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喜愛的藝術家塌房了,還能欣賞其作品嗎?
失德藝術家會做更糟糕的藝術嗎? 作品應該被封殺嗎?

近年來,關於流行藝術家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某些犯罪行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普及,公眾對曾經喜愛的藝術家隱藏的生活開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藝術家的道德生活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失德藝術家?以及,還能欣賞他們的作品嗎?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哲學工具,為這一困擾我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敏銳的洞察。作者認為,藝術家的道德生活不僅會影響公眾對其作品意義的解讀,而且還會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情感資源,使我們能夠在藝術世界中探索道德的複雜性,進而與不道德行為做鬥爭。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那些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而應該更加深思熟慮地參與其中,並且做出判斷:當藝術家有不道德言行時,應該於何時何地在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劃清界限。

史地

明治六年(1873年),亨利·戴爾受邀擔任工部大學校(東京大學工學部的前身)的首任校長。在他的領導下,工部大學校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為日本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是戴爾根據其在日本十年工作、生活經歷,以及日本政府出版物及《日本郵報》等資料寫就,對明治時代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國家演化進行了細緻分析,內容涵蓋明治時代的教育、文化、藝術、社會、交通、產業、農業、商業、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本書從多角度展現了明治時代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有助於我們瞭解日本如何從一個落後的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一步步實現近代化進而躍居國際舞臺前列。

商業理財

YouTube迅速崛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本書深度揭示了YouTube估值千億美元的運營法則、技術秘密和幕後故事,詳細描述了YouTube從一個幾乎無法維持運營的初創企業,到被谷歌收購,給谷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強大推動力,再到一步步成為視頻行業巨頭,它講述了YouTube從初創到發展壯大的全歷程,極具故事性,通俗易懂。

“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是如何運作的——誰負責運營?做了怎樣的決定?為什麼這些決定事關重大?”本書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失而寫的,也是作者創作初心所在。硅谷首席科技記者馬克·伯根,通過採訪300多名曾親身經歷YouTube發展歷程的人士,歷時兩年創作而成,如果你想要了解YouTube,這本書不容錯過。

哲學/宗教

一個人通過真實、活躍地參與某一集體的生存實踐而擁有一個紮根的狀態。但是戰爭、饑荒、貧窮、疾病、失業、異化的教育等等都會切除人們的根系,使人處於拔根的狀態。

本書寫於薇依生命的最後一年,是她應戴高樂自由法蘭西內務部之約,為法國光復後如何進行建設而寫的一份報告。面對被戰爭拔根的法國人,薇依針對當時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思考。戰後的法國該如何建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黨派、法蘭西民族該如何紮根,薇依用激情澎湃的文字,給出了她的答案。

我想理解:漢娜·阿倫特訪談與書信

我想理解:漢娜·阿倫特訪談與書信

本書彙集的訪談與書信則提供了理解阿倫特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記錄了她的坦率與智慧,讓讀者得以見證她親歷的歷史事件,分享她的喜怒哀樂。

本雅明書信集

本雅明書信集

書信集收錄德國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由肖勒姆、阿多諾合力編輯,編年編定,加以註釋。展現了本雅明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文筆,揭示了思想軌跡的發展變化,對於理解20世紀前半期歐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參考價值。

福柯最後十年

福柯最後十年

本書對福柯最後十年進行了全面、綜合的描述,既細緻解讀了福柯正式出版的作品,也全面考察了福柯所拋棄的主題項目,還儘力參照了福柯身後留下的大量不完整稿本。

社科/心理

  • 眾生無束:勞動社會的未來

    眾生無束:勞動社會的未來

    在當今社會,許多人擔心 自己的工作時間會減少,閒暇時間會增多,儘管這正是他們日日夜夜所渴望的狀態。人們應當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為何曾經的技術經濟革命並沒有減少就業崗位,但第四次工業革命引發的結果很可能會有所不同?在未來,我們將如何工作?又為何將如此工作?

    自我: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自我: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齊格蒙特·鮑曼,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作者,21世紀偉大的社會學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與塔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瑞恩·羅德郵件往來,探討“現代人的自我”;並對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類處境的基本關鍵詞——自我,進行全面梳理;為活在不確定時代、自我時刻晃動的我們這代人在“自我與社會衝突時如何自處”提供了更內在的理解。

  • 女性主義城市

    女性主義城市

    從歷史上看,城市空間一直是不平衡的權力關係、壓迫的社會政治結構以及排外和歧視性做法的中心。儘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婦女、殘疾人、有色人種、性別和性少數群體、移民仍然被邊緣化,被排除在決策進程之外。人類普遍生活在為男性設計的城市裡,公共場所不是為女性身體設計的,很少考慮女性作為母親、工人或照顧者的問題。士紳化並沒有改善女性的日常生活,城市框架還沒有適應職業女性的大量湧現。

    有毒的邏輯:為何有說服力的話反而不可信

    有毒的邏輯:為何有說服力的話反而不可信

    本書是關於日常語言中的邏輯謬誤的代表作。在不到200頁的篇幅中,作者分門別類,足足闡述了170余種語言邏輯謬誤,包括訴諸情感、暗示、不正確推理、模稜兩可、過度簡單化、錯誤的比較……本書可以作為一本自查和預防手冊,幫助你不輕易被有毒的邏輯說服,也能更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以理服人。

  • 活出自我的勇氣:“自我分析之父”榮格的心靈哲學

    活出自我的勇氣:“自我分析之父”榮格的心靈哲學

    本書將模仿榮格的方法,在書中穿插作者自身的經歷,開啟一趟圍繞榮格心理學展開的旅程。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座橋樑,在這個焦慮的時代里去了解自己的個性,為生活的選擇與可能性帶來一些啟發。

    抑鬱的力量

    抑鬱的力量

    當代年輕人不可錯過的心理自助指南!講清楚抗抑鬱的關鍵所在,總結出能讓人徹底擺脫抑鬱的抗抑鬱之道!抑鬱症現在是“誰都有可能得的病”。但是,基於常規認知的以藥物等對症療法為中心的治療,仍會造成患者複發,無法徹底擺脫抑鬱。只有正確認識抑鬱的原理和機制,才能找到正確的抗抑鬱方法。

  • 美國個人主義的根源:杰克遜時代的政治神話

    美國個人主義的根源:杰克遜時代的政治神話

    個人主義是美國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徵之一,今天其影響力無處不在。本書作者亞曆克斯·紮卡拉斯深入剖析了安德魯·傑克遜總統時代的政治辯論,揭示了個人主義思想如何在當時萌發,並深刻影響了美國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從消費社會到格差社會

    從消費社會到格差社會

    兩位頂級社會學家對從消費社會演變為格差社會的現象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的大眾消費社會開始,經過了泡沫經濟崩潰和全球化,逐步進入格差社會。所謂格差社會,是指民眾之間形成嚴密的社會階層劃分,不同階層之間經濟、教育、社會地位差距不斷加大且階層固化的現象。

自然科普

  • 迷人的粒子

    迷人的粒子

    一塊金箔如何徹底改變我們對原子的認識?熱氣球在宇宙線的發現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如何操縱不到沙粒一萬億分之一大的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預備階段的實驗如何導致萬維網的發明?在《迷人的粒子》一書中,加速器物理學家蘇西·希伊讓我們認識了一些人,他們通過天才、堅持和運氣,進行了改變歷史進程的實驗。

    為樹木發聲

    為樹木發聲

    這本書以迷人的方式講述了一位傑出科學家的故事和她的思想,向我們展示了森林不僅可以治愈我們,還可以拯救地球。

  • 一念之差:關於風險的故事與數字

    一念之差:關於風險的故事與數字

    風險無時無處不在:一面是冷酷無情、公事公辦的統計數字,另一面則純粹是人們的恐懼與期望。

    哥本哈根的浮士德

    哥本哈根的浮士德

    1932年4月,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約四十名科學家在這裡薈萃一堂,在人人敬愛的導師的目光下無拘無束地討論起物理學的未來。他們要談論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因為無論是對科學,對他們的職業生涯,還是對他們各自祖國的歷史而言,這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科學家稱1932年為“奇跡之年”,因為這個年份不但見證了中子和反物質的發現,也在歷史上首次實現了人工誘導核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