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書/教科書雙週特價優惠

元照出版

本書20章,內容包括如何劃定科刑一部上訴之審判範圍,警詢傳聞例外可信性要件之調查與舉證,證人偵查筆錄與被告詰問權之辨正,檢察官如何訊問共犯被告以取證,審判長如何踐行被告與證人之隔離訊問,第三審對於罪數適用錯誤或法律見解歧異等判決違背實體法之處理,股票交易分析意見書製作者之屬性,如何命其具結。被告受無罪之判決,具保人之責任何時免除,檢察官再行起訴與刑事再審新證據之審查基準,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基準日疑義,參與人受初次沒收財產判決之第三審上訴等節。凡此,均屬目前審判實務所衍生之問題,頗具討論價值。

訴訟戰火最先集中美國,隨即延燒至英、德、法、加拿大、中國、印度與韓國,而既有著作權法難於規範AI核心爭議,例如:生成式AI產生的內容是衍生著作?AI訓練過程大量爬取資料與向量嵌入轉化是否非法複製?生成式AI前階段資料探勘之複製是否合法?使用RAG會構成侵害?生成式AI的使用者是直接侵權人生成式AI吐出實質相似的內容(AI反芻)是否構成侵害?AI訓練資料是否構成轉化性合理使用?再加上DeepSeek(爭餾技術)、GPT4o吉卜力等爭議,反映生成式AI對智財權體制帶來之挑戰與衝擊!

普通法是由法院創制的獨特法律體系,它由調整個人關係的規則所組成,例如侵權法和合同法。法律推理展示了法院在制定和適用普通法規則時使用的推理模式。這些模式包括:依照具有約束力的先例推理,從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屬權威性的淵源(比如權威論文)進行推理,類比推理,從道德、政策和經驗命題推理,例外情況,區分先例以及推翻先例。本書進一步研究和解釋了邏輯、演繹和良好判斷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本書語言文字通俗易懂,還附帶有詳盡的案例描述,對於任何想親身掌握法律推理人,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寶典。

特別公課乃是新興的財政工具,在非稅功課中占有重要地位,惟其在我國憲法與德國基本法中並未明確規定,因此常常引發合憲與否之爭議。本書以德國法制發展之經驗與成果,對我國釋憲實務有關特別公課之解釋內容加以檢討。此外,特別公課雖然散見於諸多法律中,但卻以各種名稱出現,本書以行政法院判決為基礎,討論我國現行法律中可能屬於特別公課之規定,並檢討其是否合乎憲法上之要求。近年來,在環境保護領域,地方自治團體立法收取特別公課之議題,成為爭議焦點,本書最後將針對地方自治團體立法收取特別公課之可能性,加以論述。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蘇格拉底的審判:柏拉圖《尤希弗若》、《蘇格拉底的辯護》、《克里同》譯注與解析

    蘇格拉底的審判:柏拉圖《尤希弗若》、《蘇格拉底的辯護》、《克里同》譯注與解析

    三部對話錄連貫承接,再現蘇格拉底最後的生命辯證
    中文.希臘文對照,忠實表達柏拉圖原典的語境


    本書收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三部早期對話錄:《尤希弗若》、《蘇格拉底的辯護》與《克里同》,完整呈現蘇格拉底於西元前399年去世前,從面對審判到走向死亡的思想歷程。三部作品分別以法院前、法庭中與監獄裡為場景,展開對道德、宗教、法律與政治義務等議題的深刻探討。

    《尤希弗若》從「什麼是虔敬」的提問出發,聚焦於倫理道德與宗教關係的討論。《蘇格拉底的辯護》是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自白與反擊,不僅力求洗刷自身的汙名及冤屈,亦在辯護過程中勉力勸導雅典人培養德性,展現他對追求真理的執著。《克里同》則透過蘇格拉底與友人關於逃獄與守法的對話,探討公民對正義與城邦法治的根本承諾,呈現蘇格拉底依德性而活的理念與堅持。

    這三部對話錄不僅在情節上連貫承接,更是對蘇格拉底生活方式及哲學自身的有力辯護。本書採希臘文與中文對照譯注,結合文本精讀與哲學解析,為理解柏拉圖思想與古希臘哲學之必讀經典。

台灣愛思唯爾

愛思唯爾《動作中的解剖列車》、《解剖列車-第4版 》2書79折

香港.三聯

香港為何能吸引「財神」翩然而至?除了源源不絕的資金外,他們還帶來了哪些「珍寶」?為何這些經驗老到的華商最後又會失去點石成金的神奇力量?他們的失敗又為香港帶來甚麼啟示,令香港決心改革重回正軌,成為與紐約、倫敦並列的國際金融中心?希望本書探討的八個案例有助讀者找到答案。

《藝林》半月刊,是創刊於1937年、終刊於1941年的香港影劇雜誌,內容包括專訪、影評、劇評、軼事、花絮,圖文並茂,十分豐富。《集藝成林》是《藝林》「伶星」材料的編整成果,書中四百多則材料,合起來儼然是一部「抗戰時期香港伶星影劇紀事」,對了解二十世紀烽火歲月中香港伶星活動及影劇發展,幫助極大。

五南出版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本書分上卷《原學統》、《原外王》篇,下卷《原內聖》篇/共兩卷,是熊十力論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以《周易》、《春秋》、《周官》等儒家經典為依據,綜合考辨與分析,論述孔子儒家思想的宗旨和內涵以及後世對孔子儒家正統思想的曲解比附。

熊十力作品中,《新唯識論》、《原儒》、《讀經示要》為當代新儒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