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Bluey描繪澳洲牧羊犬一家的日常,
7歲主角Bluey與妹妹Bingo靈感來自作者的兩個女兒。
作者曾想創作描寫育兒甘苦的成人節目,最終成為適合全家觀賞的節目。
當中的孩子不會學習「學科」,但他們會學習分享、玩遊戲,呈現孩子最自然樣貌


你知道嗎?
可夢1996年以角色扮演遊戲起家,
1997年推出一季動畫為了宣傳遊戲,卻意外爆紅,
電視節目第38集還破了「引發最多人數的光敏感性癲癇症」金氏世界紀錄。
皮卡丘尾巴會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當中許多寶可夢靈感來自日本傳說。

★ 寶可夢最新圖像百科(第五版)
★ 讀者五星好評!寶可夢迷必搜經典

這本全彩指南,挖掘讀者最愛的寶可夢小秘密。
探索從關都到伽勒爾地區居民和寶可夢的故事,以及小智成為寶可夢世界冠軍的心路歷程,認識他的朋友們和旅伴。
邂逅傳說中的寶可夢,精彩的戰鬥就此展開!
 


你知道嗎?
本作者想為這隻可愛小狗取名為Sniffy,但發現跟其他漫畫角色撞名才改名。
1950年史努比以四隻腳奔跑之姿登場,後來演變以兩腳走路,原型是作者養過「不受控」的狗。
史努比狗屋理有煉金術實驗室,還掛著梵谷真跡。
作者曾後悔劃出史努比7個兄弟姊妹,認為這個設定破壞了史努比與小讀者的關係。


你知道嗎?
4歲的小鼠波波是2/10誕生的水瓶座女孩,
她住在紅屋頂橘色房子裡,喜歡和4-9歲不同動物朋友出遊。
作者說波波就像童年的自己,是有點男孩氣的女孩,但正式場合會穿洋裝。

★ 雙層樓設計的立體遊戲書屋
★ 附贈紙偶和居家配件

小朋友可以跟著波波在花園蓋沙堡、在客廳畫畫、到廚房烤餅乾…玩累了,記得到波波專屬的浴室洗澡,再幫她蓋上被子好好睡個覺。洗衣機、浴缸、五斗櫃…迷你的家具充滿作者露西‧卡森的巧思,每個櫃子裡和抽屜中都藏著驚喜,等待孩子們的探索。
 


你知道嗎?
明誕生自作者朵貝·楊笙與弟弟吵架後,在廁所牆上畫下的「醜陋生物」。
故事角色多取材自作者的親友,姆明谷則來自她童年的避暑地。
作者成名後創作壓力大,曾在日記中寫道:「真想吐在那些該死的姆明身上。」

★ 歡慶姆米(Moomin)角色誕生80週年
★ 精心策畫的立體故事書,擄獲大、小姆米迷的心

這本精緻的立體書改編自第一個姆米故事《姆米與大洪水》。翻開五個精心設計配色的立體場景,和姆米一起探索黑森林、在魔法花園嬉戲、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冒險前行……
 


你知道嗎?
佩豬是5/31出生的4歲雙子座女孩,最愛吃義大利麵。
動畫最初由3位失業創作者跟親友借錢完成,
上映一年內即獲英國影藝學院獎,商品銷售額破150萬美元。

粉紅豬小妹、弟弟喬治,和豬爸爸、豬媽媽的生活花絮,以及朋友間共同經歷的趣事,擄獲全世界各角落小朋友們的心。佩佩和喬治有一點淘氣、難過就哭、開心就笑,故事中的小孩和大人經常犯下一些小失誤,沒有完美的生活,但只要面對挫折、互相幫助,就能創造出開心地跳上、跳下的美好結局,情節溫馨有趣。
年幼的孩子特別喜歡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聆聽自己熟悉的主題,本套書包含以下10個故事和一片CD(CD中的故事內容,依10本故事書的情節逐句朗讀)。


你知道嗎?
得兔靈感來自作者波特飼養的小兔子Peter,
牠會跳圈圈、搖鈴鼓,也喜歡像貓一樣躺在爐邊。
彼得兔的故事最初寫在波特寄給朋友5歲病童的信中。
在朋友建議下,波特嘗試投稿,但連續被6家出版社要求修改書籍格式與方向。
她不願妥協,選擇自費印製原版,短短數月內賣出250本,最終成功出版。


你知道嗎?
Minecraft最初由瑞典設計師打造。
2013年瑞典一所中學將其列為13歲學生必修課程。
遊戲曾叫做「洞穴遊戲」,遊戲中的一天等於現實世界的20分鐘。
龍蛋是該電玩裡最稀有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