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經典小說,造就臺灣新電影運動里程碑

特別收錄——
改編電影40年後,《看海的日子》續集 電影劇本,首度公開!

一九八○年代,臺灣電影界掀起了一股風起雲湧的「新浪潮」電影運動。一群年輕新銳電影導演從文學作品汲取靈感,創造出嶄新的電影語言和敘事模式,完成劃時代的電影美學革命。

此一時期,最為重要的便是黃春明的小說。

黃春明擅長將底層人物的悲哀與喜樂、既卑微又尊嚴的眾生相,活靈活現地寫出來。〈看海的日子〉刻劃委身青樓卻意志堅強不向命運低頭的妓女白梅︔〈兒子的大玩偶〉裡孩子看到父親真面目竟認不得而大哭的荒謬與哀傷︔〈兩個油漆匠〉則揭示了原住民族和老兵在現代化都市底下的扞格不適,加諸媒體的嗜血,戳穿人道和文明的表相。

〈蘋果的滋味〉裡因車禍失去謀生能力的工人阿發一家,對咀嚼到洋人贈予的蘋果雀躍不已,反諷而令人鼻酸︔〈莎喲娜啦.再見〉中被迫帶日本人到礁溪去嫖自己同胞姊妹的黃君,內在衝突在嘲諷中突顯出民族意識的矛盾︔〈小琪的那一頂帽子〉、〈我愛瑪莉〉則描述小人物在工商社會下為了生存掙扎遭受經濟文化殖民的卑屈。

黃春明以戲而不謔的筆調擁抱筆下這些小人物。儘管社會環境不斷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一貫對土地的濃厚之情和無盡的關愛。

更多黃春明作品

小說

對土地的濃厚之情和對小人物的關照,使黃春明在勾勒社會問題的面貌的同時,也讓筆下人物能在陷入命運困境時不忘展開笑容,讀之令人在感傷之餘仍不禁莞爾一笑。〈兒子的大玩偶〉裡的父親為了謀生裝扮成廣告人,回家後總是以這般打扮面對孩子,等到有天孩子看到父親的真面目時,竟認不得父親而大哭,父親拿粉準備裝扮的瞬間,彷彿為人生的荒謬與哀傷下了個黑色幽默的註腳。

<個人意見:重新愛上黃春明>

「我現在重新讀黃春明的小說,不再留心他的寫作手法(因為再多的手法,如果沒有感情,都是沒意義的),反而強烈的感受到各式各樣複雜的情緒,他的作品集橫跨好幾個年代,現在看來,除了小說本身,還多了一分懷舊的時代記憶。好比〈小寡婦〉這篇寫到美軍在亞洲時,台北陪洋人的酒吧女的事情,就十分有趣,最後改造酒吧的馬善行看出亞洲局勢,不再做酒吧,跑去做房地產而發跡,真實的令人佩服。

黃春明的作品有地氣,有感情,有愛,現在看來,他寫的,一直都是,永遠都會是,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真正的小說,理當如此。」

...繼續閱讀

詩作

  • 零零落落

    零零落落

    小說家黃春明首部詩集

    珍貴手跡原稿一次全蒐錄
    ──〈國峻不回來吃飯〉、〈戰士,乾杯!〉、〈九彎十八拐〉、
    〈蘭陽搖籃曲〉、〈龜山島〉……等74首詩作


    小說家自述:「我的第一本詩集沒有什麼中心思想,沒有共同的主題。……裡面的詩,不管長短,它們有如天上的星星,有亮的,有淡淡的,有近有遠,各自獨立。所以看起來就是零零落落,如是之故,自打自招,把這本詩集的書名叫做:零零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