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推薦!針對1918西班牙流感,最完整、全面的解析。
對於流行疾病爆發的歷史與人類付出的代價,提供出色、發人深省的視角。
深具時代性又沒有時間性,帶領我們思索身處於這時代的我們,該如何前進而不畏懼病毒?
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小說作品!突如其來的病毒肆虐,一名微生物與傳染科專家、一名受感染的朝聖者、一名具有俄國背景的美國國安局女官員,將如何找尋病源與解藥?
氣候劇變、病毒肆虐,這個彷彿即將迎來末日的時代,叫人怎麼活!作者尋訪各地的「末日準備者」,帶來超乎想像,卻又充滿希望的旅程。
莉西代友人經營播客節目,發現聽眾煩惱的事情真不少:憂心氣候變遷、害怕西方勢力的沒落......看來末日真的越來越近,不好好搜集一些末日生活必備技能是不行的啊!
「完全變了個人是什麼感覺?」起先,蘇珊娜只覺得左手臂隱隱刺痛,爾後她的異狀越來越多頻繁恍神、莫名恐慌、動作詭異、幻視幻聽……最後終於住進了醫院。
醫院安排她做了數百項檢查,結果全部「正常」——然而她精神失常得越來越嚴重,直到一名神經病理學家接手了這個個案。這名醫生由於知道三年前才發現的某疾病,正確診斷而救回了蘇珊娜......。
為了研究精神病學標籤的合理性,八個健康的人,自願隱瞞身分、進入精神療養院,直到證明他們「神智清楚」為止,否則無法離開......。
現代心理學史上的重大轉折,與成就這些突破的人們。
當為地球環境憂心的葛莉塔11歲時,她的厭食症、憂鬱症等問題,也讓通貝里一家面臨了自己的危機......
你不一定是個種族主義者,但你絕對深受偏見影響;因此本書亦試圖對日漸兩極的辯論提出新解套。
作者常與犯罪學、人類學、社會學專家進行跨領域研究,並試圖與刑罰部門、法院合作,調整政策以突破規訓與懲罰的偏見困境。艾柏哈特博士最知名的實驗結果顯示,種族偏見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裡也隨時可見,而教育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超越偏見,讓社會更具同理心、公平和正義。
作者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異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慈愛的父母生出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思覺失調的孩子.......。
在訪查過程中,他也見識了父母最深沉的絕望、瀕臨崩潰的邊緣。這些父母原先千方百計要避免這樣的處境,卻被迫拖入原先並不願意進入的世界,然而,最後他們卻對此滿心感激──這是本書最大的謎題。
19歲那年,薇薇安被父母送往曼哈頓,與她的姑姑珮格同住。和丈夫分居後的珮格,獨立經營莉莉劇院,薇薇安因而認識了一群掙脫常規、充滿個人魅力的人物。然而當薇薇安因衝動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引發了嚴重的性醜聞,她的世界因此天翻地覆......。
她犯錯、她去愛、她冒險,擁抱內心的渴望,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來自《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作者。夢想之屋,是一座真實的屋舍也是一個隱喻,是她的身體,是她。
創傷後壓力症(PTSD)不但存在,而且還是一連串真實的生理變化。創傷會刻在我們的大腦迴路上、身體感覺中,身心俱裂的那一刻結束了,卻在記憶和神經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反覆播放,不但壓垮我們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我們對於外界以及自己的信任。
本身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在本書中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讓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
你如何去愛另外一個人、如何相信另外一個人也愛你?我一點也不懂。我以為愛就是失去。
本書是一個追尋身世的故事。知名作家珍奈.溫特森的成名作,就是她半自傳性質的小說,但一直到她有勇氣穿過種種冷漠、忽視、孤單的記憶,熬過內心惡獸的折磨,她才終於能藉由書寫來面對事實,承認自己是一個被領養的孩子,寫下這一個關於愛與失落、生命與勇氣的故事。
獨立樂團「毒害漫延合唱團」主唱Mikel Jollett,出生於美國最負盛名又危險的邪教之一錫那農教堂,這個曾是以戒毒為目的的組織,轉而成為邪教團體,在領導者的規則與命令之下,所有孩子在六個月大時就和父母分離,並移交給了邪教中實為孤兒院的「學校」。過了幾年,Mikel的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倆逃脫了邪教,但是邪教之外的生活,卻艱難又不穩定......。
在努力多年,史蒂芬妮終於成功售出首本著作,她明明應該感到高興,卻發現自己不得不面對十年前拋諸腦後的艱難過去:酗酒多年的母親,被診斷出腦動脈瘤;在她三歲時拋棄了家庭的父親,始終在戒毒所進進出出。即使在紐約居住多年,她默默回到南加州,被遺留多年的家庭問題和情感創傷困擾著。在這裡,她努力尋找答案,並不斷探索自身的家庭回憶及選擇,思考是否在這些過往中,有某些時刻,其實可以成就不同的結果……。
看著恐怖攻擊、暴力凶殺等新聞事件,這個世界似乎愈來愈血腥暴力,但事實上,如果我們拿出客觀數據比較,從過去到現在,可以發現暴力正逐漸消退。怎麼會是如此呢?
在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誘人作惡的惡魔以及領人向善的天使,多虧了政府制度的成熟、識字率提升、貿易熱絡以及四海一家的觀念普及,讓良善天使得以發揮力量。我們更能同理他人的遭遇,運用理性的力量來降低使用暴力的衝動。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亦即明智的人種。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從西元前1776年的《漢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從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從獸慾、情慾、到物慾,從獸性、人性、到神性,我們瞭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快樂嗎?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得到什麼、變成什麼?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不論何時何地往往都身處團體之中,然而,大多數人厭惡會議的原因是什麼?
人與人間的聯繫,能帶來什麼樣的療癒力量?
不想再當邊緣人?一本寫給成人的交友指南!
世界告訴我們幸福來自於實現最傑出的自我,於是,我們在生活裡奮鬥,以成績、收入、成就證明自己存在的熠燿光芒。然而,倘若已付出了所有力氣做到最好,卻在心底仍隱隱感受到一絲悵然,覺得並不如想像的心滿意足,這是為什麼呢?
布魯克斯說,這是因為關於幸福,還有另一座山。與第一座教導我們練習獨立、尋找自我的山不同,第二座山,是關於承諾與倚賴。
2010年海地大地震過後,米奇‧艾爾邦收養了一個患了難治之症的五歲女孩。他們不同的生命只交會了兩年,但使他更認識自己、家庭,以及20年前與老教授的相會......。
「我們如何為人類──尤其為女性召喚提升的時刻?因為當你提升女性,也就提升了全人類。」
你以為你早就會、但其實可能從沒做對的事:正確「呼吸」。
從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到紓解壓力與焦慮、幫助睡眠、減重、改善人際關係等,利用 冥想正念,從各方面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夾在嬰兒潮世代與千禧世代之間,默默面對龐大壓力的中年一輩,該如何離開深淵?
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科技給了我們從來沒有過的人際網絡,卻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弱化,讓每個人更焦慮、更孤單。
人們每天傳簡訊、上社群網站、以打字的方式說了比以前更多的事情,但當需要面對面交談時,卻好像失去了相處的勇氣。我們該如何享受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擺脫資訊剝奪的親密感?
遭逢外遇變局的伴侶雙方,心中總有許多疑問:我到底犯了什麼錯,竟遭到最親密的人背叛?我不知該回到伴侶身邊還是和情人離開?原諒是可能的嗎?一旦愛與信任消逝,還能重新贏回嗎?我們要如何再度擁有親密性愛?還有,在外遇還沒曝光時,應該坦承還是保密?
外遇似乎是愛情的絕症,但其實,危機也是轉機,外遇是伴侶重新鞏固感情的絕佳機會。
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分手療傷指南,讓你克服種種情關!
情路坎坷?不論是誰提的分手,今晚你都要獨自入睡了。除了以大吃療傷,你也可以選擇翻開這本書,讓它以幽默、充滿樂趣與創意的方式,陪伴你度過這段鬱鬱寡歡的時光。本書針對同一個主題,分別有「萬人迷」和「心碎者」的角度可閱讀,不論甩人還是被甩,你的悲傷,通通有解。
某個夏天午夜,道格拉斯被太太康妮搖醒說,她想離開他。眼看著十七歲的兒子就要離家上大學,道格拉斯決定好好利用全家最後一次的歐洲壯遊,重新串起一家三口的感情。
旅途中,道格拉斯不斷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會走到這個地步?在行程中,他和兒子之間的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這既是一趟道路上的旅程,也是心靈上的探索之旅,一家三口重新面對彼此,審視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1971年,希拉蕊作為畢業生代表,站在衛斯理學院廳堂裡,發表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畢業致辭。屬於她未來的光明大道,似乎就在眼前,直到進了耶魯法學院,遇到了那名叫做比爾.柯林頓的男生。
兩個人迅速陷入熱戀。就算希拉蕊多次抓到比爾出軌,她似乎都無法放棄追隨著愛離鄉背井⋯⋯這樣的婚姻她真的能夠接受嗎?不,再怎麼痛,希拉蕊也要立刻分手,走向屬於她自己精彩的政治人生!
作者的父母皆是異議作家,因對政府直言不諱的批評,多年來受KGB追捕。對他的父母來說,「自由」與「民主」從來不是空泛的字彙。他將自己家族的故事,結合對近年資訊戰遺留影響的爬梳、整理,試圖剖析「言論自由」的概念如何被某些人翻轉、反過來利用於壓制異議,帶我們走入了這個假訊息時代的最前線,探討了當現實似乎正在瓦解時,該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政治與我們自身。
這是一個謊言騙術橫流漫溢的年代:當權者嘲諷事實、輕視真相;不可信的陰謀論與意識形態重新浮上檯面;花錢買通網軍打造的假新聞與政治宣傳,充斥你我的螢幕;世俗之見取代了研究成果與專業知識;種族歧視、性別污名或厭女的鄙陋言辭,成為日常談話的一部分。
真相在當代何以變得如此岌岌可危?事實上,這般衰敗亂套在數十年前已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