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早期親子共讀的重要性 ❞


親子共讀不僅僅能增加親子關係的緊密性,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更能在共讀過程中提供大腦多感官的刺激,有效活化神經和幫助神經網路連結,時常親子共讀能有效提升聽覺語言認知能力,包含語言理解、詞彙的豐富性·情境理解和文字學習等,更可以增進孩子的專注力。

閱讀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後天學習的!早期親子共讀的經驗,將決定孩子未來對閱讀的喜好程度!所以從小培養興趣和愛好,未來在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更無阻礙。

早期親子共讀重要性,更是因應學齡前的大腦可塑性最強、大腦神經的活動生長最顛峰時期,用共讀和陪伴的方式,提供大腦整合的能力,促進成長的穩定性。

資料參考:《孩子,陪就對了!》

親子共讀圖片

❝ 親子共讀的方法及重點有哪些? ❞


1. 以「互動」和「陪伴」為主!不只是當唸讀機!
透過誇張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吸引孩子,過程可以停頓、等待定回應孩子,互動的方式為主。

2. 挑選孩子喜歡的內容,引起孩子的動機和興趣。
3.依照年齡選擇適合的讀物!請依照孩子的認知發展依序選書以及互動方式!
更貼近大腦的發展,有利於刺激大腦學習。

4.從圖片開始再到文字。是因為視覺影響是大考最容易記憶的部分。
可以先手指向單一圖引導孩子口語和注意細節開始,再慢慢串聯故事因果。

5.適時的停頓,等待和觀察孩子的反應。
孩子可能常常會有一些童言童語,這時候可以不用順著故事說下去,而是配合孩子感到好奇的地方,給出回應,再進一步引導。

6.肢體吸引孩子注意力,增進互動性。
當孩子開始對於活動產生興趣時,大人便可以用肢體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進社會互動性!
可以用問答輪替的方式互動,即使是年紀較小尚未發展口語的寶寶,也可以使用此浮誇的音調和動作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等待和鼓勵他們用動作、表情、聲音來回應你。

7.視孩子的活動量調整親子共讀時間。
對於活動量較高,坐不住的孩子,可以嘗試在睡前或是動態活動後進行,將大腦過多電力釋放後,更容易專注喔!

8.書籍能讓孩子隨手可得
在孩子的遊戲範圍,擺放滿滿的繪本書籍讓孩子隨手可得,打造書香的環境!
盡量讓每本是整齊可以看到書風的擺放喔!
資料參考:《孩子,陪就對了!》

❝ 學齡前親子共讀書單選購要點 ❞


1.年齡,依照其發展年齡做挑選。
孩子的大腦不適一蹴集成。而是持續性的成長,請依照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去做挑選。
然而如何分辨和了解孩子的認知年齡階層?
A:可以參考專門醫療院所的早療評估中心所提供的資訊!或是各縣市有相關家庭教育中心,可以諮詢詢問!
或是來本親子教養相關書籍也是很好的辦法喔!
2. 材質
0~3歲動作發展和控制都尚未成熟,建議可以尋找「堅固耐用」、「圓角設計」、「厚頁」等方向來做選購。
3.種類和豐富度
建議可以依照孩子有興趣的書籍和圖片去做選擇,並且給予多元類型,讓孩子有機會接觸不同種類的書籍。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一歲前共讀書單推薦


❝ 1歲前閱讀行為:玩書期 ❞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就是遊戲,書本及是玩具,喜歡啃咬、搬書、一直翻書,甚至是撕書都是正常的行為。
讓孩子主動透過身體去探索環境,是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 "黑白圖卡、視覺圖卡" ❞


0~3個月,最推薦"黑白圖卡、視覺圖卡"
嬰兒視覺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他只看得清楚大約20公分的距離。不宜給孩子太色彩亮度太鮮豔的圖卡。建議以黑白圖卡為主喔!
而視覺發展順序從偏好從人臉→黑白→單一色彩。可以待孩子長大一點再慢慢給予不同的書籍閱讀!

活動重點在於給予幼兒最適度的視覺啟發!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注意力十分的短暫,甚至是10秒內!當孩子失去興趣我們也不要勉強!
別忘了,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閱讀! 讓孩子快樂充滿好奇,才是我們首要之目的!

資料參考: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 新手媽媽的必備的玩具之一! ❞


布書滿足孩子抓握啃咬的探索需求,刺激觸覺發展!
寶寶在探索世界的初期,喜歡用各種觸覺感覺去探索,
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丟看看、咬看看、抓一抓...等等方式。
而布書柔軟的材質讓寶寶可以安全地翻閱、啃咬、探索玩耍。玩髒了又可直接水洗!

資料參考:《孩子,陪就對了!》

親子共讀圖片
洗澡書讓寶寶在泡澡時也能學習與探索,是結合玩樂與學習的完美工具!

2歲前可以讀什麼呢?


❝ 用遊戲來陪伴孩子,刺激大腦發展 ❞


我們與孩子的互動經驗,都會塑造孩子的大腦,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心智的運作方式!
讓閱讀變成一種樂趣和遊戲,而不是學習。
當閱讀購好玩,學習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讓我們一起挑選好書,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增進親子互動!

資料參考:
《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 《孩子,陪就對了!》
感官書:一本能夠刺激寶寶視覺、觸覺、多感官遊戲繪本。

提供多感刺激。
讓寶寶盡情用手觸摸、用眼睛觀看,探索不同材質,孩子在翻閱玩弄的過程中記得多種感覺,增加體驗經驗!
不限制玩耍方式,讓孩子成為發起活動的領導者。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多去接觸和玩耍,說不定能玩出意想不到的方式呢!

超多互動遊戲!

這本書的書頁可以層層堆疊,也可以從平面延展成立體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甚至上下顛倒著看也行。讓寶寶盡情用手觸摸、用眼睛觀看,探索顏色的混合與光影變化,他會看到紅、黃、藍不同顏色花朵的倒影,也會驚喜地發現鏡中的自己。更多有趣的玩法,等著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發掘!


❝ 輕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翻翻書的魅力❞


在孩子自行掀起摺頁時,他更特別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孩子也無形中認識了不同的動物及生活物件。


別小看『翻翻書』哦!它不僅能吸引小小孩的注意力,還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力!
作者:寶妹

同學一邊翻著《小波在哪裡?》一邊嚷嚷這本書有什麼好看?我回說:「你看不懂嗎?這本書超有趣的。」說完,我和小妹妹玩起遊戲──用雙手遮住雙眼,說著「找不到找不到」,再將雙手移開,說「找到了找到了」。小妹妹不停地咯咯笑,玩了數次後,她還會主動地將我的手扳開,再大叫一聲「哇!」。

...繼續閱讀


❝ 遊戲書:多元遊戲玩法,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增進生活認知❞


透過操作遊戲增進認知。寶寶可以在推拉操作中,學習到指物,名稱命名等。
是很好一起親子互動,且適合反覆操作書籍,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翻書的樂趣!


❝ 用韻律提升語言認知能力! ❞


聽覺系統相較視覺系統的發展更早,打從在胎兒十,寶寶就可以聽見聲音。而嬰幼兒更是聽覺系統的重要關鍵期!
多聆聽音樂和兒歌能促進左右腦的整合,甚至影響日後認知學習能力。
孩子在1歲開始已經可以隨著音樂舞動,透過音韻繪本,讓孩子感受音樂之美。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寶寶的兒歌啟蒙書

★只要手指頭輕輕一按,音樂隨點隨放!

0 ~ 3歲是孩子學習說話以及自理能力的重要時期。藉由好聽、好唱的兒歌,不僅能滿足孩子說說唱唱的渴望,也能增進語文的敏銳度、豐富字彙與語文表達能力。


❝好玩又有趣的有聲書 ❞


圖案色彩鮮豔,吸引孩子的興趣。只要用手指輕輕按一按,就能聽到最真實的音效,
不但能訓練手眼協調,還能刺激聽覺發展,培養孩子對音律的處理。

3歲前可以玩什麼?


❝2~3歲的認知發展 ❞


1.指認及命名物品。2.配對顏色及形狀。3.聽懂並執行2~3步驟的活動。
推薦可以設計遊戲互動時間:
圖形對對碰:可以透過邊讀邊學顏色和圖形,並實際給予真實物體,讓孩子去指認並說出。

資料參考: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繪本

整本都在找小金魚,孩子找到時都會發出「啊!」的聲音,無敵可愛。考驗孩子的觀察力,訓練視知覺能力。
用一個有趣的問題,引發孩子從身邊的環境去認識形態和色彩。

★字卡/拼圖,好玩又可以增強認知的選擇★

❝ 3歲前適合透過模仿來學習 ❞


孩子的學習是透過模仿而來,進而了解行為的意義,最後逐漸社會化的過程。
而透過模仿不但能增加孩子社交互動性,也能從中融入更多活動,讓孩子從玩中學。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5歲前可以讀什麼?


❝ 讓我們先了解4~5歲的孩子 ❞


4~5歲的孩子已經能完整的描述出自己的意見或是聽到的事情,也開始能理解較抽象的概念,像是時間和檢的的符號等。所以有時,孩子會像個小大人說出讓我們啼笑皆非的話。
但是在這一個階段,孩子心理發展認知依舊是以自我中心為主,對於規範理解較不完整,雖能意識到有規則,但實際執行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而可能忽略他人。
所以這時家長就需要事前和孩子好好說清楚規則與自己的想法喔!也請給彼此多一點耐心溝通學習。
此時孩子的發展雖然像個小大人,但對於情緒認知及控管都尚未成熟,因此可能需要大人多一點耐心等待以及鼓勵喔!

資料參考: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6歲前讀什麼?


❝ 5~6歲的認知語言能力發展❞


5~6歲的孩子正屬於學齡前的最後階段,基本上基礎的認知,包含顏色數數等都已具備。
語言方面,也更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此階段是專注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時期。
可以給予孩子有因果關係或是簡單又情境的故事繪本作選擇,讓孩子能透過閱讀,提升專注力和了解因果關係。
此時,在親子共讀中,家長可以嘗試開放式的問題,向孩子提問故事的情節。練習孩子的語言組織和邏輯思考能力喔!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 1歲前閱讀行為:玩書期 ❞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就是遊戲,書本及是玩具,喜歡啃咬、搬書、一直翻書,甚至是撕書都是正常的行為。
讓孩子主動透過身體去探索環境,是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

資料參考: 《孩子,陪就對了!》、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