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
小熊英二透過考察近代日本對沖繩、愛努、台灣、朝鮮為主的「政策論述」,試圖探詢「日本人的界限」如何被設定,質問曖昧難釐清的民族與國家界限,直探文化最核心、地域最本質,擘劃出日本與其周邊地區近百年來若即若離、糾纏難解的歷史。
本書以日本戰後的民主化運動、六○年代安保鬥爭、學生運動、反戰運動,即所謂的「新左運動」為中心,總覽五○到七○年代的日本社會運動,從中思考對日本公民社會的正面與負面影響,並從六○年代「探尋生活方式」的思想軌跡出發,試圖探索「公民力量」的泉源究竟是什麼,提供台灣借鏡。
本書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最知名的小說經典。一部設定在六○年代日本學運時代的東京少年故事,主角與兩名女子的愛情物語,一個有著恬靜形象、另一個則有旺盛的生命動力,村上自己曾說《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有著「激情、寂靜、悲哀」的愛情故事,一部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
本書是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的首部自傳。坂本龍一在敘述自身的過往時,雖是本著個人的記憶,但字裡行間讀者仍可深刻感受到交織其每段人生的音樂和歷史氛圍,如六○年代末曾經歷日本國內的學潮與左派抗爭,西洋音樂的解構與變革,目睹911的恐怖攻擊,以及地球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他近年來積極以音樂投入環境保護和推動世界和平等工作。
本書是撼動日本學運世代的青春回憶錄,作者川本三郎在六○年代是一個初出茅廬剛跑週刊新聞的新人記者,多年後,他在雜誌專欄描繪當時社會浪潮,讓這本作品成了六○年代的最真實見證。本書在日本感動無數後輩文創名家,讓山下敦弘、向井康介、西川美和、野田秀樹、松本大洋等人推崇備至。
沖繩戰是沖繩人不曾淡忘的歷史記憶,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徒隊,走上戰場的恐怖經歷,書中都有寫實而細緻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