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磊寧作品

通往書寫歷史新時代的路線圖

從巨大的檢索字盤,走到現今的「超書寫」快速輸入

《中文電腦》是第一本探討數位時代中文發展史的書籍,以跨越十五年以上的研究為基礎,追溯了電子化中文從二戰結束誕生後,直至今日的繁榮發展過程。這部作品基於口述歷史、實體文物及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幾十家館藏檔案。描述了包括IBM、中國中央新聞社、RCA、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美國陸軍、五角大廈、蘭德公司、英國電信巨頭Cable and Wireless(大東電報局)、矽谷、台灣軍方、日本工業界,以及中國大陸的高層智庫、工業和軍事機構中,那些古怪且精彩的人物故事。」

墨磊寧帶領讀者回顧了中文電腦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了電子中文輸入法──使用字母數字符號生成漢字的軟件程序──的發展,以及它們對中文書寫方式產生的深遠影響。他展示了中國和非西方世界是如何──為了個人電腦革命而不得不發明的超書寫技術──將西方電腦從深刻的偏見中「拯救」出來,使其能夠在美洲和歐洲以外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以物件為引,對西方文明的抵拒與超越  


不同於其他技術文明,只要引進或稍加改良就可使用,打字機作為語言文字訊息的效率工具,根本上是以拼音文字系統做設計,如何將漢字系統,轉換為鍵盤上可快速使用的技術性拆解,需要耗費龐大資源投入。

中文打字機的命題,是以象徵性的技術工具,具體而微地闡述中國對西方文明的接受、抵拒與超越等文化心態的敘述。延續中國清末以來對西方技術文明體用之辯的延伸,本書陳述的不僅僅只是一個當代技術故事,作者運用大眾文化資料,組織與挖掘人們看到卻沒想到的事,從疏漏的縫隙中,建立一個龐大的文化圖像,凸顯當代漢學家最擅長之事。邀請式的寫作策略,像是不斷的與閱讀者對話,引發反思,閱讀過程中會有一種挑戰智識的快感,勢必將成為同類型寫作的經典範本。

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史丹佛大學歷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史和科技史。他領導的「數位人文亞洲」(DHAsia)是史丹佛大學亞洲研究的重點項目。2018 年,他以《中文打字機》同時獲得美國漢學界的費正清獎(John K. Fairbank Prize)及列文森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的特別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備受中國及東亞研究圈高度肯定。

...繼續閱讀

-
從漢字文化圈的中心,到追趕世界的焦慮

漢字的突圍

  • 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

    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

    近代漢語的百年發展史

    如何駕馭字母思維打造的通訊工具,成為當今重要語言?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

-
從文字到語言霸權,從訊息到知識傳播

文字的演進

  • 文字的祕密: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

    文字的祕密:從甲骨文、羅賽塔石碑到表情符號,重新認識文字穿越時空的演變史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文字

    優美的字符,神祕的意義,失傳的讀音,謎樣的聯結…

    文字或許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沒有文字,就沒有我們所知的歷史和文明。但文字是如何、何時,又在哪裡演化的呢?現在我們正往符號和象徵的「通用語言」邁進嗎?作者以簡練而引人入勝的字句解釋聲音、符號和書寫文字之間的相互連結。他逐一討論世界主要的文字系統,從楔形文字、埃及和馬雅的象形文字到字母系統和中國、日本的文字,以及卻洛奇人的「字母」和北歐的盧恩文字等等。

    《文字的祕密》彌足珍貴的參考文獻,帶領讀者遍覽世界主要的文字系統。

訊息如何傳播

  •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博客來獨家燙金書衣版)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博客來獨家燙金書衣版)

    利用資訊技術來實現目標

    檢視資訊網路與資訊流,如何將我們帶到AI紀元

    就智能而言,AI不但遠遠超越了原子彈,更超越了像是泥板、印刷機、收音機這些所有過去的資訊技術。泥板能夠儲存關於稅務的資訊,但無法自行決定要收多少稅,也無法發明某種全新的稅目。印刷機能夠複製《聖經》這樣的資訊,但無法決定《聖經》要收錄哪些文本,也無法對這本宗教經典加上新的註釋。收音機能夠傳播政治演講與交響樂等資訊,但無法決定要播放哪些演講或交響樂,也無法創作演講或交響樂。AI則是能夠做到這所有一切,甚至是創造出新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從威力無窮的核彈,到無比要命的傳染疾病。

    過去的印刷機或收音機只是人類手中的被動工具,但AI正在成為一種主動的行為者,可能得以擺脫人類的掌握與理解,主動形塑社會、歷史與文化。

-
科技重塑社會,物質推動文明

科技的動能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作


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重新定位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科技進步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共蒙其利,今日我們所共享的繁榮生活,其實是前人積極爭取的結果。我們如果繼續對科技抱持盲目樂觀的態度,聽任少數人透過侵害多數人權益而致富,終將侵蝕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與生活方式。

問題的解方並非阻礙科技與新技術的發展,而是要讓更多人從科技迷夢中警醒,凝聚眾人力量,共同審慎思考科技創新的價值與方向,打造一個能夠兼顧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的社會。透過本書,作者為全人類照亮一條通往理想未來之道。

精密和自然可以共存嗎


追求極致完美主義,人類是否會忽略了這世界真實的模樣?

「精密度」的思考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捩點,如果不留意精密度,製造業便不會崛起。在其助長之下,現代生活標準近乎奇蹟似地遍及整個世界。它造就量產、電子學、電腦晶片、太空旅行、現代機械、戰爭的革命性發展,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在許多層面追求「超精密度」,是否因此蒙蔽了雙眼而無視其他具備同等價值的美好,好比古老工藝、藝術和高雅文化?我們是否忽略了真實反映世界、而非體現我們理想世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