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43週年800期特刊

《天下雜誌》43週年特刊
島嶼韌性

從珍奶到晶圓,小島為何能在全球經貿、AI宇宙發光?
蜿蜒崎嶇的成長路上,韌性,是台灣人共同的基因,
融合者、開創者、夢想家、守護者等20個故事,
揭示變局突圍、打造下一輪盛世的力量。


博客來獨家★限時159元

變局突圍,再創奇蹟

花蓮地震餘震不斷,搖晃中,島上生活一切如常。歷史如地層在這個島上碰撞、沖刷,島嶼從未閃躲。
400年來,從鹿皮、樟腦、米糖茶、自行車到半導體,小小島嶼總能在全球經貿版圖發光。
韌性,是我們共同的基因,
台灣如何迎戰巨變,再造奇蹟?

當期影音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

「儘管有颱風、地震、內鬥,但島嶼上的人從未喪失仰望星空、往前走的能力。」

島嶼風光:每一個轉彎都是美景。每一個村落都有故事

重新看見台灣被低估的價値
 
文 / 吳琬瑜
 《天下》37週年慶〈美麗台灣行〉,以全媒體的方式深入研究台灣觀光,
替我們的觀光產業體檢,更提出十大深遊路線,重新詮釋台灣之美。
 今年週年慶主題是「美麗台灣行」,核心是台灣觀光。
 
去年秋天,在義大利阿瑪菲海岸的陡峭山壁上,望著地中海的波濤拍打岩壁,
那裡有翠綠橄欖樹、空氣飄散檸檬與柑橘芳香。但我的心思飄到了家鄉花蓮,那裡也有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清水斷崖,完全不亞於義大利,但為什麼所有的價格都是數倍的差距。為什麼我們如此低價?

回到台灣後,開車回鄉,從蘇花公路進入花蓮的第一個景觀是水泥廠,是我們選擇了開發水泥業作為經濟成長的動能。
 
沿著海岸公路一路開往石梯坪,也是花蓮民宿業者最密集的地方,有著絕佳背山面海的視野。
但一轉彎,突然看見藍頂白牆的「巨物」。花蓮海邊為何橫生一個希臘式建築?那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地理、人文缺乏認識。
 
花蓮就如同台灣其他縣市,有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等不同族群。有日據時代第一個移民村位於吉安鄉,有國共內戰遷居來的大陳一、二村。每一個轉彎都是美景。每一個村落都有故事。

...繼續閱讀

《微笑台灣》 品味台灣的N種路徑
2001年天下雜誌發行《319鄉向前行》特刊與100萬冊「鄉鎮護照」,帶動百萬人行腳鄉鎮風潮。自此,《微笑台灣》成為台灣深度旅遊代名詞,探訪每個角落,堅持在地品味與美好生活,發掘旅人感動的片刻。 《微笑台灣》目前發行季刊雜誌、網站集結超過200位在地專欄作家,並擁有39萬FB粉絲與Line、IG等社群媒體,持續帶領讀者進行深度旅遊,以最在地的觀點,推動台灣旅遊升級。 過去,我們走進台灣每一個鄉鎮,與家鄉有了第一次接觸。 現在,我們發現台灣每一個故事,讓家鄉與生命重新連結。

來一趟高知識含量的見學與見識之旅

知識型旅遊時代來臨!

過去我們少用產業脈絡去理解地方,但產業發展卻對地方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而且對旅人而言,一切都是這麼新奇有趣!造船廠、打石場、陶瓷廠、製材廠、菸廠⋯⋯像是一座座大型遊樂園,不同領域有各異的產業文化和美學,吸引著求知若渴的旅人。

當然,產地不一定需要發展觀光,但觀光能夠成為行銷地方品牌的一種方式。
有些產業就算因為大環境的改變而消失,卻成為滋養地方文化的沃土。

在我看來,產地旅行有雙倍的含金量,第一金是知識的含量,第二金是給予產業支持的力量。

微笑台灣這三年持續倡議永續旅遊與地方創生兩大議題,逐步突破同溫層,
讓這群為地方奮鬥的人被看見,也鼓勵旅人用對的方式進入地方。2024年,
我們將以推進旅人行動支持永續城鄉的發展為目標,讓改變一點一滴地發生。

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源起,就像電影《鈴芽之旅》中那句經典:「鎖住土地的,是人心的重量。」
打開產地,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是如何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而成為現在的自己。

文.微笑台灣總監  李佩書