識學,回頭叩問究竟是什麼組成可見與不可見的餐桌風景?

物產、料理、食器,為這一餐努力的人、圍聚在一起吃飯的人,桌邊的談笑聲配著口裡咀嚼的滋味一起嚥下肚,彷彿在說:好好吃飯、一起吃飯,珍惜所有相聚在這張餐桌。

36道料理,訴說台南老臺菜餐廳的風華

★記載台南阿霞飯店80年精彩過往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廟前販售各式餐點的小攤是人們的美食聚集地。往來人群的吆喝聲中手拿著在滾燙熱水中煮麵的漏勺,熟練地「涮涮」將麵倒扣在碗裡,吳家人的掌廚歲月從此處開始。

而來到吳健豪的姑婆吳錦霞時,賣起了更需要功夫的臺菜料理,1959年便正式有了「阿霞飯店」。

台南甜不甜

台南甜不甜

台南人吃什麼都加糖!?

★府城文學獎得主米果的人生食記

這不是一本辯解台南甜不甜的書,這是我跟食物滋味相處的記事,畢竟味覺這種事,深深牽扯到一個人的過往,我只是把這些過往書寫下來,以文字醃漬或風乾,等老的時候,可以下酒。

冰果室的雞絲麵、街邊小貨車的蔥油餅,對於思考要吃什麼的過程樂此不疲,每個台南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名單。

藝術篇


臺南全美戲院: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

說到全美戲院,許多人都會想到手繪看板師顏振發師傅,以古早的手工方式繪製電影海報;還有國際導演李安,在青少年時期背著父親,偷偷到全美戲院觀摩西方電影製作拍攝的技巧。

從1950年臺南富商與政要歐雲明先生在永福路投資興建的「第一全成戲院」起,這間戲院與其他兩間「大全成、小全成戲院」結合為三家全成戲院系統,見證了「電影時代」的興起。

1969年改名為「全美戲院」,後來因無法取得首輪電影的配額,而改為「二輪電影院」,甚至採「兩片同映、不加票價」的策略,1970年代中後期是全美收入最豐厚的時期。到了1983年,吳家接手原小全成戲院,改名為「今日戲院」,成為臺南二輪戲院的代表。

述說七十年來如波浪般起伏的辛酸歷史時,我們從書中看到的不只是全美戲院史或臺南市的戲院史,也是整個戰後臺灣的戲院史。

街屋與老建築

臺南建築:臺灣史與文化的原點

★附贈「手繪臺南日式街屋」書衣海報

日本建築師渡邉義孝,長年觀察自日本時代遺留至今的各式各樣日式老屋,每造訪一地便以建築手繪圖文記錄該處特色。

關於臺南,渡邉義孝最喜愛的風景,是如同微血管一般的小路窄巷,日式建築在其中和更早時期的建築多元混居,滿溢著密集的吸引力。

這一次,從街屋認識台南!

★探究台南讓人流連忘返的原因

日本時代至戰後初期,台南舊城區域及其周邊街巷的街屋,有著各種風情,混搭和、洋與台人的各種風格和建築表現元素。

十餘年來「老屋欣力」所掀起的全台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運動。府城不僅是起始點,也是集大成之所在,街頭巷尾隨處可遇各色各樣的老屋已和古蹟、小吃齊名,成為台南人引以為傲的府城三寶。

地景速寫

台南有三多:廟多、古蹟多、小吃多

★老屋顏、都市偵探李清志一致推薦

三百多年前,明鄭時期的經營延續近代日治時期的城市再造,使台南蘊含豐富的歷史底蘊,近幾年拜文創與老屋再造等風氣之賜,讓台南在地創業故事屢見不鮮,充滿創意的原動力,也讓台南這個城市有更多不同台灣其他城市的風貌。

透過手繪,傳遞府城的溫暖。

走讀台南美術館的建造之旅

★用超過百福的影像圖版講述台美館的落成

南美館的設計由日本建築師坂茂,以及台南在地建築師石昭永建築師合作設計。設計概念是一棵巨大的榕樹,撐起一大片大屋頂,為底下的人遮蔭避雨。

這座新穎的美術館建築為台南古都注入了新意,也將新的文化藝術精神貫注在這座古城中,讓台南的城市文化得以注入新血。

人文歷史篇

臺南西市場

臺南西市場


臺南人稱為「大菜市」的西市場

在旅客熙來攘往、熱鬧的臺南正興街商圈中,隱藏著臺南第一座公營市場:西市場。

興建於一九〇五年(明治三十八年),有別於傳統民間自行集結,由地方政府規畫建造, 除了日常零售也兼營批發,甚至配備了當時臺灣少見的冷藏庫設備。

作為一座以公共衛生規劃的現代建築,西市場擁有歐美市場建築的公眾性,內有公共廁所,外設立了公眾電話亭,市場內更規劃了種滿植栽的小公園。日間,市場充滿攤販的叫賣與南方獨有的炎熱,入夜後,難得的涼爽帶來了一群納涼、散步、吃冰的市民,這也讓西市場有了一番不同的夜間營業景象。

本書集結珍貴的史料影像與田野訪查,將西市場的百年身世話說從頭。歷經日治時期初建、颱風摧毀、擴建,到戰後大部份經營者重新洗牌,走過不同年代的流行與變遷並成為古蹟,重新找回百年前華麗容顏。

府城時空之旅

寫給臺南人的悠長情感與記憶

★感受台南人的深情與驕

該從哪裡開始認識府城,不如從一條街跟海岸線說起吧!

出身府城的學者蘇峯楠,對於故鄉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

對他來說府城的魅力來自於悠長時光中累積而成的點點滴滴,即使只是巷弄之間的一截老階梯,也是府城歷史的一份子。

全臺第一座新式糖廠在臺南

★打開糖業史,十分鐘盡攬甜蜜時代的輝煌

臺南是台灣糖業的大本營,極盛時期曾有九座糖廠位於臺南,如今雖然糖業式微,糖廠一一關閉,但近幾年在活化文化資產的熱潮下,臺南各地舊糖廠紛紛以不同的面貌展現,重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進入時空隧道,用最甜蜜的方式帶你認識臺灣糖業的前世今生。

人文散策

老樹的風華,台南的爺兒氣

★以老樹為題的敘事詩,柔情刻畫老樹佇立的歲月

沈葆楨與樹蘭、鄭成功與梅樹、八田與一和南洋櫻,重返歷史現場,以詩說故事,以散文作傳,在樹上繫著歷史的絲帶。從今爾後,令我們能以更鮮活的虔敬認識他們,細細拜讀每一棵老樹、如一頁頁史詩。

一起通過城市中所見的老樹,讀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