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研究巔峰
人物史傳的當代新詮釋
編者的話
人之所以對歷史產生興趣,其根本乃是對人的關心。就像《史記》是以〈列傳〉為支柱一般,史家在史書中貫注全心全力的,也是評傳。於是,我們著眼於不論是誰都會自然抱持的好奇心,構想出這套由著名、無名人們的評傳積累而成、進行描述的《亞洲人物史》。作為討論對象的地域,包括了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也就是足以用「亞洲」一詞指涉的整體領域。我們集結了在現代亞洲史研究中具代表性的編輯委員,經過數年反覆協議,發掘出各領域的主人翁、副主人翁,以及圍繞在他們身邊人們的關聯性,從而形成充滿魅力的小宇宙。
當我們在選定人物之際,重視的關鍵要素是「交流」。所謂交流,不限於交易、宗教、思想、藝術傳播等和平友好的事物,也包括掠奪、侵略、戰爭等激烈衝突。我們在每一卷中,針對整個地域的人物群進行鉅細靡遺的配置,並以跨越各個小宇宙的方式,將之聯繫起來;從第一卷到最終卷,大致是按照時代順序安排。透過這樣的構成,我們讓一種堪稱與縱觀式地域史迥然相異的「亞洲通史」形象,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透過這項由承繼東洋史研究深厚基礎的人們合力進行的嘗試,我們期望相異文化圈、言語圈的讀者,都能有共享的一日到來。
編輯推薦
人物這個符碼,深入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人們說到獨裁者,腦中就會浮現出幾個名字;政治語言中,被稱是OOO傳人,用以彰顯政治主張或人格特質,這在中外歷史比皆是,如孔子、王莽都曾請出「周公」作為其政治主張的模範人物。若人物進一步成為社會共同的文化符碼時,更會不斷地被召喚出來,為其召喚者所服務,添加上不同意義。也就是說「歷史人物」經常是真假虛實,混雜各種信息於一身的載體。「亞洲人物史」編輯體例的特出之處,即在此。就縱向來說,本書關注的不僅是存在中的事實,更關注人們所認知的真實,以及融為一爐後對後世的影響;就橫向來說,以單一人物為中心,並附傳其他相關人物,使讀者理解所記述的人物與其所處世界的互動,呈現豐富的時代圖景。系列透過大型的出版計畫,以跨越古今的人物選擇,呈現人物史傳的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