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亞洲國家民主化運動浪潮先鋒

 台灣第一本光州運動專書,
以倖存者視角描述事件始末,
獲2017年韓國「萬海文學獎」特別獎。

《5.18光州!光州!》
光州事件不只是認識現代韓國的關鍵,也對八○年代亞洲國家的民主化運動浪潮產生重要影響。

書中透過事件發生當下各個人物及群眾的行動、決定、所見所聞,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以時間線及大量地圖,具體記錄下從1980年5月18日到27日抗爭民眾被特戰部隊完全鎮壓為止的事件演進。

光州民主化運動是近半世紀以來影響韓國民主化轉型最關鍵的分水嶺,本書也因此成為韓國政府進行真相調查時重要的第一手引用來源。

事件的始末

<font  size=4 color=#cc7431>每個人需要的知識座標</font>

每個人需要的知識座標


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人們,投入這場影響至今的軍事衝突

<font  size=4 color=#cc7431>日本現代史的關鍵年代</font>

日本現代史的關鍵年代


一整代年輕人為何走上革命之路?留下什麼遺產?

 <font  size=4 color=#cc7431>印尼社會噤聲的話題</font>

印尼社會噤聲的話題


由一塊塊嚴謹的拼圖,浮現這場大屠殺的臉孔

吳叡人漫長思想越境之旅的結晶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
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福爾摩沙意識形態》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與歷史問題。

「做臺灣人」這個一開始不具政治意義的選擇,為何會出現在臺灣?多數為漢族裔的臺灣人,為何在漫長的反殖民鬥爭中,萌生的是福爾摩沙意識形態,不是回歸中國,而是自治、民族自決、現代性?

 本書在「奧林帕斯山頂」的視野下,以比較的角度,帶領讀者眺望殖民地民族主義誕生的歷史,除了比較日本帝國與歐洲帝國的模式,也比較日本帝國不同時間的殖民地沖繩、北海道、樺太、臺灣、朝鮮之間的差異,最終則檢視與回應諸多民族主義理論。


 臺灣國族認同的曲折歷程  


本書橫跨日治與戰後,精心勾勒了被忽略的歷史連續性軌跡,並結合多樣史料與個體經驗,細緻還原臺灣認同從萌芽、擺盪到成形的動態過程。這段從挫折中奮起、在失望中重塑自我的歷史,絕對是我們思考當前認同議題與未來集體方向的重要基石。

歷史時間流

人們都以為歷史會一直存在,事實是一旦人們不再重返,歷史就會消失。歷史感是社會記憶與我們的每日生活產生連結的一種提醒機制。每一件當下的事,都承繼或改變過去,才成為現在的樣子。一切看似尋常的「現在」,都有不平凡的過往,而「現在」所有決定,都將影響未來。

 <font  size=4 color=#cc7431>從世界的角度書寫台灣</font>

從世界的角度書寫台灣


這個島嶼被插過逾五面旗,政權頻成為重要的歷史特色

 <font  size=4 color=#cc7431>當代歐洲史典範之作</font>

當代歐洲史典範之作


歐洲如何從二戰走出,轉型為世界各國心生嚮往的典範

<font  size=4 color=#cc7431>寫給99%的人的歷史</font>

寫給99%的人的歷史


一部有關貪婪和暴力的歷史,也是團結與抵抗的歷史

歐洲民主守護者梅克爾親筆回憶錄

 「我希望讓人們理解政治如何運作,
有哪些原則、機制存在,以及是什麼引導著我。」

《自由:回憶錄1954-2021》
她在東德度過35年,從戰後廢墟中成長,在高牆下磨練意志;又在統一後的德國走過35年,親眼見證柏林圍牆倒塌的震撼時刻。

這部回憶錄提供了罕見的視角,讓我們一窺權力核心如何運作,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個人與國家、理想與現實。她深入探討自由的真諦,闡述如何在動盪中守護民主,在挑戰中堅持信念,以及在對立日益加劇的時代中,政治行動的可能性與限制。

<font  size=4 color=#cc7431>民主島嶼的十年蛻變</font>

民主島嶼的十年蛻變


在男性為尊的亞洲成為華人民主政體的領袖,她是如何做到的

 <font  size=4 color=#cc7431>3,188天的執政全紀錄</font>

3,188天的執政全紀錄


改變日本近代政治格局、擘劃東亞全新願景的領袖人物

<font  size=4 color=#cc7431>解密政治幕後故事</font>

解密政治幕後故事


當邪惡肆虐於世,我們如果膽小懦弱,就是失職

廣大鹿野迷和登山者晉級必讀

 劉克襄掛念超過半甲子,
近年傾力注解,探索這位博物學者早期的養成。

《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
想像百年前一名十八歲的年輕人,為了自然觀察遠赴異域讀書。從昆蟲採集到高山攀爬,從生物地理學到民族學、考古學,廣博知識的養成,在這裡一步一腳印地淬鍊、孕育。

將近三十萬字的書寫,以地域分區,搭配時間軸線,從少年鹿野娓娓道起,直至1933年底次高山最終回的調查。內容涉及廣泛,每一面向皆是學問。除了直接分析,也援引當時的日籍或臺籍人物,例如鹽月桃甫、明石哲三、林獻堂、陳澄波、辜振甫、高一生、王雨卿等。透過這些人物的創作或足跡,輝映出鹿野忠雄的多元面向。


 台灣高山文學的經典巨著  


鹿野忠雄是傑出的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對台灣高山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本書是他在東京帝國大學就讀二年級時,回到台灣進行170天連續登山勘察的紀行文章,包括玉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卓社大山等山塊。書中除了文字優美的高山景觀描述外,鹿野忠雄更發揮博物學及民族學的縝密觀察與學養,忠實呈現當時台灣山地的布農族生活、動植物生息狀況,以及地形與登山路線的勘察,行文中充滿年輕人對土地的熱情與抱負,讀來酣暢淋漓。

推動時代的輪

<font  size=4 color=#cc7431>痕刻臺灣的發展痕跡</font>

痕刻臺灣的發展痕跡


北埔姜阿新洋樓守門人,廖運潘的少年成長過程

<font  size=4 color=#cc7431>以生命述說寶貴課程</font>

以生命述說寶貴課程


離開教席前的老師們,如何講授他們的「最後一課」

<font  size=4 color=#cc7431>安德森的人生自述</font>

安德森的人生自述


終其一生,挑戰時代的紀律、文化、學術和政治的界限

最視覺化的金錢秘密大解析

 全球第一本以金錢為主題的超強地圖集!
超有趣的紙上知識派對,世界局勢「錢顯易懂」。

《金錢大地圖》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金錢故事始終發生在國際舞台。
這是一本對人類財富發展的獨特圖文探索,將地理學、金融學、經濟學、社會科學與美學設計融為一體,把複雜的金融主題轉化為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敘述。

全書透過5個互補的視角、4個有趣測驗、3個可行的力量,直觀描繪全球金融史的演變──提高你的金融識讀能力,讓錢直接和你看對眼。
❶解析數百萬個資訊庫,涵蓋5千年金融資料,揭開人人渴望的「錢規則」與「錢秘密」!
❷兼具深度與廣度,由金融地理學教授與國際製圖獎大師共同打造。
❸簡單的圖表,絕妙的比喻,歷史、科技、法規,一目瞭然!

流動的不平等

中國輸出世界

憲政與極權演變的前因後果


為何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政權因經濟崩潰而紛紛垮台時,中國仍屹立不搖?

 探討中國制度和共產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和演變,並引入「制度基因」概念,研究從蘇俄來的制度基因如何與中國帝制的制度基因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且持久的極權主義政權。

中國共產極權制的大發展應當使人們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對遏制極權主義努力失敗的警告。要扭轉這一趨勢,深入理解極權主義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font  size=4 color=#cc7431>隱密深沉的中國故事</font>

隱密深沉的中國故事


一路從香港、新疆到美國,細膩描繪個人命運與大歷史的交織

  <font  size=4 color=#cc7431>所有一切由黨賜予</font>

所有一切由黨賜予


名為中國的大公司,正在舉全國之力極盡占領世界之能事

 <font  size=4 color=#cc7431>「威權平衡」能否延續</font>

「威權平衡」能否延續


中國社會與其說是「反民主」,不如說是「無民主」

<font  size=4 color=#cc7431>週邊國家因應策略</font>

週邊國家因應策略


在中國虎視下,命運相連的島嶼與國家

 <font  size=4 color=#cc7431>混亂社會的終極戰</font>

混亂社會的終極戰


清楚明瞭地理解,我們腦袋裡的戰場如何被開闢的

  <font  size=4 color=#cc7431>台海軍事現況的認知</font>

台海軍事現況的認知


你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大都是謠言,建立基於事實根據的軍事常識

虛擬的現實版

進入匿名、虛擬的空間,人們總以為自己自由了,真實是→失去更多的自由。基於商業利益,人們的足跡無所遁形,以心理操控的手法,使人附著其上;而原本的現實的社會結構,在線上幾乎完全複製,且更進一步被平庸化、極化以及部落化。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以及我們自己?

《失控的焦慮世代》探討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對青少年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探討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的趨勢,並歸納出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大型科技,成為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

任何感受到科技壓力愈來愈大的人……我高度推薦這本書;每個人都該閱讀。它將改變社會的遊戲規則。

摧毀世界的文化活力


為什麼一個推崇個性與多元的世界,正在喪失美感與品味

平臺所使用的演算法,會使人們只看到最受歡迎的內容,而這些被演算法篩選過的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套路或特徵,創作者們為了流量,只好趨之若鶩地製作同樣類型的作品。

當人們的偏好於是變得越來越一致,文化也變得越來越無趣扁平,可以快速理解享受的產品大行其道,需要時間心力細細品味的作品則逐漸消失。

探索或是迴圈複製


解密演算推薦機制、數據背後的文化現象

分析5億的Spotify會員數據、探索了數據告訴我們關於音樂和我們自身的祕密。

從科技知識,從文化歷史、工程技術到音樂類型的劃分,剖析串流平台與演算法如何在短短20年間重塑我們的聆聽習慣。

AI真的完美無缺?


想成為AI的主人,先了解AI底層的真相

作者穆吉亞探索AI的實際影響,驚覺AI已悄然滲透進日常生活,而它最深層的面貌,並沒有那麼亮麗。

我們應該了解AI的機制,積極參與相關法律的制定,只有讓AI的發展更加透明與包容,真正以人為本,我們才能成為AI的主人,用AI打造美好的未來。

所有一切並非免費


我們必須像「農奴」一樣辛勤勞動,才能換取「領主」提供的各項雲端服務

大型科技企業正在匯聚史無前例的龐大資金,打造屬於自己的網路雲端領地,進而獲得不成比例的現實權力。

當數位平台掏空市場,雲端租金取代了利潤,而馬斯克或祖克柏這樣的科技巨擘成為新世界的封建領主,我們這些早已離不開社群媒體、串流平台與第三方支付的一般人,就成了數位時代的農奴。

品味背後的那隻手


是個人意志的審美標準定義了品味,還是階級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品味的價值

人們鮮少討論地位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除了將階層區分視為社會的弊病,作者結合跨學科的研究與流行趨勢觀察,解讀文化偏好的誕生、品味機制的運作。

而在統整重要理論與經典個案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無論是文化作為系統的運作方式,還是文化隨著時間變遷的方式,人對「地位」的追求是貫穿一切的關鍵概念。

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我們所經歷的、閱讀的、聽到的,以及為自己所做的,會影響明天的我們。

「慣習」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由社會文化環境決定的第二天性,能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的所有行為。

慣習每個人都有,但某些人身上的慣習,能使人披荊斬棘,走出康莊大道;而另一些人身上的慣習,不僅使人無法展翼高飛,甚至成為前進的障礙。

人文經典《區判》漫畫版


老百姓就算有錢,也難以掌握上流社會的品味?

我們堅信這就是民主的展現,卻誤入了資產階級的沒說的真相—─窮人也許可以翻身,但卻幾乎不可能掌握文化影響力。

窮人跟富人的差異不僅在有沒有錢,更在他們掌握的文化資本。所以,藝術與美學,至今都還是由上層階級定義;平民階級習以為常的流行文化、穿著打扮,則難登大雅之堂,即便窮人翻身,依然是毫無水準的暴發戶。

文化社會學必讀經典


法國思想大師布赫迪厄扛鼎巨作,法文直譯版首度問世
面對品味這種研究課題時,社會學很少與社會心理學如此相似,這是支配階級與文化生產場域的鬥爭遊戲中最攸關生死的賭注之一。品味判斷結合理解力及感知能力,是「判斷力」的最高表現。

不論是學院的社交儀節或名流的規矩,都將品味視為貴族最明確的指標。若想擁有它,除了品味自身以外,別無可求。

文化的時差

直擊「政治正確」最大問題

 激進主張的進步人士們,
如何使一切都成了種族、性別和身分問題

《左膠是如何煉成的》深層的文化鬥爭,已經充分定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分析後現代主義理論創立後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的變異,特別是自二○一○年以來的發展,解釋了這些源自後現代主義的批判理論如何發展成為近年文化戰爭的驅動力量,同時也提出了一種「自由主義」的哲學方法,反制這種學術、社會行動和日常生活態度。

本書描繪了這些在過去五十年中持續發展出的各個流派,並以讀者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出它們對當代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人文暢銷精選
閱讀潮人的華麗變身

年度選書

回望與預見,找到理解世界的脈絡

回望與預見,找到理解世界的脈絡

人文社科今年不再復見因外在重大事件(烏俄戰爭、台海風險等)所帶來的集中閱讀效應,取而代之的,「破」成為人文社科的關鍵字,讀者分化、碎裂、多元的閱讀傾向,以及橫跨過去、現在、未來、論述大破大立的精采出版品,合力打破集體的迷思與想像,從時空的縫隙窺見歷史、人類、社會的真相。

從歷史泥沼脫身,再造新生共同體

從歷史泥沼脫身,再造新生共同體

首屈一指的戰後臺灣史學者陳翠蓮,從戰後至當代,以完整跨幅,加入美國影響力為第三極,補足討論臺灣戰後政治,多聚焦國民黨統治與臺灣人民抵抗的不足之處。透過政治解密檔案、國會檔案、日記、個人傳記等交叉使用,使過去散落各處資料,輔以完整敘述框架,並梳理以往未見的空白,讓讀者可以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再針對過往威權獨裁的強人統治,予以檢視,從資料與行為印證,駁斥歷史迷霧中過度溢美的評價,展現截然不同的當代史觀。

為何我們被歷史困在此處

為何我們被歷史困在此處

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兩個反叛靈魂,構築了一場長達十年的對話,他們以各自的專業,結合當代研究與考古證據,打破對過去人類史敘事的框架,輔以翻轉式的思考,引領讀者轉變觀念。比如人類的文明發展,真的如同線性一般從游牧、漁獵到農耕,或者如同兩位作者所揭示的,那是經過無數次的變換、拆除、重建制度,實驗社會型態的各種可能的反覆調整,而如今當下的社會制度是否就是最佳解方,或僅僅是一段歷史時程的過渡?這部敘述簡潔,說理明確,令人眼目一新作品,提供人們對既有知識的解放,更提供一條新的思維路徑,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可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