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天安門事件(1915-1989)(獨家簽名版)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天安門事件(1915-1989)(獨家簽名版)

    【胡耀邦個人生命史
    x
    中國共產黨歷史】

    從紅軍少年到總書記,重量級中國問題專家以十年完成權威傳記

    一九一五年,胡耀邦出生於湖南。十五歲加入紅軍,從長征走入延安,在毛澤東麾下歷經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成為黨內少壯派的重要成員。改革開放初期,他被鄧小平提拔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大刀闊斧推動歷史平反與政治寬容,鼓勵知識份子發聲,被視為改革派的象徵性人物。然而,他也因此觸怒黨內的保守勢力,最終在風波中黯然下台,並於一九八九年去世。他的辭世,意外點燃學生悼念與抗議的浪潮,最終導致天安門事件的爆發。

     本書作者是美國資深中國問題研究者,曾任CIA中國分析專家,對中共內部的運作有深厚的理解,本書歷時十年完成,以嚴謹的方法與同理心重建胡耀邦的一生:從革命年代的黨內鬥爭,到改革年代的希望與幻滅,層層鋪陳出胡耀邦作為「中共改革者」的歷史意義。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研究者/CIA中國分析專家深入解析

    ➤橫跨七十年的中共政治核心觀察
    從紅軍少年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一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面鏡子。書中以時間為經、政治事件為緯,系統整理其政治軌跡與思想轉變,為讀者呈現中國革命與改革過程中的關鍵轉折點。

    ➤全面勾勒胡耀邦的個人性格與政治理想
    深入描寫胡耀邦在重大歷史時刻中的選擇與掙扎,展現其作為中共領導人中少見的「良知與改革意志的化身」,揭示一位理想主義者如何在體制內行走與碰撞。

    ➤ 廣泛運用第一手中文資料,重建內部決策現場
    大量參考中英文文獻與黨內記錄,挖掘胡耀邦在黨內整風、知識分子平反、經濟改革等議題中的主導角色,呈現其與鄧小平等領導人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網絡。

    ➤ 打破對中共歷史人物的單一敘事
    大挑戰將改革成果單純歸功於「鄧小平模式」的歷史框架,強調胡耀邦作為改革引路人、而非配角的歷史地位。這個觀點不僅重估其歷史貢獻,也為讀者重新理解八○年代的政治可能性提供關鍵線索。...繼續閱讀

理想與覆滅


一生不幸的記錄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份,中國人是人類的一部份,組成這個時代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也許都在想,自己這一生為什麼而生存;為什麼而奮鬥?任何人在回憶自己一生時,是想為自己樹碑呢,還是想真實總結過去,拿出一點對人類有益的教訓以告誡後代?


無法翻過的缺頁

近距離採訪那場革命中抗爭過的人士、曾經被判入獄的人士—他們從監獄出來後,進入了一個突然疏遠了政治、左擁消費社會的醉生夢死、右抱民族主義的廉價激情的國家。這本書講的不僅是三十年前發生的一幕幕;它也是今天這個鬱悶的、壓抑的中國的寫照。


成為國家之敵

不僅只是對天安門事件的歷史回顧,更著重於挖掘1989年之後參與者的生命經驗,透過他們的人生描繪出中國政府如何有計畫、有規模地剷除任何與八九、六四、天安門有關的歷史記憶。這種集體的失憶無疑對參與者不僅不公,更是殘酷的傷害,他們曾經的奮鬥、光榮、苦痛不僅不被承認,甚至成為禁忌。


百年中國滄桑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是激起巨變的原動力,另一方面又被巨變的浪潮一一吞沒。這是中國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悲劇,而在演出過程中又隨時透露出無奈而自嘲的喜劇意味。

虛幻的構成


揭破經濟神話

「中共領導人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也不清楚該如何引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中國就像一艘油輪,遠遠看上去顯得高大氣派,船長和副手們驕傲地站在艦橋上,可甲板下的水手正在拚命地抽水和堵破洞,以避免船隻沉沒。根本沒有什麼『宏偉計畫』,也沒有『祕密戰略』,有的只是無數偶發事件,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出人意外的反轉和幕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暴政的記憶


獨裁恐怖歷史

中國共產黨將1949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了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解放後,廣大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共產黨政權建立不到十年,已經無人敢反對毛主席。


飢餓的悲劇

窮數年之功,跑遍災難最嚴重的十幾個省份,親自查閱無數公開或秘藏的檔案與記錄,訪問當事人,反覆查證,數易其稿,真實地再現了這段慘絕人寰的人間痛史,並以大量的事實和數據,條分縷析造成這場大饑饉的主因並非天災,而是在氣候正常的年景,在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瘟疫的和平發展年代裡所發生的慘劇。


政治運動的濫觴

延安整風運動是深刻影響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這是由毛澤東親自領導的中共黨內第一次大規模政治運動,也是建國後歷次政治運動的濫觴。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運用他所創造的思想改造和審幹、肅反兩種手段,全面清除了中共黨內存留的五四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


洗腦與被洗腦

詩人、學者、教育家吳奔星,1950年代在中國大陸經歷「土改」、「思想改造」和「反右」三大運動的部分日記。這段沒有經過任何粉飾的歷史記錄,還原了那個特殊年代大學教師及學生的生活場景,再現了當時中國大陸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偉哉 ! 領袖


近距觀察毛澤東

李志綏對毛從由衷敬佩到徹底幻滅的轉變,他穿過密障走入毛澤東的真實生活,親眼目睹了毛澤東濫用權力玩弄人與事,性生活糜爛,並以宣傳口號捏造個人崇拜,尤其是他漠視政策的失敗,導致廣大人民的痛苦。李志綏直指,毛澤東幕前幕後的所作所為,正如中國封建時代的帝王。

文化人親歷


學術大師群體命運

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爾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再現國難當頭大師的風骨典範。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本書三部曲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做了細緻的探查與披露,並對各種因緣際會和埋藏於歷史深處的人事糾葛、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

當代中國的形成


重量級中國近現代史

該如何理解中國崛起(威脅)這個迫切的當代議題?許多人將中國崛起看成是這四十年的事,始於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掌權,但歷史學家很清楚,中國崛起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四十年。本書作者余凱思為專治中國近現代史的漢學家,他跳脫中共民族復興敘事和中華民國史觀,以局外人的客觀眼光,對中國崛起進行長時段的考察。


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

日本學術界、知識界的「知中」學者以毛澤東、鄧小平兩位政治領袖為主角,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歷史,並將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放在晚清以來的歷史脈絡下來探討,指出新中國的建立不只是為了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而有更濃厚的民族主義成分,是為了追求「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命運與覺醒女性

若我們把女性放到過去兩個世紀中國的敘事核心,這會如何改變我們既有的理解?本書探究女性在居家與公共空間中可見與隱性勞動之重要性,及其形塑中國女性自帝制、共和民國、社會主義到崛起中資本強權的轉變過程;其二則是關注性別本身所展現的象徵作用,及其如何與女性生命與利益交織在一起。


中國革命的真實性質

19世紀末的中國,已經到了必須來一場社會革命的危急時刻,結果竟以種族革命打頭陣,以民族革命為號召,以共產革命收戰果?真正壓力所在的社會革命為什麼反而變得面目模糊?歐洲漢學界中國研究經典名著,從社會史角度切入,解釋中國革命為何發生及如何發生?

對峙的政權


蔣介石複雜矛盾的面貌

本傳記根據蔣介石未發表的日記、他在俄羅斯檔案中的大量個人案卷,以及俄羅斯收藏的、他的親友和敵人的檔案。揭示蔣介石在1920年代掌權和整個中國革命運動過程中,俄羅斯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蔣介石與美國高官的複雜關係,也揭露了蔣氏家族不為人知的祕辛、播遷來臺後的生活等,幫助讀者為蔣介石在歷史中找到適切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