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選3本7折

  <font  size=4 color=#0077d9>歷史</font>

歷史

 <font  size=4 color=#0077d9>哲學</font>

哲學

 <font  size=4 color=#0077d9>社會議題</font>

社會議題

威權基因

中國為何撐下來

 以「制度基因」解析中國,
解釋中西憲政發展與極權演變的前因與後果


《制度基因》
討論中國共產極權制的大發展,應當使人們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對遏制極權主義努力失敗的警告

分析共產極權主義意識形態在歐洲興起,並在俄國的制度基因基礎上產生出極權主義制度。然後分析中國帝制制度基因的起源和演變,著重這些制度基因如何與蘇俄共產國際引入到中國的共產極權主義制度基因相結合,使中共得以在中國建立極權制。

接著討論中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制度變化,分析在蘇俄極權制度基因和中國傳統制度基因的基礎上,如何產生出中國特色的區域管理的極權主義制度,以及這個制度如何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獲得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挽救中共,而且使中國成為極權主義超級大國。
 <font  size=4 color=#0077d9>馮客揭破中國經濟神話</font>

馮客揭破中國經濟神話


被高估的改革開放,被誤判的中國共產黨,人民如何被壓迫?

  <font  size=4 color=#0077d9>科技資本加劇不平等矛盾</font>

科技資本加劇不平等矛盾


從農民工到科技精英,窺見低端與高端的希望、幻滅和掙扎

 <font  size=4 color=#0077d9>中國當代史關鍵之人</font>

中國當代史關鍵之人


橫跨毛澤東、鄧小平,理解從「改革開放」到再建法制的動盪

  <font  size=4 color=#0077d9>我們面對的不只是習近平</font>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習近平


獨裁之網背後的利益輸送,揭開21世紀威權運作的根本邏輯

《外交政策》2024年度推薦

 公關遊說業逐漸黑化成「外國代理人」
點滴侵蝕全球民主制度。

《外國代理人》
「遊說」講究洞察先機,造局造勢,卻成為外國勢力的最佳滲透點。

作者專長研究非法金融、外國遊說議題,因此切入視角特別,以公關產業為角度,解析他們如何操弄國家運作,進而改變全球民主的運作規則。,剖析遊說組織如何濫用美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試圖規避外交和透明度等問題,操縱國家政策和國家安全,他們如何在國會大廳穿梭,甚至滲透到政府組織。

不僅爬梳一戰以來政治遊說產業的誕生與擴張,也探討法規面的問題。獨裁極權國家,正透過這樣的手段,試圖在世界各地操弄影響。這些人不是間諜,但他們卻正在傷害民主運作。


 中國致力成為媒體與資訊的超級強權  


分析中國如何將自己打造成媒體的超級強權之外,也將說明這樣的媒體影響力如何與其他形式的影響力合併運用,施加在東南亞、台灣、澳洲、紐西蘭,以及美國和其他各國之上,中國的媒體、資訊和政治影響力操作仍然會持續擴張與調整,以便輸出北京當局的政治模式以及鞏固中國共產黨的統治,進而破壞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人權狀況與民主生活。

國家護城河

給臺灣的良策建言

 讓1百公里寬的台灣海峽
,成為阻絕中國的「護城河」

《沸騰的護城河》
本書準確地闡述了我們如何阻止中國獨裁者正在策畫的災難性戰爭。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明,與美國、日本將軍、澳洲前國防官員、等全球知名軍事、政治領袖及學者攜手,深入闡析中國解放軍入侵或封鎖台灣將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對世界經濟、半導體供應、印太安全,以及全球民主國家將造成難以估計的嚴重影響。備戰才能止戰!台灣、美國、日本、澳洲及歐洲等盟國應立即起身行動,協同制定一套強而有力的可行軍事戰略。
  <font  size=4 color=#0077d9>橫跨80年台美關係之作</font>

橫跨80年台美關係之作


美國國際關係專家,從臺灣近代史出發,看當今臺海局勢

  <font  size=4 color=#0077d9>專制與民主的技術之爭</font>

專制與民主的技術之爭


AI引爆的全球新冷戰,人工智慧如何成為大國博弈戰略

  <font  size=4 color=#0077d9>超前預言經濟武器化</font>

超前預言經濟武器化


貿易戰只是開端?揭發從光纖電纜到金融系統的經濟武力!

  <font  size=4 color=#0077d9>民防必學戰術指南</font>

民防必學戰術指南


作者曾任日本自衛隊,解析29場著名戰役,教你如何思考戰術

成為臺灣人

對臺灣的提問與回答

 習以為常的臺灣史敘述,
其實潛藏著哪些濾鏡?

《臺灣史是什麼?》
身為臺灣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吳密察的學術生涯幾乎與臺灣研究同步發展,他既是站在前線的研究者,也是臺灣研究的觀察者。本書透過作者精挑生涯發表之研究,以「臺灣史是什麼?」為核心主軸,重新組織編成。

書中先以通論的視野描臺灣史的輪廓,其次再以專題研究檢視豐富的史料,為臺灣史中的重要問題提出新解,最後則對臺灣史之「通俗說法」與、「誤說」,提出不同解釋。作者主張臺灣自十六世紀以來,持續受到不同帝國的影響,臺灣與諸帝國的交鋒,才能真正構成立體的臺灣史。


 第一本站在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台灣人四百年史》這部不朽鉅著,是第一本站在被殖民、被剝削、被壓榨、被屠殺的台灣人立場,寫出「台灣民族」的歷史發展及「台灣人意識」的形成過程的著作,截然不同於一般的台灣史書籍,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及實踐性,因而問世時間越久,越是確立其無與倫比的經典地位。

  <font  size=4 color=#0077d9>政治學者吳叡人漫長思想</font>

政治學者吳叡人漫長思想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是從何而來的呢?

  <font  size=4 color=#0077d9> 陳翠蓮勾勒台灣認同軌跡</font>

陳翠蓮勾勒台灣認同軌跡


從日治到戰後初期,關於希望與失望,臺灣國族認同曲折歷程

 <font  size=4 color=#0077d9>荷蘭作者筆下的台灣史</font>

荷蘭作者筆下的台灣史


罕見由鄭成功的身世開始,生動還原十七世紀的福爾摩沙群像

<font  size=4 color=#0077d9>從他者足跡看見台灣</font>

從他者足跡看見台灣


九處歷史遺跡,九篇台灣的世界史,多元已是我們的基因

  <font  size=4 color=#0077d9>鹿野忠雄的台灣自然探查</font>

鹿野忠雄的台灣自然探查


劉克襄傾力之作!百年前鹿野忠雄,走入台灣山林傳奇

  <font  size=4 color=#0077d9>臺灣史上首度記錄的民族</font>

臺灣史上首度記錄的民族


從自己的族群視角,努力找回這片土地上的西拉雅人文化足跡。

  <font  size=4 color=#0077d9>臺灣與老兵的時代歷史</font>

臺灣與老兵的時代歷史


無論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中國的老兵,讓我們省思動盪的歷史

  <font  size=4 color=#0077d9>關於國族認同與焦慮速寫</font>

關於國族認同與焦慮速寫


金馬」為何重要?想了解台灣身世,務必從金門、馬祖開始。

幻象真實

首次繁中文全譯本

 我們以為的真實,
其實是流水線產的合成品…。

《幻象:偽真實的預製時代》
歷史學巨擘布爾斯汀最具先見之明的預言經典,全面剖析大眾傳媒現象,探索媒介發展與公眾觀點轉向,啟發「假新聞」探討及無數傳播學與流行文化研究。

本書的經典價值,不僅僅在它的預示性質,更在於它深刻的紀錄了60年前對美國大眾文化的趨勢剖析,這些趨勢經由不斷演化疊加,成為我們現在的日常。我們透過經典所看見的,不僅是起點,更提醒人們從中思考檢視,我們是如何一路走到這的。


 當代必讀的媒體批判經典  


拋棄過去書寫文字所呈現的邏輯思辨,我們變得更容易決定,但也更為輕率。我們接觸的資訊更多,但資訊無用的比重卻是更高。那是一種沒有質疑,照單全收的求知方式且無人倖免。然後,電腦與網路社群在二十一世紀更沒日沒夜地吸引我們的目光,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當無處不媒體、也無處不娛樂,於是,我們或將毀於自身所愛。

分裂世代

現實與想像間的我們

 一部人類追尋真實自我,
以倖存者視角描述事件始末,
不斷嘗試化理想為現實的「人設大歷史」。

《人設大歷史》
人們又是如何相信「自我塑造」能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神?

人設崩塌,這個社會大眾最熱愛的茶餘飯後話題,並非只是個人化的德行問題,它牽涉了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塑造。

本書談論展示自我的文化或觀念史,說明人類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的自己游移,並試圖影響外界對自身的觀感,將討論從嘩眾取寵或是商業性行為的道德討論脫身,進一步由哲學、歷史的角度,演示人們如何在掙脫宗教集體束縛、理性啟蒙,並轉化成打破社會束縛的自我塑造,乃至迷失於自我幻像中的漫長旅程。

那不僅僅指是人想成為自己的神的想望,更展現人們如何在受困在既定事實與自由之間,試圖用不完美的方式找出與兩者共處的方式。
 <font  size=4 color=#0077d9>網路社會史開山之作</font>

網路社會史開山之作


從部落客到TikTok,從分享取暖到成為網變現個人品牌的網紅

 <font  size=4 color=#0077d9>取消文化到底從何而來?</font>

取消文化到底從何而來?


耶穌是取消文化首位受害者?到底公審與取消傷害了什麼?

 <font  size=4 color=#0077d9>《洋風和魂》作者新作</font>

《洋風和魂》作者新作


是個人意志定義了品味,還是階級地位決定品味的價值?

 <font  size=4 color=#0077d9>左膠到底如何煉成的</font>

左膠到底如何煉成的


破解當今左派批判理論!激進左膠們引起什麼問題?很嚴重嗎?

被定義的人

臺灣世代女兒的故事

 「弟弟妹妹不乖,為何姊姊要受罰?」
「當大姊好辛苦,沒有一天屬於自己」

《長女病》
作者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又有什麼樣的處境,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了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家庭的角色,揭開那些理所當然的期待,如何造成長女症候群,讓她們在家庭與職場,總是成為過度承擔的人。


 當代的男孩與男人怎麼了  


失落、不滿、漫無目的。離群、孤僻、無所適從。這麼多男孩和男人發生了什麼事? 經濟學家悲嘆,男性勞動力參與率莫名其妙的下跌。「死於絕望」(自殺或藥物過量)的男性多到不成比例,父母看到兒子很掙扎,擔心這對他們的未來有何意義。本書探討男性面臨的緊迫危機,並提出大膽的解決之道。

  <font  size=4 color=#0077d9>性暴力的全球史經典</font>

性暴力的全球史經典


為何性暴力被賦予羞恥感?本書以「受害者為中心」宏觀爬梳

  <font  size=4 color=#0077d9>性公民權是基本人權</font>

性公民權是基本人權


「沒說不」所以是「同意」?穿透性自主和性暴力權力關係

  <font  size=4 color=#0077d9>全民都該看的平權讀本</font>

全民都該看的平權讀本


何謂男子氣概?生育還要配偶同意?男女平權不能只是口號

<font  size=4 color=#0077d9>破三觀自由性愛經典</font>

破三觀自由性愛經典


浪女一定有風險,道德有賺有賠,實踐前請詳閱說明書

  <font  size=4 color=#0077d9>AI不為人知的勞動真相</font>

AI不為人知的勞動真相


直擊AI最前線!深入訪談AI產業情境,全球不平等持續中

  <font  size=4 color=#0077d9>是誰把孩子推往地獄?</font>

是誰把孩子推往地獄?


司法少年的真實情況,正是社會對待障礙學童的縮影

  <font  size=4 color=#0077d9>有沒有不淘汰人的社會?</font>

有沒有不淘汰人的社會?


車站、地下道、公園有群無家者。紀錄無數滄桑的靈魂苦難

  <font  size=4 color=#0077d9>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font>

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


貼近底層右派群眾生活,跨越政治分歧的暖心相互理解之作

焦點注目

哈拉瑞《知識漫畫》系列


引領讀者進行一場前所未見、兼具智識與藝術的歷史探索

跟隨哈拉瑞教授的腳步,我們將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去發現那些改變世界的力量,那些力量讓我們聚集在一起,卻又常常讓我們分裂!歷史真的是由惡毒的君主、浮誇的總統和卑鄙的獨裁者推動的嗎?金錢、宗教和帝國又是如何介入歷史巨輪的運轉?

這些大哉問,就讓我們瞧瞧,是哪個歷史超人在推動文明的興衰:是隨機先生、衝突女超人、循環女超人、還是帝國女士、美元隊長、天空人?

...繼續閱讀

解讀我們所遭逢的劇變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思想家,交鋒激辯21世紀9大核心問題與解方

從經濟與社會不平等加劇、才智至上的價值扭曲、教育反向重分配、廣大勞動者失去尊嚴、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氣候變遷、大規模移民、右翼崛起到左翼的未來,9大核心問題環環相扣,帶讀者以獨特視角,深入洞察,在當今金權結構與民粹問題交織下,如何重新思考我們所了解的一切。

這在過去歷史上是看不到的。如今,新的階級衝突已經出現。這本書不僅幫你了解現在應關注什麼,更要幫你用行動去參與改變。

臺灣如何化危機為奇蹟


以經濟史、產業史的鏡頭,重探臺灣戰後發展之路

全書分為三部。在第一部,作者以石油與棉花產業為例,說明臺灣如何累積工業化初期所需的基礎資源,以及戰前遺產如何化為戰後資產。

第二部探討組裝性產業的興起,包括自行車與汽車產業及其零組件供應體系,裕隆與福特六和為主要個案。經濟發展不僅靠工廠生產,亦需知識和制度的支撐;第三部轉向經濟統計制度與現代經濟學教育在臺灣的建立。

明清史研究經典名著


岸本美緒教授立基於「地域社會論」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深入淺出地解讀地方史文獻,將目光聚焦於民眾面對變動局勢的回應方式。

藉由明清之際江南社會發生的事件或民變,解析「當時的人們為何採取那樣的行動」、「怎樣的狀況使人們朝向這個方向運作」、「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他們的社會」等問題,並從中帶出社會流動與輿論擴散、社會不安與民眾運動、陽明學流行與民眾心態,以及國家權力與民眾對應等重要課題。

社會史殿堂級著作


對於與日俱增的中國語言和文字的學術研究,注入了難能可貴的補充

本書挖掘1913年民初國語語音從研議到確立的過程,再談到二戰(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國府退守四川所實施的全國語言政策,另也探索台灣戰後日語、不同漢民族語言及原住民語言的多方角力,最後收束於探討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話推廣及相關的政治波瀾。

在作者書寫的這段歷史中,兩岸時而交錯、時而平行發展的「國語」纏結著政治考量、殖民勢力、離散族群、各地南腔北調等因素;也由於種種交互融混與作用,才形塑出今日數億民眾使用的語言。

人文TOP10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2</font>

TOP2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3</font>

TOP3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4</font>

TOP4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5</font>

TOP5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6</font>

TOP6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8</font>

TOP8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9</font>

TOP9

   <font  size=4 color=#0077d9>TOP10</font>

TOP10

精選3本7折

-
第二季推薦出版社
聯經出版.共和國.城邦.大塊.遠流.前衛.三民

聯經出版

歷史人物」經常是真假虛實,混雜各種信息於一身的載體。

「亞洲人物史」編輯體例的特出之處,即在此。就縱向來說,本書關注的不僅是存在中的事實,更關注人們所認知的真實,以及融為一爐後對後世的影響;就橫向來說,以單一人物為中心,並附傳其他相關人物,使讀者理解所記述的人物與其所處世界的互動,呈現豐富的時代圖景。系列透過大型的出版計畫,以跨越古今的人物選擇,呈現人物史傳的當代意義。

讀書共和國

以羅馬的案例而言,帝國的解體不應歸咎於外來族群,而是因為在帝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向外緣地區擴張時,促成新的邊境聯盟、新的移民,以及區域衝突,進而削弱了帝國中心的實力。
此外,新崛起的波斯也成為羅馬的競爭對手,更讓已經衰弱的羅馬感到非常大的壓力。

城邦出版集團

本書特別關注──這些大規模暴力的文化描繪對於人們理解國家現代化有何貢獻?這些經常和暴力交織在一起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如何影響人們的記憶,讓人們重新揣摩暴力行為?

國家規模的歷史暴行與個別受害者所經歷的痛苦之間的關係為何?做為歷史見證的電影和文學產生何種影響?諸多媒體如何以傳統歷史學者無法辦到的方式,讓人們接近這些實為「歷史」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