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恨家族(博客來獨家書衣版)

    記恨家族(博客來獨家書衣版)

    未命名 1

    金鼎獎作家張友漁,繼《我的同學是一隻熊》最新代表作!

    「別人家醃製泡菜和醬瓜,我們家醃製仇恨。」

    最不願談起的,往往是最深刻的牽絆
    如果每個人都免不了恨,或許能練習感謝身旁美好的存在

    十四歲的楊吉星家裡開腳踏車店,有著年紀很大的爸媽。
    看起來和樂融融的一家三口,事實上他的家族存在著一種記恨基因,
    楊吉星的三個哥哥、一個姊姊,離家多年不相往來。
    他完全不知道哥哥姊姊是怎樣的人,也不明白他們的恩怨。

    楊吉星唯一知道的是,恨不是什麼好東西。於是,他決定自己進行「不恨任何人」的挑戰……

    金鼎獎作家張友漁細膩又真實的描繪家族之間、中學生同儕之間的情感,透過主角的挑戰過程的堅忍、努力與辯證,表面上是在探討「恨」背後的計較癥結,實則叩問如何與親人、友人,以及與自己和解。

    書中大人各有自己的傷痛與最珍視的事物,身為中學生的楊吉星和友人也經歷相似的碰撞或誤解。主角既是每個人故事中的觀察者,同時也是自我感受的觀察者。全書真實揭露各種生命片段的摩擦,溫柔呈現對各方的同理與體諒,從故事中陪伴讀者練習復原與成長。


獨家書衣介紹

由ACG創作大賽「漫畫組」金賞得主阿飄繪製

楊吉星與家人們齊聚在「洋洋得意自行車行」前,卻各懷心事,呈現「記恨家族」親近又疏離的情感氛圍。
從腳踏車店背景生活化取材,細膩又幽默的描繪主角心聲,貼近現實中學生的處境與心境。

張友漁:內在的自由

未命名 1

這部小說是從一個挑戰開始的。

那麼,就先來說說我曾經執行過的挑戰吧!

離開職場成為專職作家後,我挑戰騎單車環島,上山下海一共騎了四十六天。所有的挑戰都不容易,我也差一點就要把單車扛上火車結束我的挑戰。最後,我咬著牙撐過身心俱疲的那幾天,接下來的騎乘就一路順風了。

我也曾經挑戰永遠正向思考,但只維持了三天,作家似乎得在正向和負面的思考之間遊走,才能看見故事。永遠正向,天下太平,小說就不見了!

寫作《記恨家族》也是一種挑戰,如何把嚴肅的、沉重的話題,輕鬆拿捏,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每當我出版一本新書,就會有讀者問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你也有恨嗎?

當然有, 我是個凡夫俗子,當然也有恨也記仇。但是,一個作家如果有恨,縱使恨像綠豆那麼小,當她想把恨寫進小說裡,那麼她感受到的恨就會變成健身房裡的彈力球那麼大,才能放進所有人的國仇家恨。

當我感受到恨,我會怎麼做?

我不處理,我得留著那些恨,用來寫小說。小說寫好,恨就消失了。

討論這麼嚴肅的議題,這還是一本青少年小說嗎?

這是一本小說,而主角是個青少年,我們透過這個純真少年的心眼窺看複雜的大人的世界。

恨是一種相當強烈且複雜的情緒,是一種苦的、酸的、澀的混合的滋味,是不舒服的、是讓人痛苦的,稍有不慎,動念報復,人生也許就毀了。

人類是一種感覺很敏銳的動物,某一種不舒服的情緒出現,你細細品味它,就能知道那是什麼,是嫉妒、是討厭、不耐煩、是怨恨、是煩躁……誠實面對自己,你當然知道那是什麼。你再進一步過濾最近的生活,就更清楚為什麼會出現?什麼事把那東西叫喚出來?

關於恨,有時候是我們不想面對、不想處理,逃避它,將它鎖進心的地窖裡。你三十年沒去地窖看那東西一眼,並不表示那東西消失,那東西可以繼續待在地窖裡,但是當你看見相關事物或是讀到與它有關的關鍵字,你會再痛苦一次。

那我寫這本書是要逼讀者去打開地窖,放出那隻讓人痛苦的獸嗎?

並不是。

我想我只是寫出一些人的生活故事,讓你看見多種可能。

我們是阿星、是仕傑、是萬林,也是雨和的綜合體,我們是複雜的人類,會記恨記仇;我們也是渴望內在清朗舒爽的人類,是否能解開仇恨的結,就看你有多渴望內在的自由。

主角阿星給自己下戰帖要挑戰不恨任何人,才過了幾天就遭遇了最嚴厲的挑釁,他感受到痛苦,腦子裡浮現以牙還牙的念頭,不過他很快就想起自己的挑戰,便用老師教的「一秒轉換」的方式,試圖將痛苦從胸腔驅趕出去。

這也是我自己常常使用的方法。

我們的大腦很神奇,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不同類型的情緒,你不能同時快樂又憤怒,也就是說,你把「一秒」這個時間畫在一個框框,快樂和憤怒無法同時擠進框框裡,憤怒想進去,得把快樂踢出去。一個座位只能坐一個人;吃東西就只能專心吃,你一邊吃東西一邊唱歌會有噎死的危險;或是一邊拉屎又一邊唱歌,大腦會很混亂,接著會自動暫停拉屎,讓你繼續唱歌。這就是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的概念。

雖然哭和笑都是很強烈的情緒,但是當大腦已經處理完悲傷,接收到新的訊息,就送走了涕,把位置讓給笑。所以,當我們感到悲傷或憤怒時,試著用微笑把它們趕出去,大腦接收到微笑,生氣或憤怒的情緒就會消失,把位置讓給寧靜。

願所有的人都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