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余英時先生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余英時先生從軸心突破的特殊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系統思想史的起源,並將其置放於比較文化史的脈絡之中,加以系統的敘述,重新建構出一個條理井然的歷史敘事。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對中國思想傳統提出了整體的觀察。余先生從價值系統探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並論述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討論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儒家「君子」的理想、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的相互影響,以及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的連結。
除通論外,余先生也做了斷代的專題研究,提出清代學術思想史所闡釋的重要觀念,更針對方以智、胡適深入探究,藉以說明中國思想傳統的內涵與核心。
提出「韋伯式」(Weberian)的問題: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倫理觀念對明清的商業發展是否曾發生過推動的作用?分析禪宗、新道教和新儒家,從三教的入世倫理及社會影響這一特殊角度入手,特別注意三教在入世倫理方面相互交涉的複雜過程,尤其是禪宗對理學的影響。
本書增訂收錄〈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一文,探討明清時期「棄儒就賈」的社會運動,使得士商界線變得模糊,儒家價值觀念因士商合流而開始轉向。
余英時先生以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為中心,全面考察漢代中國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對外關係,在廣泛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審視了漢朝所面臨的經濟和軍事問題,對釐清諸多近年來的史學熱門問題頗有裨益,也對了解中國歷史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如納貢體系,依據當時政治、經濟的現實背景對中國納貢體系在漢代的建立與成長,做了極其精彩的闡述。
...繼續閱讀
收錄余先生於2001年起,於自由亞洲電台擔任評論員期間發表的政治評論,展現深刻的思考,廣泛的關懷,還有他作為知識人的犀利觀察。
全書共為上、下兩冊,以主題方向分有九輯,內容批判中共建立的秩序,剖析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作風、中國社會層面的諸多議題,並評論中國與美國、北韓、日本等國的互動;另外也關切台港的民主與自由,評價中國異議人士以及當局對異議的打壓,思考世界的局勢、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異變,以及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反省。
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余英時先生交遊廣闊,一生往來鴻儒無數。本書以人繫年,魚雁往返者自師長牟潤孫、王惕吾、楊聯陞,亦有生徒如王汎森、何曉清、周保松,間有金耀基、高行健、董橋、葛兆光、陳義芝、唐啟華等多位學術、政商、藝文領域人士,字裡行間映照出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同時還原質樸、慧黠的人格本色,不僅補充余先生學思外的豐富血肉,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本期的專輯是「余英時與自由主義」,余英時先生是中國思想史的大家,對當代中文世界的人文學術以及文化意識影響廣遠。在先生去世之後,學界的紀念集會、刊物的紀念專輯,已經發表和收錄了不少追念的文字。
不過余先生對現實政治也有強烈的關懷,尊崇人權與自由,深信中國必須朝向憲政民主的方向發展。本刊此時發表這個專輯,除了致上遲到的悼念,也希望深入余先生的政治思想。
...繼續閱讀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
《人文與民主》
獨家收錄
〈接受克魯格獎講詞〉
〈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受獎致詞、接受唐獎演講全文──〈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
出版人顏擇雅特別撰文導讀 :
<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
<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