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教養

  • ASD與ADHD共病的教養祕訣

    ASD與ADHD共病的教養祕訣

    共病的孩子也需要被愛與被肯定

    ★讀者最愛心理師王意中新作
    ★ASD(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共病教養專書

    當孩子出現共病,父母、老師及孩子本身,他們如此煎熬。

    父母心慌、無助:孩子一下子過動、坐不住,一下子又能在角落靜靜看課外書,他究竟是過動,還是自閉;老師為難、無所適從:特殊生想幹麼就幹麼,叫不動,說不聽,又不時出現惱人的狀況,讓人好崩潰。

    而共病孩子,則有說不出的委屈:我也想當父母、老師心中的好孩子,但我無法控制住自己啊。

    當特殊生在校園裡的比例越來越高,幾乎班班有特殊生。本書從ASD與ADHD共病孩子在生活、學習、人際、工作、感情、社會適應等層面,以極其柔軟、語重心長,但又提供具體可行的諸多技巧。期望大人能讓每個共病孩子,知曉自己的特質、優勢以及限制,合理地看待自己,找到未來適應這社會的強項。

過動兒家長、老師詢問度最高的書

★15項關鍵命題.54個最大擔憂

面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但老師傷腦筋,爸媽常擔心,一再地受挫更讓孩子沒了自信。

王意中心理師以其在ADHD領域豐富的諮商、治療等臨床實務經驗,從過動兒常見的十五個關鍵成長議題出發,教你重新看待這群孩子熱情又貼心的特質,抓對時機、用對方法,帶著他們躍動出美麗人生!

全方位的自閉兒教養百科全書

★8個重點方向.45個常見困惑

面對自閉兒強調「先細膩同理、再敏捷應變」,從自閉兒家長最關心的8大議題出發,從45個具體例子切入,無論從症狀特徵到行為矯治方法,甚至大人應該如何適應、調整心態,做最詳細的解說。

不僅兼顧孩子在學業與人際上的發展,也幫助大人戒除負向提醒,以樂觀正面的教養方式幫助自閉兒穩健踏出每一步,找出未來舞台!

萬萬不可輕忽孩童發展的「不對勁」

★把握早療的黃金年齡

零至六歲的小孩充滿可塑性和可能性,越早發現徵兆、抓緊時機、即時療育,孩子的發展,越有希望向前躍進。

本書為自閉、亞斯與過動氣質、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學齡前特殊需求幼兒而寫,靈活舉例,從日常進行療育。

我也不想這樣!誰能懂我的痛苦?

★情緒行為障礙專書

「情緒行為障礙」是因特定疾病及障礙,導致孩子內心和外在發生不受控的極端表現,不但情障孩子被誤會不受教,更造成家長和老師極大壓力,彼此溝通不良。

本書根據情障的病症源頭分門別類,針對情緒、行為、人際、生活與學習的常見困境,貼近孩子真正需求,切入大人最需解答的問題核心。

當特殊孩子被霸凌?

★霸凌不會自然而然消失

霸凌對一般孩子來說,已是沉重傷害,但對特殊孩子而言,因無法以言語表達,他們身心所承載的傷,更是層層疊疊、無從計量,我們大人必須為他們挺身而出。

大人的態度,深深影響特殊需求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同時,也影響其他同學如何看待特殊需求孩子。

與亞斯兒建立關係,溝通無礙

★我們好無力,如何能親近孩子?

天生的社交能力弱加上固著性強,讓亞斯伯格症孩子動輒陷入膠著狀態,常與外界變化、他人反應脫節。但亞斯特質是隱性的,往往被批評為「白目」、「冷漠」、「毛很多」、「怪胎」等,莫名遭受誤解和排擠。

與亞斯兒溝通與互動,「建立關係」最重要。亞斯兒一旦接受你,就會接受你所說的話。

更多特教閱讀

<center>✦</center>

亞斯伯格症

 <center>✦</center>

學習障礙

 <center>✦</center>

對立反抗

 <center>✦</center>

選擇性緘默

 <center>✦</center>

資優生教養

生活教養

怎麼辦?我的孩子開始說謊騙我了!

★愛與信賴的無可替代

有時孩子自己無力分辨說謊的動機,需要他最信任的父母從旁拉一把,甚至親身示範給他看。

這個時候,就請你先按住怒氣,深呼吸和緩情緒,向你最珍視的親子關係伸出溝通之手。你的真誠微笑,將鼓舞孩子卸下武裝,坦然相對,也將能讓你們擁有再一次機會,學習相愛。

有效解決孩子的不專心!

★好的專注力,讓孩子學習頂尖

孩子每天都摸到好晚,你擔心他睡不夠會影響健康。翻開書他就猛打瞌睡,一打起電動卻忘了休息。剛收好的書桌馬上亂成一團,要用的東西永遠找不到。聯絡簿又漏抄了!問他老師到底講了什麼,他只是一臉茫然……

每一件令你嘆氣連連的狀況,都只是因為孩子「分心了」。

讓孩子獨立成長,父母需要放手!

★人際力增強,孩子就開朗自信

我的孩子個性這麼溫和,在學校會不會受霸凌?會不會耳根子太軟,被朋友帶壞?容易跟同學起衝突怎麼辦?不管什麼事都PO上FB,隱私全讓陌生網友看光了多危險?

其實這些狀況,和孩子普遍缺乏「與人相處」的能力大有關係。

讀懂孩子心,衝出第1名的競爭力!

★資深親子心理專家親授

好成績不是罵出來的,學不會也不等於不認真。你的理解、引導和欣賞,才能激勵孩子主動出擊!

其實,孩子並非不認真,而是心裡少了一點動力。此時,指責或謾罵只會造成反效果,他需要的是了解和協助。從設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開始,幫助他儲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