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楊双子得獎致詞

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一百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一百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一百年後,今天的台灣人,也說這句話,但是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

一百年前,我們對日本人這麼說,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中國人這麼說。這一百年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面對著身邊有強大而且具備侵略性的國家。與此同時,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好像是一百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覺得自己是日本人。

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而我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臺灣漫遊錄

臺灣漫遊錄


戛然而止的夢,異鄉的華麗島

「帝國與支那的戰爭演變到現在──哎呀,未來的臺島,或許不需要翻譯家吧。」

從瓜子、米篩目、麻薏湯,到生魚片、壽喜燒,再到鹹蛋糕、蜜豆冰,小說宛如一場筵席,將青山千鶴子來臺一年的春夏秋冬,寫進這場筵席裡,有臺式小點,有日式大菜,更有多元血統的料理,比如入境便隨之風味流轉的咖哩。在次第端上的菜色中,這位小說總舖師悄悄加入了幾味,那是人與人之間因背負著不同的生命文化而舌尖異化般的,難以描摹的滋味。

小說家楊双子透過扎實的歷史研究、細密的情節與立體的人物描寫,以飲食為喻,使我們得以窺見日本帝國對待殖民地臺灣、日本內地人與臺灣本島人的種種矛盾,乃至於當年男性之於女性命運的差異,女性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意欲擁有獨立的職業身分與思考,卻將面臨的種種困難與考驗。
用「失語症」仿冒「臺灣味」:
《臺灣漫遊錄》所引發的一次關於口腔衛生的前現代道德審查

/林運鴻

在形式上,《臺灣漫遊錄》鑒借自大眾文化。類似《深夜食堂》、《俠飯》、《昨日的美食》等日劇或漫畫,該書每個章節都是一道「菜色」,佐以調劑人生況味的世情冷暖。但是細細品讀就知道,該書也揉合歐美同志異色與東洋百合薰風,兩位「千鶴」在國族大義邊緣,有意無意地耳鬢廝磨、你進我退,就算是對於戀愛酸甜向來木舌的阿宅異性戀讀者,胸中的小鹿都要突突亂撞。

儘管敘事形式來自通俗文類,《臺灣漫遊錄》所欲探究的隱密主題,卻是臺灣文學研究的最大歷史傷痕:由於新生海洋民族先後殖民於日本帝國、國府政權,因此,外來的「國語」,在文學史上數度奪去了本島的自然聲音。在日治和戰後接近百年時光裡,寫作者的最大困擾都是,中央文壇並不傾聽本土語言。

也因此,本書隱喻地將「如何傳遞正宗臺灣滋味」這一口腔衛生問題,從聲帶轉移到味蕾。

重現少女的台灣,少女的華麗島
專訪楊双子《花開少女華麗島》
訪談時,楊双子(本名楊若慈)將雙胞胎妹妹楊若暉的遺照放在桌邊,彷彿讓她隨側聆聽。隨著訪談進行,我才明白,從長篇小說《花開時節》到甫出版的短篇合集《花開少女華麗島》,若暉的身影一直都在。
......除了以詳實的史料做為小說基底,楊双子更善於描摹女性之間曖昧而節制的氛圍,矜持的女性們,壓抑著無以名之的情感,小說總是點到即止,讓風吹過,讓水流過,嚴守著百合的界線。
楊双子相信,百合這個類型有其現實的力量。她分析,在娛樂文本中,女性角色的作用通常是戀愛,或當成男性的獎品,女性之間的關係相對貧乏,通常僅在競爭(男主角),「但女性的情誼應該有各種可能,我覺得很多感情無法用言語定義,可能參雜了喜歡、羨慕、嫉妒,未必是愛情。」由此,楊双子寫作百合還有一個企圖,「如果我們可以在作品中看見複雜或深刻的女性情誼,說不定也可以開拓現實生活中的想像。我想,創作百合、論述百合應該有助於解放女性。」

...繼續閱讀


第一本全方位研究台灣百合文化與其迷群的專書

在ACG成為重要產業的同時,BL作品屢屢躍上台灣的書店暢銷排行榜,可以見到不少文章與專著在探討研究ACG文化中的耽美類型文化與迷讀者(腐女),但卻鮮少人專門研究另一個ACG領域——百合與百合迷群。

二○一四年若暉自言本書的出版目的,在於與百合迷群同樂,實際亦是以書化身一朵綻放之花,傳播百合芬芳。十年後回首更能確知,本書也如百合花種,以一己之身記錄迅速起滅的迷群文化演化過程。ACG界當中,特別是百合迷群間討論百合定義,十之五六必然想起本書,並且將本書作為基礎,得以開展更新進的文化觀點與論述,無需反覆重述起源——就此而言,本書也是一支火炬。

二○一五年癌逝的若暉已無從再為百合文化發展新增論述,卻永恆為迷群保留著一朵盛放如花的艷焰,隨時等候另一支火炬前來接火。


────────────────────

跟著楊双子遊走日治時期的臺中,也走入少女們努力綻放的青春花朵!臺灣歷史百合小說家楊双子繼《花開少女華麗島》之後,再度推出短篇小說集!那是怎樣的情感,讓人甘願付出一切,是對命運的抵抗,還是單純地順從自己的心?以鬼魂之姿現身的詠恩,與英子之間是怎樣的因緣牽絆?

────────────────────


────────────────────

2019年第10屆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少女漫畫獎雙獎得主 星期一回收日,攜手楊双子打造百合漫畫新視野。4個故事,4段感情,可能只是人生的插曲,也可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足跡,但毋庸置疑的,都是值得珍藏的真摯情感。書末特別收錄了星期一回收日加畫的番外篇,利用數頁的篇幅將4對主角們串聯起來,構成簡短卻有趣的故事。

────────────────────

這都是故鄉,這都是「我們」

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
在阿嬤親手蓋起的水泥厝裡,
我們是彼此又愛又恨的戰犯。

家,是保留生命刻痕最多的所在。一個破碎離散的亂世家族,人人有戲分。

楊双子的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那裡蛆蟲爬壁,監護人恆常缺席;時有債主上門,珍貴的熱湯泡麵也得充當武器。記憶裡的頹敗老屋,說來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家族故事。但雙胞胎最好了,一本書兩人看,飢餓藤條一起挨,電動關卡一起破。爸媽都在家,到爸媽都不在家,永恆是彼此的依靠。

但家是什麼?永恆是什麼?直到妹妹離世,我們變成我,日子如同宇宙失衡,才知生命裡的迷宮彎彎繞繞,唯消逝逾恆……

「溺水是很安靜的,望周知。」


────────────────────

「歷史有味,飲食難忘!」,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寫給每一個貪嘴饕家們的台中飲食漫遊錄,爬梳二十道街頭點心的身世來歷,以舌尖味蕾刻下這時代的味覺印記。本書以「讀飲食,呷歷史」為目標,以熱衷研讀台中歷史的愛吃鬼a.k.a.潛心踏查街頭飲食的吃客之姿,爬梳老台中百年薈萃交織的酸甜苦辣鹹。

────────────────────

四維街一號

四維街一號


────────────────────

日常療癒X女子宿舍X日式老屋X料理美食,一部以「西區四維街日式招待所」為舞臺的青春女子群像劇!隨著一本百年食譜的出土,芋泥羹、生燒雞、煎春餅⋯⋯一道道賦予新滋味的日治時期臺灣料理,不只刺激著現代人的味蕾,也牽動起她們內心的情感線索,緩緩揭開這棟老屋裝載的歷史祕密。

────────────────────

吳曉樂 / 屬於你的傷口,你不能否認
讀《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吳曉樂 / 屬於你的傷口,你不能否認

陳又津 / 楊双子的心,是一座純真博物館
讀《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陳又津 / 楊双子的心,是一座純真博物館

朱宥勳/點心就是點心,既不高大也不卑微
讀散文集《開動了!老台中》

朱宥勳/點心就是點心,既不高大也不卑微

跨界文本 ‧ 台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